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2014-03-06 13:58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北亚成员国

关 慧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转移,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作用更加凸显,并对世界经济走向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意在双赢,利在长远。东北亚区域合作主要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日本、蒙古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韩国、朝鲜地区。目前,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TPP、东盟、APEC、RCEP、SCO等各贸易组织的挑战。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最终得出应对新挑战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选择,这对于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在APEC进程停滞后,美国制定的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2009年11月,美国开始主导TPP,奥巴马宣布美国正式加入TPP谈判。日本从2011年11月决定加入TPP谈判,但到2014年9月仍未达成协议。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目前,TPP一直未邀请中国参加。

(一)美国主导TPP遏制中国意图明显

2010年,美国做出了“重返亚太”的决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实际控制TPP的发展进程。由美国参与的TPP遏制中国意图很明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本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到2020年前,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美国担心中国崛起之后对其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更担心对东北亚地区这一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失去规则制订权及话语权。本质上,TPP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产物,其很明显将会阻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近几年,美国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令人担忧,后危机时代的美国希望重振国内经济形势,目前美国逐渐把“重返亚太”、强化亚太战略作为促使国内经济提振的强心剂。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话语权,唯独在东北亚地区,以东盟为中心、以中日韩为支撑、以双边FTA为具体形式的区域经济整合,都将美国置于事外。且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忧心忡忡,希望借助TPP来抗衡中国,阻挡东北亚一体化的进程,削弱东盟的影响,最终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圈,在亚洲拥有实际控制力。

(二)TPP试图建立一个不包括中国的前所未有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范本

TPP着重探讨新议题的规则及制度问题,十分注重关于合作与能力构建、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竞争政策、投资和投资者权利保护、环境、知识产权以及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电信与劳工等FTA贸易议题。

第一,TPP的高标准体现在它是一个“无例外”、自由化程度极高的贸易协议,美国希望将其打造成自由贸易区范本并由美国所主导。

在普通的多边条约或协议缔结时,都有“例外”规定,但TPP“无例外”旨在增加难度,建立高标准。这种高标准主要体现在:其一,减少关税,如果TPP正式生效,95%以上的商品关税将毫无疑问地下降到零,剩下部分充许有7年时间的过渡期进行过渡。其二,减少障碍,减少例如TPP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原产地、服务、投资等方面的障碍规定。以原产地规则为例,按照TPP的要求,越南服装销售到美国市场,如果采用零关税,将使整个服装业得到巨大的收益,但TPP也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想享受零关税必须从TPP内部成员国(例如美国)进口服装原料等产品。这就使原本从中国进口棉花的越南转而向其他TPP内部成员国进口,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高标准面前无能为力。目前,中国在投资自由化、关税减让、贸易自由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硬伤,需要长时间调整和完善。

第二,TPP协议高标准还体现在美国把在北美实践了将近20年的规则和制度复制到了TPP协议中。

美国将其最擅长的投资规则以及投资者与国家的争端解决模式牢牢套用在TPP协议中。根据高标准的协议规则和制度,一旦发生纠纷,投资者可以在征收、投资待遇等问题上将东道国政府送上国际法庭,由此可见TPP标准之高。

(三)美国希望利用高标淮TPP协议,在高低端制造上压制中国

目前,美国在低端制造上,主要利用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来压低中国劳动力需求及劳动收入。如果TPP最终达成协议,按照美国的意愿加入劳工与环保议题,毫无疑问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应,使中国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陷入被动局面。与此同时,美国利用TPP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日韩结盟,借日韩之手压制中国产业附加值的提高,阻挠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进一步遏制中国增长的势头。美国还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遏制中国,这些国家拥有的金属矿产资源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极为重要且十分稀缺的资源。

(四)美国将会借助TPP,将高标准的贸易区范本影响扩大与RCEP抗衡

美国将会借助TPP,将高标准的贸易区范本影响扩大,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由东盟所主导的RCEP将处于不利局面,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将被大大削弱。中国将被迫经历另一个相当于第二次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过程,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加入TPP将困难重重,且将经历长时间的谈判,最终将被迫妥协且利益受损,而且目前美国在制订规则前并没有邀请中国参加,抗衡中国的意图很明显。

二、东盟中心地位不稳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总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91亿。2013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为4 436.1亿美元,增速居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前列。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达1 147.8亿美元。东盟国家来华累计实际投资854.4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其中2013年新增直接投资83.5亿美元,增长18%,可见东盟对中国十分重要。目前,在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放缓的前提下,东盟在世界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正得到提升,东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地区。《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东盟十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的国家或地区,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是世界第四大进出口贸易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主要地区之一”。

(一)东盟中心地位受美国亚太新政策威胁

目前,东盟中心地位正受到来自美国亚太新政策所带来的竞争性与不确定性影响,未来可能存在以东盟居于中心地位的RCEP与美国主导的TPP两个制度框架并存的情况。最终两个制度框架是并存或是走向合并,还是一方融入另一方,走向亚太自贸区(FTAAP),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盟中心地位能否重构。目前,对于东盟中心地位的重构计划,中国是积极的支持者。东盟实现RCEP目标步履维艰,RCEP希望通过以东盟为中心走出目前的困境,避开中日在东亚合作中的竞争,开创以东盟为中心的新格局。但是东盟在布局过程中明显受到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威胁,RCEP与TPP明显是“亚洲版”与“美洲版”亚太地区多边自由贸易规则的角逐。

(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盟一体化进程带有不确定性

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以2013年为例,东盟成员国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其人均GDP为49 271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13名;中国人均GDP为6 747美元,排名第81名;越南人均GDP为1 374美元,排名第139;东盟区域内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的缅甸人均GDP仅832美元,排名第154,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新加坡人均GDP是缅甸的59倍,且世界排名高出缅甸141名。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各成员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各自为战,互不妥协,有时还走向对立。东盟一体化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在半年的时间内想完成这个即定的目标将面临许多困难,实现东盟一体化的进程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东盟与美国中心地位之争

在新亚太地区格局变动的形势下,以东盟为中心地位的RCEP,将有利于维护东盟的中心地位。但现实的情况是,受美国TPP的影响,东盟内部目前已被分裂成TPP成员国及非TPP成员国。中国积极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的运行,各国也都热烈回应,一个全新的合作进程即将推进。但在进程中也应关注到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希望整合五个双边FTA来借此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深化,毫无疑问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且将面临诸多困难。中国也希望借助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来钳制以美国为中心的TPP,目前中国积极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RCEP发展。2014年4月,泰国帕塔亚举行了第二十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会,重点讨论了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海上合作、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其中包括推动双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致力于实现在202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些合作新政策都为中国与东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中国大力支持东盟的强有力证明。

三、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存在被架空、被分裂的危险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始设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经济体,但目前APEC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APEC陷入困境和停滞之中,成员国将注意力转移到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目前,APEC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且APEC框架下制定的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主的“茂物目标”已落后于日益发展变化的亚太新格局,APEC陷入困境和停滞之中,提前自由化的失败以及对金融危机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成员国感到忧心忡忡,加上APEC本身约束力不强,成员国为防止被其他国家边缘化,加快各自国家贸易发展进程,许多成员国已经开始将合作的框架从APEC层次转移到次区域合作安排,于是出现许多成员国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

(二)APEC内部出现了众多FTAs和RTAs,形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意大利面条碗”效应(Spaghetti bowl phenomenon)最早出现在巴格沃蒂(Bhagwati)《美国贸易政策》(U.S.TradePolicy,1995年)一书中,主要是指在APEC中存在纵横交错多重的FTAs和RTAs,由于不同的优惠待遇、原产地规则、关税减让时间表、市场准入范围等形成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规定,这些错综复杂的规定就像是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样,相互交织,互相交缠,贸易专家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毫无疑问,这种“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会使贸易成本增加,贸易效率下降,对区域FDI产生扭曲效应。目前,必须警惕这种效应的发酵,否则可能会减缓APEC发展进程。

(三)APEC地位受到挑战,面临被架空、被分裂的危险

曾经辉煌的APEC地位日益受到挑战。2009年,美国公开鼓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TPP与APEC的最大区别在于,TPP具有消除关税、减少其他贸易壁垒、减少海关手续、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国有企业、环境保护等条款。TPP还特别加入行业协议、有关服务、牛肉便利化规则,这些措施与APEC相比较,明显提升了一大步。可以预测,APEC正面临被架空、被分裂的危险,在2012年俄罗斯组织的APEC峰会上,美国故意不参加此次峰会,借机削弱APEC的影响,预架空APEC。目前,美国希望借助TPP重返亚洲,将APEC的一些重要成员汇集在自由贸易区(FTA)的旗帜下,用美国可以控制的已在北美自由贸易区运行20多年的其已熟练掌握的贸易规则,直接复制到东亚领域,利用更高标准的TPP排斥以中国为主的“较低水平”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协议。目前,APEC内部21个成员国中有12个国家正在参与TPP的谈判,从实质上严重削弱了APEC在东亚的影响力。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架空并取代APEC,东亚国家面临被分裂的危险。APEC最终是否会名存实亡,东亚多年来苦心建构的东亚区域合作架构也许会解体,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警觉。

四、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

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问题,最近,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希望到2015年前完成RCEP谈判。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4月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3》也预测,如果RCEP谈判达成,2025年RCEP将为全球创造6 440亿美元收入,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0.6%,但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一)RCEP力图巩固东盟主导权,减缓TPP对东盟经济主导权的冲击

RCEP是东盟力主的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形式,虽然目前还处于“符号”阶段,但毫无疑问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东盟希望RCEP可以提升其成员国的凝聚力,简化规则,改变近年来由美国主导的TPP及中日韩计划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使东盟内部出现的日益分化的现象。TPP作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工具,美国希望通过由其主导的TPP削弱东盟对RCEP的主导权,也希望通过TPP排除中国,打压中国,最终导致亚太地区合作进程缓慢,成功打乱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目前意在放眼全球,与世界主要贸易国继续努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支持RCEP,减缓TPP对东盟经济主导权的冲击。

(二)RCEP注重南南合作,相比TPP北北合作协议更易达成

RCEP和TPP是分别以南南合作和北北合作为主导的跨太平洋合作方式。谁走得更快,谁就有可能主导未来的世界贸易秩序。RCEP最终要建立一个覆盖大约30亿人口、区内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的全球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较高的自贸区。TPP由美国所主导,RCEP则在东盟主导下与TPP在多领域有竞争也有合作,它们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TPP与RCEP都致力于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壁垒,在所加入的成员国范围体系、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通性,但在谈判议题、弹性条款方面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RCEP谈判是要系统整合以东盟为中心的各个自由贸易协定,提高效率,并实现更大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TPP从其成立之日起就被界定为“适应21世纪的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其标准较高,相比于RCEP而言,TPP达成的难度较高,对区内经济体也带有政治歧视色彩。例如,TPP在农业贸易上采取高标准,而新兴经济体则很难满足。与TPP相比,RCEP建立时间较晚,由于其更具有经济活力,因此到2015年达成协议的概率较高。目前,RCEP在新兴经济体居多的亚洲更受欢迎,主要由于RCEP各成员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很明显,在RCEP框架内既有发达国又有发展中国家,各个成员国生产分工呈阶梯发展态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各个成员国在RCEP内可以找到适合本国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及物资。例如,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主要供应强大的消费市场、廉价的劳动力;澳大利亚主要供应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韩国主要依靠电子技术产品、汽车等;新加坡主要提供区内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可见在RCEP的框架内,各个成员国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目前,在商品、服务贸易及投资方面,RCEP协议的落实将使原产地规则更加合理和灵活,外资和技术可以更自由地流动。中国-东盟所主导的RCEP在亚洲国家人气较高,南南合作的范围及空间较大,更加关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潜力,更易于被亚洲国家所接受,可以预见未来RCEP将在亚洲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

五、SCO注重国家安全,未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上海合作组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由于其偏重国家安全,对经济互动影响并不明显。

(一)SCO更关注安全领域的合作,忽视经济领域的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最为关心的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SCO成员国共同发展繁荣,到2014年成立13年来,SCO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了地区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势头重要的合作组织。SCO严厉打击“三股势力”、贩毒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成功举行了SCO成员国联合军事演习,经过SCO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很好地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SCO比较注重安全领域的合作,各个成员国都有一致的共同目标,即禁毒、反恐、打击“三股势力”,且合作进展令人惊喜。反观SCO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虽然各个成员国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下,但由于各成员国利益结构复杂,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成员国内部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因此一些经济问题易遭遇“一票否决”,经济合作到目前为止未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

(二)中俄两国的利益博弈

SCO目前较关注的还是局部经济领域的合作,对于区域一体化、投资便利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俄罗斯与中国是SCO内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两国正在进行利益博弈,从本质上来说俄罗斯乐于在SCO进行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安全联系,达到防御外侵、稳定国内经济的目的。对于区域一体化建设而言,俄罗斯更乐于在“欧亚联盟”战略框架内进行磋商和谈判,以发挥自己的主导权,发挥领头羊作用,掌握强有力的规则制定权和经济主导权。而对于另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则更乐于在SCO框架下发挥经济合作发言权及主导权,鼓励各个成员国开展范围比较广泛的经济合作。2014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占世界1/3,李克强总理也在公开场合上表示,过多的外汇储备将成为中国的负担。中国希望未来国家和企业能够加大对外投资的步伐,利用SCO框架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直接投资、技术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及技术外溢特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合作,在能源进口及能源输送上进行经济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SCO已有的金融、投资、贸易、能源等合作机制更好地为中国服务。目前,中国对SCO国家的贸易在中国总体外贸占比不高,中国的市场互补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SCO经济合作弱化只能转向具体合作项目

SCO经济功能虽然早就有所涉猎,但到目前所达成的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2001年,SCO成立之初,当时高层已经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未来应增强SCO成员国间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2003年签署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却面临着难以落实的窘境,最终实际意义不大。2004年、2005年相继出台了经贸发展的计划纲要,从本意上来说SCO希望在经济合作领域有所突破,但是在最根本的减少关税及贸易壁垒等方面却没有实质进展,经济合作功能略显单薄。在各国尝试了区域一体化、经贸合作的失败后,SCO制度化的经济合作还是进入了制度性停滞阶段。有鉴于此,目前SCO已经转向多边经济合作及具体合作项目,并已经取了一些成就。

目前,多边经贸方面,中国对俄出口以机电产品、家用电器、高新技术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工艺产品等之主,中国从俄进口则包括能源、军工产品、木材深加工等产品。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以电子和机械类等附加值高的商品为主,进口商品高度集中在能源类商品。中国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以原材料产品为主。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商品以非贵重金属、矿产品为主,对塔吉克斯坦出口的商品以机械设备、非贵重金属、交通工具、矿产品为主。2012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以无机化学、贵金属和矿物燃料、矿物油及沥青为主。多边经贸一直在SCO各个国家开展,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制度性的经济合作功能还是较弱,没有真正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六、应对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挑战的策略选择

(一)中国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希望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

目前,美国为排除中国而建立TPP,中国在短期内也难以加入TPP,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组建,努力掌握地区贸易规则制定权,获得先期话语权,并为未来可能加入TPP而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一,目前可以尝试着成立专门负责RCEP机构,凝聚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加入RCEP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讨论,并在未来负责RCEP自由贸易谈判。其二,中国也应为统一原产地的规则做努力。可以预见未来RCEP原产地规则将是谈判的难点,中国可以就难点问题率先进行原产地规则的简化和统一,有效处理好内部的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相关努力将有助于中国到2015年之前顺利加入RCEP。其三,准备好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接受国际经贸主流规则。中国应以改革与发展的眼光来看RCEP,利用RCEP规则为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进行国外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在RCEP谈判具体议题上,应坚持开放的理念,接受国际经贸主流规则,因为它将会演变为日后通行的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中国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高标准,可以尝试在RCEP中慢慢接受高标准,带动其他谈判伙伴国争取达成较高标准的RCEP协定。

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的同时,面对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中国应当有所担当,在极力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同时,应努力与TPP协议接轨,未雨绸缪,提高大局意识,加快提高劳工与环境标准,调整在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二)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

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存在被架空、被分裂的危险,中国在认清情势的前提下,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目前正在进行中韩FTA谈判,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其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突破口。中、日、韩在东北亚区域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历史融合较高,经济发展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发展所占的比重较大,三国人民从自由贸易区中所获得的收益较多,且三国整体福利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会对朝、俄、蒙产生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形成中俄朝、中俄蒙多边自贸区,最终实现东北亚区域合作一体化。

(三)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

面对东盟中心地位不稳,东北亚区域合作可以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先是产学研合作,接着走向官产学研金合作,最终走向中央政府合作。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东北亚区域六国的共同目标,获得六国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利用六国各自资源和优势建立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关系结构,扎实的产学研合作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新驱动力。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创新地采用官产学研金合作。官产学研金合作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各个部门,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中央政府出面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共同开发。在中央政府层面,推进东北亚各个国家间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及金融家之间的互访和交流,使东北亚区域合作获得快速发展。

(四)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面对SCO注重国家安全,忽视经济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推动文化教育合作,最终走向东北亚区域制度协调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方式应优先选择经济方面的合作,即双边—多边—经济一体化。中国可以尝试以下双边到多边模式,即中韩到中日韩,中俄到中俄蒙,中俄到中俄朝。东北亚六国人民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加深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教育合作可以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桥梁和纽带。除了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合作,东北亚各国还应致力于制度协调合作与发展。通过制度协调合作与发展,可以减少不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人为因素、歧视性因素、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干扰因素等,促进区域内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现实中可以通过货物通关、促进投资、人员往来,最终形成制度协调。

目前,对于TPP、东盟、APEC、RCEP、SCO等各贸易组织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选择,充分认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本国经济增长。

[1] Wan Li.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Based on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Cooperation[A].North-East Asia Academic Forum 2011[C].2011.

[2] Sun Yingchun.Perspective of homogenization and culture community of Northeast Asia Culture Tradition[J].Zhejiang Journal,2009,(9).

[3] 谢桂娟.21世纪东北亚文化融合的动因探析——以中、日、韩三国文化为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 林木西,崔万田.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一体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林木西,赵德起,张华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6] 张蕴岭.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J].东北亚论坛,2013,(1).

[7] 付云鹏,马树才,宋琪.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8).

[8] 张金玉.现阶段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3.

[9] 孟夏,宋丽丽.美国TPP战略解析:经济视角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6).

[10] 赵金龙.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6).

[11] 许佳,牛一.中韩FTA与东北亚经济合作[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12] 刘重力,杨宏.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在东亚地区FTA战略的影响——基于TPP合作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5).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北亚成员国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