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亚成,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将个体分成系统或局部,然后用解剖的方法研究各系统或局部内器官的形态、结构、相互间的毗邻关系以及个体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解剖学。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的支柱学科,基础医学的关键课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此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然而,解剖学属形态科学,需机械性记忆的内容较多,对初学者而言显得枯燥乏味,甚至抑制学生的求知欲,如何讲好且让学生学好解剖课,是解剖教学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解剖学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块式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揭示模块式教学在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老师教授,学生学习”,仅将解剖学作为一门课程,将知识单方面的传授给学生,虽然有较多的辅助教学方法,但在学习效果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知识方面我们相对关注较少,且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填鸭式”教学在解剖学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受教学内容量大,学时相对较少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重数量轻质量进而忽视在深度方面的探索。在进行课程讲解设计时,课程内容及其授课节律都是基本固定的,此种方法仅是将内容强加给学生,无法进行深入探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后果不堪设想。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操作课程中,教员进行内容讲解后,学生即刻进行解剖操作,整节课都在埋头苦做,虽然我们辅以挂图、视频等方法,告诉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操作步骤,但本质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也使解剖学教学收效甚微。
学生上大学,进行更专业的学习,这与学生以前的学习领域完全不同,学生对医学及相关专业知之甚少,那么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很茫然。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在一年级即开设,教员反复强调解剖的重要性,即使给大家提及临床上相关病例,但这些都是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实际的印象和概念,根本无法体会解剖学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进而形成学完考完忘完这一恶性循环。例如讲解肌肉时,名词众多,肌肉功能各异,那么可能产生的问题就有以下几方面:肌肉是如何进行收缩,受什么支配,如果出现疾病会如何,需要做什么样的治疗,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相关知识学习,单纯的一门解剖学根本无法解决。而各个学科强调自身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完整性,进而忽视与相关课程的呼应和交流,知识之间的衔接不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1],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重要前提。有兴趣才可将知识学懂学精学通,相反没有兴趣,学的也是表面,何谈深入探索研究。单纯的解剖知识比较枯燥,加之内容多,如果没有适当的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学习没有动力,这样既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与学就会陷入困境。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缺陷,将模块式教学引入解剖学。模块式教学法由来已久,该方法是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多元、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2]。早在1987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就对医学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建立了“新途径”医学课程体系,形成“人体形态科学”等9个整合课程模块。1999年中国医科大学在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一个实验班按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体系组织实施了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该教学法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划分为器官系统基础模块,在教学中可达到以下效果:
模块式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把学生转换为主体,通过学生所学来衡量课程好坏,而不是老师教的如何[3]。例如,在进行模块式教学中,根据模块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具体课程内容,每一模块,相关老师组成小组,担任该模块内的不同科目的教学,解剖学部分负责讲解脏器正常形态,生理学负责讲解脏器功能,病理学负责讲解脏器的疾病状态,药理学负责讲解疾病状态时的治疗方法。这种组合教学在实践中,学生会对模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探索,这样可以检验课程的教学成果,避免将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学习。我们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同时,模块式教学可以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从而解决解剖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同时模块式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且可使其他辅助方法发挥较大功效。以PBL(problem-based learing,PBL)教学为例,传统教学中,也有所应用,模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但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也较差,对内容的挖掘和剖析都存在缺陷。在模块式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其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模块式教学中的PBL课程由多个教研室承担,不同的设计风格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广度,不同的问题设置又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因相关知识按照模块划分已经进行了细致划分,可以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模块式教学依据教学目的,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模块式划分,将各个不同学科联系起来,按照章节内容划分成各个小模块,对每一模块的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形成线面结合的综合性因果联系,使知识学习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医学学习中,学生潜意识中的医学知识往往局限于临床,因此学生对临床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而对基础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联系起来。模块式教学就是将这些知识涉及的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临床知识带动解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研究发现,用模块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后结果比较,模块式教学法在多个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提示模块式教学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4]。同时,因模块式教学涉及学科较多,虽然不同学科不同老师进行教学,但作为一个整体,老师对相关学科都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得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当然,在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没有按照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使用的教材,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不便;再者由于模块式教学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因此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及配合方面还存在摩擦,针对相应问题,寻求解决之法,以期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对教与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将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解剖学教学中,对提高教员本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和提高。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解剖学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秦永亭.关于人本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群文天地,2012(11):175.
[2]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3-14..
[3]梁有智.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187.
[4]肖正华.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生教学中应用优势分析[J].大学教育,2013(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