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艳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 2113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多发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表现,主要危害胎儿,孕妇血清胆酸(CG)升高是最主要的特异性实验室证据[1]。ICP孕妇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有黄疸者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等较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增高。笔者通过回顾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IC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及对母儿的危害。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分娩总数3 318例,其中符合ICP诊断标准的38例,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23例;足月产20例,早产1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2例,羊水粪染(Ⅱ~Ⅲ度)7例,无1例死亡;单胎36例,双胎2例;产后出血(产后24h出血≥500ml)2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岁;孕周32~41周,平均36周,其中孕周<35周的9例;皮肤瘙痒出现时间最早在25周。
1.2 ICP的诊断依据[2](1)妊娠晚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2)血胆酸升高,其水平越高,病情越重,出现瘙痒症状越早。(3)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的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可伴有轻至中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很少超过85.5μmol/L。(4)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及其他疾病症状。
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瘙痒症状,减低血胆酸水平,改善胎儿预后。治疗的重点是监护胎儿宫内情况,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及时处理。
2.1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要依靠对ICP的重视,例如每次产前检查时医师要常规询问是否有皮肤瘙痒;如有瘙痒,及时跟踪做肝功能及胆酸检查,这对早期诊断有较大意义。
2.2 胎儿监护 ICP最大的风险是不可预测的胎儿宫内突然死亡,所以加强胎儿宫内监护成为治疗的重中之重。目前胎儿宫内监护主要依靠胎心监护仪,通常对于ICP患者到了孕晚期需要每周进行胎心监护NST检查,同时自数胎动。
2.3 药物治疗 (1)首选药物是S-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其活性成分为s-腺苷-L-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生理性分子结构,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疏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防止肝内胆汁淤积。通过甲基化对雌激素的代谢物起灭活作用,促进胆酸代谢;刺激细胞膜的磷脂合成,通过增加肝浆膜磷脂成分,防止雌激素所引起的胆汁淤积;可通过转硫基反应,促胆汁酸经硫酸化的途径转化;还可防止或减轻毒物和胆汁酸引起的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与熊去氧胆酸合用效果最佳,且对母儿均无不良反应。
我院常用剂量为500~1 000mg/d,静滴,连用1周后复查肝功能,明显好转者改口服。(2)熊去氧胆酸:通过改变胆汁酸池的成分,替代肝细胞膜片对细胞毒性大的有流水性的内源性胆汁酸,并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的重吸收,降低血胆酸水平,改善胎儿环境。用量为15mg/(kg·d)分3次口服,共20d,间隔2周,再用20d。(3)地塞米松:是一种酶诱导剂,可诱导酶活性,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产生,减轻胆汁淤积,并能促进胎儿肺成熟,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症状。用量为12mg/d,连用7d。(4)苯巴比妥:也是一种酶诱导剂,它可以增加胆汁流量,改善瘙痒症状,但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下降。
2.4 终止妊娠 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科处理的目的是尽量使胎儿顺利足月分娩,但若孕妇出现黄疸、胎龄已达36周;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儿窘迫经治疗后不能纠正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妊娠<37周,治疗后血清胆酸呈下降趋势,孕妇瘙痒症状减轻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由于子宫收缩可加重胎儿缺氧,导致死产,应以剖宫产为宜[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产科妊娠并发症,发病率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以智利和瑞典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其危害主要在胎儿,特别是妊娠晚期突发的胎死宫内,既难以预料又无法准确监测,给产科医生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惑,同时又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但目前I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法彻底治愈,只能尽量改善胎儿预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均有影响。对产妇的影响:ICP对产妇影响相对较少[4],除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外,主要是产后出血,原因与ICP孕妇对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对胎儿的影响:ICP由于胆酸盐沉积于肝内胆管,影响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并可增加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5]。由于高浓度的胆汁酸可以引起胎盘绒毛内血管痉挛,血液交换功能降低,胎儿供血及供氧障碍,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主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严重者会导致胎死宫内、死产。
综上所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能彻底治愈,只能改善症状,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胎儿宫内监护,积极干预,能有效改善胎儿预后。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李跃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8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8(13):186.
[4]周武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903-904.
[5]漆洪波.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