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琳,张 华,李 盈,黎月薇,江 岚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广州 510150)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是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普及,超声可以准确诊断PSA。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压迫修复治疗以其快捷简单、无创、费用低廉、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PSA的首选治疗方案。超声引导加压治疗的成功与否与加压定位点准确性密切相关。本文探讨超声对PSA的诊断及使用腔内超声探头对其定位加压治疗的优势。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各种经股动脉介入或穿刺术后形成的PSA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5~83岁。所有患者在介入术后被发现股动脉PSA,时间为1~4 d,穿刺部位出现搏动性肿块,并伴有血管杂音,瘘口宽径1~4 mm。
1.2超声检查 使用HD-6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厂家:Philips),配备浅表线阵探头L3-12V(频率3~12 MHz)及腔内凸阵探头C4-8V(频率4~8 MHz)。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股动脉旁无回声区,测量其大小,观察瘤壁及瘤腔情况;明确与股动脉间有无破口,彩色多普勒在瘘口测得高速双期双向血流信号,瘤腔内见红蓝彩色涡流,可确诊为PSA。常规测量患侧股动脉,胫后、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峰值流速。
1.3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外展患侧下肢,使用腔内探头采取执笔式握探头前半部扫查,寻找瘘口的位置,并于体表标记。然后探头加压,调整加压力度,加压力度的标准:使瘤颈闭合,瘤腔内无彩色血流显示,同时股动脉血流通畅,然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固定好后再检测足背动脉确认有血流信号。患肢制动,12~24 h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检查。
选取的19例患者均由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股动脉旁无回声区,与股动脉间均见瘘口,彩色多普勒在瘘口测得高速双期双向血流信号,瘤腔内见红蓝彩色涡流,均确诊为PSA。瘘口宽均≤3 mm。
19例患者随即使用腔内探头进行定位加压治疗。其中,有16例患者压迫治疗1次成功,3例压迫治疗2次成功,压迫治疗后均无动脉栓塞等并发症,1个月后随访彩超复查均未见复发。
文献报道,超声对PSA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可达100%,是检查PSA的首选方法,PSA有扩大和自发破裂的危险,未及时处理还可能出现栓塞、感染、压迫周围软组织甚至坏死等并发症,故宜早诊断、早治疗[1]。目前治疗PSA主要有超声引导加压治疗和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两种方法,文献报道治疗效果各有优势[2-3]。注射凝血酶可能会引起动脉栓塞,是瘘口未完全压闭时凝血酶进入外周动脉所致[4]。相比之下,加压治疗未发现相关并发症,而且超声检查确诊PSA后即可定位实施加压,比后者更简便快捷,PSA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临床上首选超声引导的加压治疗,加压点定位的准确则是加压治疗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超声引导压迫治疗方法使用线阵浅表探头,特点是频率高、体积大、视野窄、浅表软组织成像清晰,但是深度范围不够。体积大,在实际应用中不够灵活,特殊的小凸阵探头虽然能补充这些不足,但价格高,使用范围不广,因而普及率低[5],选用普及率非常高的腔内超声探头,采取执笔式握探头前半部扫查,发现有如下优点:①腔内探头频率较高频浅表探头低,频率为4~8 MHz,穿透力更好,视野更深,对于皮下脂肪厚或体积较大的PSA观察较浅表线阵探头更全面。②线阵探头接触体表的面积比腔内探头大,尤其是当加压时探头的中心点会偏离,引致定位点不准,皮下脂肪厚和皮肤松弛的患者更难准确定点。股动脉PSA因为常见于心脑血管介入术后,因此以老年患者居多,大腿部皮下脂肪厚和皮肤松弛的情况很常见,定位点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加压治疗的效果。③线阵的浅表探头接触体表的面积大,因而加压致使瘘口闭合所需的力度较之凸阵的腔内探头大,但过大的力度和加压范围容易引起PSA旁的股动脉或股静脉血流不畅,继而发生栓塞,而腔内探头接触体表的面积小,更近似成点状的加压,效果更好。④超声不能穿透弹力绷带,因此弹力绷带包扎后超声探头能扫查的范围变小,线阵探头往往不能有效观察瘤内及瘤周情况,但反复地拆、扎弹力绷带不但使患者痛苦,而且同样影响加压治疗效果,头端小巧的腔内探头能灵活利用有限的裸露体表范围观察较广泛的软组织内部情况。因此,即使是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的治疗方法,腔内探头一样可以起到相当有益的作用,准确的定位点和合适的力度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凝血酶进入外周动脉而致血栓形成的情况。本研究的病例使用压迫治疗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未来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浅表探头诊治股动脉PSA动脉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腔内探头,方便快捷、疗效可靠,能达到更佳诊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陈卉,王中,施荷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及疗效检测[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2):114-115.
[2] 马春梅,刘惠亮,罗建平,等.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法与超声引导按压修复法治疗上肢假性动脉瘤的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1):1372-1374.
[3] Vlachou PA,Karkos CD,Bains S,etal.Percutaneous 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atrogenic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J].Eur J Radiol,2011,77(1):172-174.
[4] Krueqer K,Zaehringer M,Strohe D,etal.Post catheterization pseudoaneurysm:results of US-guided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 in 240 patients[J].Radiology,2005,236(3):1104-1110.
[5] 陈洁,何文,邬冬芳,等.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0):1572-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