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一例

2014-03-08 06:55牟晓冬袁勇贵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神经科康复科基底节

牟晓冬,袁勇贵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工人,高中文化。因“突发意识不清2 h”,于2012年11月9日就诊于我院并于当日收住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入院后予以20%甘露醇250 ml静滴一日两次及其他对症处理。2012年11月9日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12.44×109/L, 中性分类76.7%。2012年11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10.84×109/L,中性分类67.2%,患者情绪低落,眼神呆滞,唉声叹气,流泪,时常担心“得了大病,以后没指望了,家里孩子没人照顾”,主动活动少,不主动示意进食进水。2012年11月22日,尿常规:潜血(++),WBC(++),中性分类39/μl,考虑尿潴留并逆行性泌尿系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辅以膀胱理疗。患者表情淡漠,无主动活动,无自主排尿。考虑患者存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可能,邀请心理科医师联络会诊,诊断考虑抑郁状态,患者表示拒绝接受。与家属交流沟通,家属表示不理解患者表现,追问下补充病史如下:患者妻子1年前去世,2个月前女儿车祸后仍住院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检查23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检查17分。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吸烟史30年(40支/天),饮酒史30年(白酒400 ml/d),否认精神疾病史及其家族史。

个人史:高中文化,丧偶。发病前个性特征急躁倔强、好胜心强。

入院查体:

神经系统检查(2012-11-9):轻度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无眼震,右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右偏;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肌张力均稍增高;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腱反射(+++)较左侧活跃(++),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右侧躯体针刺觉稍减退。脑膜刺激征(-)。

精神检查(2012-11-22):意识清,时间、人物、地点定向基本准确,注意力不集中,接触交谈欠佳;思维联想较迟缓,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基本正常;情绪低落,表情忧愁,唉声叹气,流泪,紧张焦虑;精神运动性抑制,眼神呆滞,肢体活动少,不主动示意进食进水;自知力不全。

辅助检查:①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2012-11-9):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图1);②尿常规:潜血(++),WBC(++),红细胞数39/μl(2012-11-22);③2012年11月22日,HAMD 23分、HAMA 17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aily Living Scale,ADL)23分。

图1 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2012-11-9):左侧基底节高密度脑出血灶(箭头所示)

入院诊断:

脑出血

左侧基底节区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尿潴留并逆行性泌尿系感染

卒中后抑郁

诊疗经过:

结合病史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该例患者考虑为PSD,2012年11月22日予以西酞普兰20 mg/d,患者抑郁情绪无显著改善,2012年11月29日加量至40 mg/d,同时给予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支持治疗,每1~2周访谈一次,内容主要包括①向患者解释疾病性质、病情演变和结局,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②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痛苦,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③明确抑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承认接纳不良情绪,并学会应对;④形成健康的认知模式和信念,进而调整生活方式和想法,逐渐适应疾病造成的生活转变;⑤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2年12月7日,患者转至康复科继续治疗。2012年12月20日,复查心理量表提示抑郁症状缓解(HAMD=13;HAMA=9)。2013年1月10日,从康复科出院时能独立行走,左上肢肌力Ⅲ级。随访至服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HAMD=7;HAMA=3),开始减量为20 mg/d,维持治疗。

2 讨论

PSD的发病机制复杂,除卒中本身引起的脑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外,患者的病前性格、病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也对起病有重大影响[1]。本例患者存在以下特点:①病前个性倔强;②病前存在负性生活事件:1年前妻子去世,2个月前女儿车祸;③卒中本身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④既往对疾病缺乏了解,认为病情危重,歪曲的认知模式夸大了疾病后果,认为能力下降后生活受限制,恢复希望渺茫,因此焦虑,并继而发展成抑郁;⑤病后缺乏合理恰当的应对方式,错误的行为造成负性的信息反馈,形成恶性循环,发展成逃避和消极观念;⑥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理解存在偏差,无法体察患者精神上的痛苦。

PSD以情绪低落为核心的心理症状已为大部分神经科医师所了解。本例患者的抑郁症状特殊性在于还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导致尿潴留和继发泌尿系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与住院时间。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PSD非心理症状的识别和潜在危害的认识仍存在误区。PSD一方面是躯体疾病诱发的,另一方面又可能诱发新的躯体疾病。

在此个案中,PSD患者在接受了神经科医师、心理科医师和康复科医师的协作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神经科医师需要增强对PSD的早期识别能力,熟悉常用心理量表的评估,并加强与心理科医师的沟通[2]。心理科医师需要根据综合医院的临床实际情况,结合应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3]。多科医师的协同合作以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改善PSD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卒中的再发概率[4]。

1 乔杉杉, 吴春薇, 康智敏, 等.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 2010, 27:663-665.

2 石玉芝, 张莉莉, 袁怀武, 等. 卒中后抑郁的筛查[J]. 中国卒中杂志, 2012, 7:813-816.

3 张红. 卒中后抑郁治疗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811-1813.

4 张疏, 罗本燕. 关注卒中后抑郁的识别与治疗[J]. 中国卒中杂志, 2012, 7:793-797.

猜你喜欢
神经科康复科基底节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