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给“地铁上读马列”一点掌声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称:在地铁上,一个年轻人拿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翻看时,不时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引来了周围很多人好奇和异样的目光。
如今,在公共场合到处都是埋头摆弄手机的年轻人,偶尔见到有翻翻书的,也大多是些时尚杂志、娱乐新闻,对此,还有人美其名曰为“浅阅读”。在这种肤浅的风气之下,看经典、学著作,仿佛真成了另类,令人喟叹。
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确实明显放松了学习,尤其是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我们有些干部每天都在强调要学习、要“补钙”,要用马列主义改造思想和指导行动,可是漂亮话说了一大堆,就是不见行动。试问,这“精神之钙”从何而来?“三观”又靠什么改造呢?
当然,年轻干部心浮气躁、忽视学习,有一定的社会根源。这既与社会环境有关,也和干部的个人思想认识有关,不能将责任一味推给社会。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马列、宣传马列可以说使命在身、责无旁贷,况且学马列不是“吃苦果”、“喝汤药”,既不用“点灯熬油”的毅力,也不用“视死如归”的决心,仅在茶余饭后,拿出一点时间,读上几页,都会觉得獲益匪浅。因此,只要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养成学习的习惯,可以说马列经典时时处处都可以学。
笔者认为,地铁上读马列绝不是另类,而恰恰是榜样,作为年轻干部更应该看样学样、学样有样,多向这样的人学习。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乃至全社会,对这样的人和事能够多一分赞许,多一点尊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掌声。
(河北沧州 张占勇)
荡涤“黄流”先要思想“扫黄”
2月14日,东莞市委颁布了对扫黄工作不力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的决定。此次“东莞扫黄风波”引发的观点碰撞和价值观博弈成为有别以往的最大看点。在《公开道歉书》中,4位镇党委书记几乎毫无例外地谈到“认识”问题:比如“我在思想上对涉黄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扫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等等。
人们对嫖娼卖淫等陋习时弊的危害认知,多基于对其有伤道德风化和有违法律法规的社会共识,但当面对既得利益的极大诱惑时,这种感性上的本能反感则往往让位于对人类劣根性的宽容与默许,甚至达到是非混淆、良莠不辨的混帐地步。没有从价值取向的思维境界确立对“色情”说不的坚定意志,“扫黄”便只能是掩人耳目、平息民怨的“假打”,抑或是打打停停的“运动式”治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维系公序良俗的伦理和法治底线。失却“底线”的发展只能是虚幻、短视、难以持续,甚至是饮鸩止渴的假繁荣,其结果势必害人害己、误国误民。比如靠假冒伪劣营造的所谓“支柱产业”,建立在公款消费基础上的餐饮、娱乐、旅游经济等等。而靠纵容“色情”垒起的经济高地,更是不地道、不靠谱并且充满变数与风险的多事之地。
将“扫黄”斗争进行到底,首先需要社会管理者在思维认知上牢固筑起抵御“黄流”的防火墙、隔离带。问责扫黄不力的相关责任人,无异于对全国各级官员拉响了警报,希冀东莞“扫黄”的围观争议,能够产生矫正价值观、坚定壮士断腕“扫黄”决心的社会效应。
(河南漯河 郑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