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施中医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10 14:44:15刘华云侯胜田
医学与社会 2014年2期
关键词:旅游者北京市中医药

刘华云 侯胜田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随着医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医疗旅游已成为热点话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北京市医疗旅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个行业的规划和监管。因此,医疗旅游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是相关部门和机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本文在对北京市开展医疗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综合分析法对北京市中医医疗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医疗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1 北京市中医医疗旅游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1.1 医疗旅游的优势

1.1.1 旅游资源丰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北京市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由于历史的积淀,北京市保留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物古迹,构成景型丰富的文物观光资源,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项、国家级文物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6处。除此之外,北京市还有丰富的疗养度假旅游资源,如稻香湖旅游度假区、京西山地生态旅游避暑度假区、金海湖旅游度假区等。截止到2012年底,北京市被评为A级旅游景区206个(点),其中5A级8个、4A级63个、3A级87个、2A级36个、1A级12个,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北京市开展医疗旅游奠定了基础。

1.1.2 具有富集的医疗资源。北京市拥有三甲资质的医院就达到了80多家,其中拥有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全科重点医院多家。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在医院类型上,北京市不仅有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还有独具特色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护理院。根据卫生局2011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市现有323家综合医院、126家专科医院和106家中医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雄厚的医疗技术条件为北京市开展医疗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1.1.3 具有较强的中医药特色。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和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亚健康群体逐渐增多。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注重人体调节,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要目的,着眼于身体的调理以求得身心健康[1]。中医指压、气功、推拿、针灸、刮痧、拔罐及中药美容等中医特色疗法,在疾病的预防、养生康复,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干预方面,具有独特治疗效果。北京市名老中医云集、中医药文化底蕴浓厚,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医疗旅游的劣势

1.2.1 医院国际认证程度不高。医疗旅游者到异地寻求医疗服务,他们不可能完全了解就医国家的医院情况,因此对于就医医院的选择更倾向于在通过国际认证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认证作为全球医疗服务国际认证与国际医疗服务形象的评价标准,已被许多国家所认可。目前,北京仅有3家医院通过了JCI认证,分别是: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健宫医院和北京燕化医院。因此,北京市所属医院受国际认证的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市的医疗旅游的发展。

1.2.2 医疗旅游推广专业人才缺乏。医疗旅游作为集医疗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需要既具备医学知识,又熟悉旅游、国际服务贸易、国际保险等领域知识的专业性人才。然而,医疗旅游属于新兴行业,北京市也仅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推广医疗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致使北京市中医医疗旅游所需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缺乏,加之,现有的医护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和旅游服务方面的知识欠缺,导致北京市发展中医医疗旅游工作迟缓。

1.2.3 中医药诊疗缺乏国家认证。中医药是伴随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而产生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要想理解中医药的精髓,需要了解促使中医药形成、发展的文化背景,这也是造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医药未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认可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医药在国外许多国家尚未立法,不受法律的保护,中药产品缺乏统一质量标准,致使中药产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不能进入药典和医疗保险支付目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医药旅游在国际市场的推广。

2 北京市医疗旅游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2.1 中医医疗旅游面临的机遇

2.1.1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多依赖“高能耗”的发展路径。为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都属于服务业,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医疗旅游业更突显“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此外,北京市也对医疗旅游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北京市不仅是国内旅游业发展较有特色的城市,而且北京市中医传统历史悠久,早期已兴起“快乐人生健康游”,2008年的奥运会更是促进了北京医疗旅游的发展,昌平区政协委员陈立新提出:“突出昌平温泉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以医疗旅游拉动昌平区经济发展”的提案,积极推动了昌平温泉保健游的发展。目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已经达成协议,共同创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中医药医疗旅游的发展。

2.1.2 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医疗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数据,2004年全球旅游医疗行业发展规模达400亿,2012年旅游医疗业规模达1000亿,年增长率为10%-15%。医疗旅游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扩大的医疗旅游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专程到中国就诊中医的国外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2011年接待外籍患者2700余人次[2]。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宜的医疗服务患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年美国有64.8万人出国寻找医疗护理。美国医疗旅游协会总裁Jonathan Edelheit预测,到2017年将有高达2300万美国人出境医疗旅游,每年花费将高达795亿美元[2]。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为北京中医开展医疗旅游带来机遇。

2.1.3 医疗旅游市场广阔。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北京市的旅游客源分为入境旅游、国内来京旅游和市民在京旅游3个板块。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500.9万人,旅游外汇收入325.2亿元;国内来京旅游者13620万人次,旅游收入3301.3亿元;市内居民旅游者9014万人次,旅游消费281.6亿元[2]。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为北京市开展医疗旅游奠定了客源基础。此外,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2007年抽样调查及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各统筹地区异地居住的参保人员有450万人,异地就医住院人数约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5%,在异地发生的住院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12%。北京市凭借富集的医疗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医,推动了医疗旅游的发展。

2.2 中医医疗旅游面临的问题

2.2.1 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医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已经初具规模。美国、德国凭借其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吸引众多医疗旅游者;匈牙利凭借自身具有的特色温泉地热资源优势发展医疗旅游;印度、泰国凭借安全的医疗技术和较低的医疗价格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泰国凭借低廉的价格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旅游目的国之一,据统计,2009年约有139万人到泰国医疗旅游[3]。马来西亚政府专门成立医疗旅游理事会,并将其纳入卫生部主要管理机构,负责促进马来西亚的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马来西亚政府已指定44家医疗机构,约7000余张病床参加医疗旅游项目[4]。

2.2.2 医疗旅游机构缺乏品牌效应。我国医疗旅游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擅长的医疗项目有心脑血管、器官移植、口腔等[5]。近年来,随着“医疗旅游风”的盛行,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上海、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医疗旅游发展较好。上海市依托具有国际化的医学院、国际疗养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医疗机械制造园区和国际商务中心等多功能医疗园区,开展以西医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旅游;台湾地区主推国际观光医疗,特色的医疗项目包括关节置换、心血管治疗、人工生殖、减重手术和肝脏移植;香港具有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和完备的医疗服务系统,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我国部分省市在中医药和旅游结合方面做了尝试与探索,例如:广东省中医药局与该省旅游局联手,评选出首批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该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产业化发展;陕西省咸阳市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项目,倾力打造“中国第一帝都、养生文化名城”等品牌。此外,杭州、桂林、成都等城市也依托自身具有的保健养生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随着我国医疗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态势的不断增强,北京市应对全球医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积极打造自身特色医疗,树立品牌,以减轻医疗旅游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2.2.3 医疗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目前,北京市医疗旅游市场刚起步,尚未制定行业规范,医疗旅游的相关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医疗旅游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医疗旅游关系到医疗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入境的医疗旅游者多是通过医疗旅游服务公司或旅行社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之后接受医疗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使医疗旅游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如发生医疗事故,其医疗纠纷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医疗旅游行业要得到长远、有序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扶持,而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医疗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6],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市医疗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北京市实施中医医疗旅游发展战略的对策

北京市发展医疗旅游具有较大的优势,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医疗旅游。因此,北京市医疗旅游的发展需要突出自身特色资源优势,避开劣势,采取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旅游发展战略。目前,国外医疗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以西医为主的医疗旅游产品优势,而北京市的西医医疗技术与国外相比较,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北京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旅游市场有所作为,需要提供与主要竞争对手异质化的医疗旅游服务。北京市在中医药资源方面具有其他国家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面向国外市场适宜依托中医药特色资源优势,开展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文化于一体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形成以中医药为主的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即面向国内市场,北京市可利用医疗资源富集,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数量和诊疗水平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结合北京市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开展集综合治疗、专科治疗和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特色服务。

3.1 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

医疗旅游作为集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项目,涉及政府、医疗旅游者、医疗机构、酒店、保险公司、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辐射范围广,所以,医疗旅游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在宏观层面上,制定规范的医疗旅游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即制定医疗旅游产业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机制。其次,政府应在国家层面,制定医疗旅游的发展战略,才能有力地推动北京市医疗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3.2 推行医疗旅游定点服务机构

医疗旅游质量关系到医疗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北京市医疗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整个行业的监管还不规范,需要建立监管机构来参与制定医疗旅游行业标准以及发展规划,开展行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此外,医疗旅游包含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目前我国尚未有和医疗旅游相匹配的旅游保险产品[7],因此,建议在北京市医疗旅游发展初期,由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来开展医疗旅游定点服务,以保障医疗旅游者的医疗安全。

3.3 建立中医药旅游产业园区

北京市的中医药资源虽然富集,但是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也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因此,在既有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议在北京市建立中医药旅游产业园区,促进中医药旅游上下游产业的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北京市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扶持中医药旅游产业园区的发展。例如:在产业园区内实行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内外医疗旅游者,并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推动医疗旅游的发展。

[1]刘炳献.医疗旅游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103 -104.

[2]Vequist D,Valdez E,Morrison B.Medical Tourism Economic Report:Latin America Vs Asia [J].Medical Tourism Magazine,2009(10):38 -40.

[3]邓文志,闻武刚.旅游业中的奇葩:泰国医疗旅游的经验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1(9):22-25.

[4]王浩,魏卫.医疗旅游的兴起及发展[J].旅游项目开发,2011(7):132-134.

[5]李佳,苑彤彤.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J].经济时评,2006(9):14-16.

[6]侯胜田,刘华云,张永康.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医院,2013,17(5):27 -29.

[7]张彩霞.我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法律和政策建议[J].医学与法学,2012,4(2):37 -41.

猜你喜欢
旅游者北京市中医药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 00:44:46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中小学校长(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测绘(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女子世界(2017年4期)2017-04-13 19:36:33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