转型时期医学院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4-11-20 03:42:02章汝文张艺馨
医学与社会 2014年9期
关键词:用途英语课程医学生

承 雨 章汝文 张艺馨

1第二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上海,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训练办,上海,200433

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21世纪以来,国际间的交流和竞争已经融入我国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社会也亟需大量“语言+专业”的双精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大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步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转移”[1]。因此,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新世纪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同时也对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本文将首先介绍ESP的概念界定及其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医学院校ESP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及适合的ESP课程和教学模式,从而总结出EGP教师能够转型为ESP教师的理论依据和可行之路。

1 专门用途英语的界定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专门用途英语(ESP)作出了界定,Hutchinson和Waters将ESP定义为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可见,ESP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特殊需求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理念(Teaching Approach)。在此基础上,Strevens提出ESP教学的4个主要特征[3]。见图 1。

图1 ESP教学的4个主要特征

Dudley-Evans和St.John又将ESP细分为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和专门职场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并设计出以下专门用途英语系谱图[4]。如图2所示:

图2 专门用途英语系谱图

笔者认为,专门职业用途英语与学习者的工作或职业特点有关,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应面向在校学生。因此,图2中的医学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Academic Purposes,EMAP)正是需要面向在校医学生开设的ESP课程,也就是EGP教师转型后所要教授的英语课程。上海市教委高教司于2013年颁布《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明确了“以学术英语为核心,提高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教学目标[5]。因此,EMAP课程的建立应符合医学院校ESP课程改革的趋势。

2 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及医学专业英语的关系

2.1 专门用途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

一般用途英语以教育为目的,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进行效果测评;而专门用途英语以培训为目的,培养学习者在学术领域或职场的英语使用技能,其教学效果可在学术或职场活动中得到检验。

面向在校学生的专门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参与课堂活动以及陈述观点的能力,这也与一般用途英语的概念和目的产生了重合。此外,专门学术用途英语课堂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授的语言技能大多是跨学科、跨行业的,所涉及的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与一般用途英语存在“共核”,如学术类核心词汇、会议发言常用句型等,适合所有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操练。由此可见,具有扎实语言功底的EGP教师有能力承担ESP课程。

2.2 专门用途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

长期以来,ESP和所谓的“专业英语”一直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专业英语称作ESP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修订本)[6]。当时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化工英语等课程均为双语课程,教师主要通过翻译和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因此,专业英语实质是基于内容的英语课程(Subject-based English,SBE),不属于ESP领域。《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课程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以医学学术用途英语(EMAP)和医学专业英语(Medical English,ME)为例,前者以学术技能为中心,侧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后者以医学学科为中心,侧重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

因此,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不应纳入医学类ESP范畴。针对医学生的EMAP教学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内容教学。ESP课程应将重点放在词汇、句法、语篇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学术交流能力和交际策略上,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Ability to Learn)。就这一点而言,EGP教师可以胜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如果EGP教师具备一些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就能够更有效地实施ESP课堂教学。

3 EMAP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

3.1 ESP教师知识结构

ESP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二是ESP教学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EGP教师进行ESP教学时,常常会因为对专业内容不熟悉而感到困窘。笔者认为,ESP教师不必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应该了解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其基本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相关的词汇、语篇、话题和语境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操练。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说,ESP教师首先是语言教师,应该具备外语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其次需要了解专业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从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说,ESP教师应熟悉相关教学理论,并能够有效实施ESP课程的设计和评估。因此,作为ESP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必要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7]。换言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复合型高素质ESP师资队伍的建设。

3.2 EMAP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EMAP教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出色的教学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知识、能力和实践都是从事EMAP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EMAP教师还必须对医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熟悉该专业英语语言的特点和体裁,如医学术语的构词规律以及医学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EMAP教师需要制定医学学术用途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并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这些都建立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的基础上。ESP领域的需求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目标需求”(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即分析学习者将要遇到的交际情景,如工作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二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如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喜爱的学习方法、期望的教学环境和教师队伍等[8]。因此,完善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进行整个EMAP教学的出发点,也是EMAP教师能否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出高质量教材的关键因素。笔者曾针对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267名学生做过一次有关ESP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最想提高的是医学专业英语期刊和文献阅读技能以及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能力(87.3%),其次是医学领域英语听力与会话能力(75.4%)。可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切身需求是与未来工作科研相关的各项语言运用技能,而非医学专业知识,这也正是EGP教师在转型EMAP教师之后体现出的优势。

由于ESP英语的教学重点在语言特点和规律,以传授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其教学模式必定与一般用途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有所差异[9],因此EMAP教师还需要探索符合医学英语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10-11]。由此可见,结合网络平台、围绕真实任务(Authentic Tasks)开展教学是EMAP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比如,EMAP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医学生进行病例讨论、角色扮演、医学学术讲座等课堂活动,在课堂外则要求医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或在线课程,完成医学文献检索、文章撰写、提问答疑等任务,提高其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从而构建多模态、多课型的EMAP教学模式。

4 EGP教师转型为EMAP教师的有效途径

4.1 发挥语言专业优势

面对目前医学院校ESP教师匮乏的现状,EGP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专业优势,摸索医学用途英语的特征和规律。比如医学术语词义单一,构词和发音有一定的规律性,EGP教师可以从中总结出常用医学词根和词缀,帮助医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相关的常用术语。再比如针对原版医学文献阅读,EGP教师可以挑选语法结构较为典型的医学英语长难句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医学生进行课堂分析和操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4.2 利用校内外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人才引进外,更重要的是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可以组织骨干英语教师去其他学校或国外培训,或者利用本校资源或邀请国内外医学专家对外语师资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培训。此外,英语教师应该与专业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分析和确定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共同编写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堂活动。在合作过程中,外语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探索,完善医学知识结构,同时可以有选择性地观摩校内相关科室的全英语专业课程或双语课程,如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打造一支“双师型”精英教师队伍[12]。

4.3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互联网以其内容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更新快等优势为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教学素材。外语教师可以登陆国外医学类教育网站和原版期刊网站,从中选取最新的医学文献和医学技术进展作为教学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医学生通过网络技术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此外,网上大量的医学科普类和专业类音视频材料以及影视剧节目也可以被引入 EMAP课堂,如 TED网站的TEDMED Talks、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院)网站的Health Videos、美剧《豪斯医生》等,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医用英语听说技能。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Hutchinson T,Water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4]Dudley-Evans T,St.John M.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7]高战荣.国外ESP教师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4):85-91.

[8]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9]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30.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沈颖,何琴.新护士英语培训模式的改革[J].护理学杂志,2011,26(1):53 -54.

[12]刘志辉.中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3):2077-2080.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课程医学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DNA的奇妙用途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用途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水的用途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