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尹 凯,冯聚玲,程健琳,钟 慧,游 咏,沈元琼,李 熠
(南华大学:A.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B.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1)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卓越医师的培养是从培养卓越医学生做起。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将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卓越医学生,进而培养成合格的“卓越医师”,成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卓越医学生的培养需要优质的医学教学,实施医学教学的主体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培养出拔尖创新的卓越人才,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提高是高等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在卓越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建设,可以极大促进卓越医师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社会卫生机构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社会的发展促使以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代医学模式成为医疗卫生人员的共识,新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人才在全球的流动,也要求世界各国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以教高[2012]7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1]。
卓越医生与合格医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高于后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中的讲话提出,要“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2],正是对卓越医生详尽的诠释。社会的发展要求卓越的现代医生应该具有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驾驭临床实际的实践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往能力,以及具有鲜明个性的竞争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一方面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医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而指导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水平,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医学教育,德育为先;二是医学教育,能力为重;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而“卓越医生”的培养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卓越医生”的过程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医学教师队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应当包括这几个方面:①高尚的师德。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楷模,也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等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3]。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医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②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育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理念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格[4]。因此,在新时期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国际一流的医学专门人才,并促进高等医学教学的科学、和谐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关键。③高水平的个人能力。它包括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3个方面的特征。学术能力是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相关素质,是基础和主线。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有效传播课程知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以学术能力为基础,既包括将特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更包括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课程知识的能力。教学态度与个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动力性因素,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积极态度工作;二是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尊重学生;四是热爱学术;五是理性地处理一切事务;六是善于与人合作。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现实和直接,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自身的人文知识构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师应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在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仅要把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艺术修养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展现给学生,启发、引导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精神[5]。例如通过选派人文素养高、沟通能力强的教师给学生传授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如何接待病人、如何介绍医疗方案、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和病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道德模范,传递积极向上的导向精神。模范,即榜样、表率。在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医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发挥优秀教师模范的示范激励作用,提高广大教师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医学神圣事业的崇高信念。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帮助学生理解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邀请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与教师座谈、对话,交流在教育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激励青年教师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承担起医学职业精神的传承责任。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医学生的影响,做到为学、为师与为人的统一。
培养卓越医生,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而宽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以及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的创新意识,还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因此,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为了培养卓越的医学人才,一定要拥有一批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高的教师队伍,除了引进博硕士和鼓励在校教师进一步研修来整体提高教学队伍水平外,还要通过建立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体系,开展专题业务讲座,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大练教学基本功等措施来提高教学水平;②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学科发展前沿,提供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吸引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学生到实验室,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参加实验研究,逐渐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特色;③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采取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措施,一方面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吸引受过国际化背景教育、富有国际教育经验的教师加盟;并长期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参与教学工作,以及引进国(境)外知名大学医学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选送学科中各模块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境)外知名医学院校进行“教学进修”,学习其医学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别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与现实状况,是制约教师综合实力提高的因素[6]。在现行高校的管理体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为数不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弃教从政、弃教从商。本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尊师重教,教育部在教党[2013]12号文件中指出:关心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高校用人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上来。
卓越医生的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地研究、改革和创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培养卓越医生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单纯的授课者或信息传递者转变为医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为卓越医生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 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es/business/htmlfles/moe/s3864/201205/135805.html .
[2]燕 娟,郭巍伟,王志中,等. 加强师德建设,助推卓越医生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87-89.
[3]苗榕生. 欲育精英则先为精英----临床医学教育师德刍议[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33(3):61-62.
[4]赵国栋. 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6-11.
[5]徐国斌.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28-29.
[6]杜 涛,宋艳红. 医学院校师德建设的再认识[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