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探讨

2014-11-20 03:42:00朱冬梅
医学与社会 2014年9期
关键词:出院心肌梗死急性

朱冬梅 万 翔 张 博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43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治疗过程贯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相对较长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出院后必须做好二级预防,防止心肌梗死再发。健康教育不仅在住院期间,更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1-2]。尽管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有明显不同,但有研究表明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率为100%,较住院期间需求率更高[3-4]。因此,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和内容,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式,以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1 资源来源与方法

本文检索了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中文检索策略为“(心机梗死or心机埂塞)and健康教育”,英文检索策略“(“Myocardial Infarction”or MI or AMI)and(“Health Education”or“Patient Education”),年份范围为1990年至2013年,检索范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教育或将教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实验、系统综述以及Meta分析,并查找符合条件文献的引用文献以及通过Google学术等网络途径以扩展检索。随机对照试验的入选标准为研究对象必须是具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的成年人,干预类型为健康教育或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的干预措施并且随访期不少于6个月。健康教育定义为系统的、有组织的卫生从业人员对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的有指导性意义的活动或基于社区的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的干预项目,以传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为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治疗方法、二级预防等,传播方式包括小组形式或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或借助其他通信技术的传播方式(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提供不具系统性的。例如,病人离开医院后医生叮嘱的注意事项为常规医疗,以及心理疗法不考虑在检索范围内[5]。检索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检索流程图

2 结果

根据健康教育的不同阶段,随机对照试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教育,出院后不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与出院后持续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二是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常规健康教育与全过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以下从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对国内外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2.1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同个体患者时间、地点及工作生活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多种形式[6]。对于出院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更为系统性、计划性的特点,衍生出来的健康教育途径逐渐被更多的医患双方认同并接受[7]。目前使用较多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主要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和录像等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度;通过随访,有计划地向出院患者讲授病情自我监测方法,指导急诊手段及用药,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动态的了解,预防复发,提高诊治效果。随着互联网与手机、电视的结合,互联网也成为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成本效益的工具和手段[8]。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档案分类管理,定期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递健康教育知识,并对互联网上大量的健康教育信息进行过滤、整理、分析,指导患者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信息,摒弃虚假的、错误的“健康教育常识”,极大促进了患者自主学习,加强自我监管能力,提高健康教育获益水平,例如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病人随访系统及健康教育平台,通过手机或者网络为出院患者提供实时的、专业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但在国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研究中,目前还较少使用网络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而使用较为广泛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如下表所示[9]。

表1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

2.2 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一般情况下,健康教育干预的内容可分为4个部分:①疾病相关内容;②疾病治疗相关内容;③对患者生活行为教育;④家属健康教育。疾病相关内容教育主要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认清自身健康状况,缓解心理紧张状态,提高自救自助能力;疾病治疗相关内容主要是为患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特别是心理治疗。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焦虑、紧张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容易引起心理疾患,并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医护人员在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重归日常生活及工作,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患者生活行为教育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减少或避免诱发因素,例如过度酒精、不良饮食和睡眠习惯、肥胖等,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重视营养支持,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心脏康复有重要的影响[10]。运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延缓疾病的发展以及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无症状的运动耐量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11]。此外,家庭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多项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表2 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分类

2.3 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患者依存性等。如表3所示,文献一列代表提高该项干预结果的文献数量,显著性差异一列代表在提高该项干预结果的文献中干预措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结果中提到最多的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包括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且多项研究证明此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主要通过一般健康生活质量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等国际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来评估。对其他干预结果健康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统计学意义。另外,有国外文献还指出健康教育在降低医疗费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表3 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分类

3 讨论

近年来,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多项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患者对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降低心源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再住院次数,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同时,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下,医疗机构应注重对患者的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对有较严重并发症、预后风险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尽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促进跟患者的长期沟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进行长期随访及健康教育,以降低再住院率,减少疾病复发[12]。

国外较早开展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研究[13],并且成立多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专门机构,从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成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国内对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相对不足,尤其是对出院后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并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入院和住院阶段的教育[14],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一般通过随访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内容研究表示,医疗机构对心肌梗死诱发因素及预防、病情自我监测方法指导、家庭支持、以及对运动与工作指导、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较多,但是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心理支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药物指导、生活行为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制定系统的、正规的出院后健康教育。

从健康教育运作方式来看,国内健康教育方式仍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为主等较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尽管已存在互联网等健康教育传播渠道,但使用率不高,对新型健康教育干预途径效果评价的研究也较少[15]。因此,提高新型健康教育干预途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在文献选取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偏倚,未发表的试验数据未考虑在内,而且没有考虑随机对照试验的可信度和代表性。但是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假设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积极作用相一致。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医疗的一部分,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二级预防能力。

[1]李静,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73-775.

[2]徐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5):13.

[3]蔡秀芳,李娜,何亚茹,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需要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01-802.

[4]李峥.心肌梗塞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55 -357.

[5]Brown JPR,Clark AM,Dalal H,et al.Patient edu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view)[J].The Cochrane Library,2011,(12):415 -421.

[6]张建平.PTCA+STENT病人阶段性健康教育探讨[J].当代护士,2003(5):29.

[7]严腊梅,陈建宁,孙炜.院外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4):319-320.

[8]Hurling R,Catt M,Boni MD,et al.Using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to deliver an automated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Med Intemet Res,2007(9):E7.

[9]孙娜.急性心机梗死病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3A):579 -581.

[10]Josef Niebauer,心脏康复实践操作手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11]Balady GJ,Williams MA,Ades PA,et al.Core componen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2007 updat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Exercise,Cardiac Rehabilitation,and Prevention Committee,the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the Councils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and Nutrition,Physical Activity,and Metabolism;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t Rehabilitation[J].Circulation,2007,115(20):2675 -2682.

[12]何晓梅.急性心机梗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60-262.

[13]Brodie BR,Stuckey TD,Wall TC.Improtance of time to reperfusion for30-day and late survival and recover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 ol,1998,32(5):1312-1319.

[14]廖庆兰.健康教育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4):1424-1425.

[15]孙娜,吴颖燏,彭幼清,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7):579-581.

猜你喜欢
出院心肌梗死急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