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伟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 471900
腰椎管狭窄作为一种常见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其次就是颈椎、胸椎,其特点为病程长,早期临床症状为腰痛或者腰腿痛,渐渐就会出现单侧或双下肢功能障碍或异常,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就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威胁,常常会使患者残废,失去劳动能力[1]。目前,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也就随之增加,且该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对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患有腰椎管狭窄的患者88例,其中男59例,女29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4.2±3.5)岁。患者的病程都很长,并且伴有反复发作史,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腰腿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以及部分功能障碍等。间歇性跛行3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7例,单侧跟腱反射消失56例,双侧跟腱反射消失31例。有28例患者为椎弓根间距变小,77例为侧位片示椎间隙变窄;有76例采用脊髓造影检查,其中有66例为腰椎正侧位片示椎间隙存在显著弧形压迹和充盈缺损,有4例为竹节状下腰段呈哑铃状;CT检验将腰椎管狭窄分为相对狭窄和绝对狭窄两种,将间隙<11.5mm的判定为相对性狭窄,将间隙<9.5mm的患者判定为绝对性狭窄。本文88例患者中有52例为相对性狭窄,36例为绝对性狭窄[2],造成狭窄的主要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椎板增厚、侧隐窝狭窄、关节突肥大、腰椎骨质增生等,出现狭窄的主要部位为腰椎管下段。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均采取了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麻醉,并对27例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对31例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术,30例实施扩大式开窗术。将所有88例患者的突出椎间盘及增厚的韧带部分切除。其中有将69例患者的上关节突出内侧和侧隐窝顶端部位的骨质性突起实施了切除手术,将25例患者的神经根管后壁实施了切除手术,从而使得神经根管狭窄得到了解除,之后再进一步分离出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充分缓解神经根的压力,确保神经根左右移动10mm时为减压彻底[3]。
1.3 评判标准 以腰椎管狭窄结果分类[4]为依据对术后患者进行分类,其标准有:出院时恢复迅速者或基本正常的为优;将患者出现自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肌力恢复,下床可进行适当活动,跛行减轻的为良;出院时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减轻的为可;出院时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未得到改善的为差。
术后患者住院2个月左右,在住院期间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出院随访,治疗效果优57例(64.77%),良18例(20.45%),可9例(10.23%),差4例(4.55%)。出院后随访5年,其中可、差中恢复正常的有7例,有4例无明显恢复,同术前基本一样。
放射性检查及术中观察可发现在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板增厚、椎体增生、椎间盘髓核突出以及侧隐窝狭窄、关节突增厚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椎管的内容物缩小,从而使马尾神经及支配下肢的腰、骶丛神经受到压迫而诱发一系列症候群。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多为体力劳动者,这就表明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会引发累积性损伤,从而致使椎板、椎间的连接组织出现病理性变化。
首先,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文中88例患者中属于早期和中期的患者有78例,在手术治疗后都有明显好转及治愈迹象,而晚期的10例患者中有4例为治疗无效,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迫时间过长而导致神经变性坏死而造成的。因此要想治愈该病就必须及早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才是防止患者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目前CT扫描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断率在95%以上,是值得临床使用的检查方法。
其次,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都不能有效地阻止病变的发展,手术是唯一能够解除压迫、恢复神经的方法[5]。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将压迫因素直接解除,手术后硬脊膜及马尾神经均轻度后移,对前壁的压迫因素也可以间接的起到缓解作用。
术前要做好准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可使用电凝止血的方式减少术中出血过多,严重时可进行输血。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要轻柔,防止粘连撕伤硬脊膜引起脑脊液外漏;对减压的范围要做到彻底,确保被压迫神经在三个方向上的压迫均得到缓解、解除,且要确保减压的宽度、长度充分,最好达到硬膜囊外侧以及受压的上下端,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多的切除,避免由此引发的脊柱不稳。
总而言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陶业伟.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朱仲伟.后路椎体间自体骨融合与Cage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3]綦林华.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4]刘勉跃,廖海雄,赖志军.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2,5:12-14.
[5]孙启刚.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