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信,聂凤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吉林 延吉 133002)
地方文献是记载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物、历史、山川、气候、风俗、产物、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各种信息载体。近年来,地方文献在延边州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延边图书馆作为地区最重要的地方图书馆,更是着眼于地区特色,把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形成了具备朝鲜族特色的藏书体系,成为收集、整理和发扬传播朝鲜族文化的基因库和中转站。
延边州总面积为4.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8.6万人,其中朝鲜族83万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3.2%。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现在朝鲜族已成为国内各少数民族中教育普及率、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民族。
朝鲜族是自17世纪末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并逐渐形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随着朝鲜移民的不断迁入,清政府把封禁政策改为招民开垦政策。到1918年,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已达36万余人。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使得朝鲜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朝鲜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得以系统地保护和传承。
得益于延边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人文环境,尤其是建国后,国家的大力保护和扶持,延边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朝鲜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调查,使得朝鲜族原生态文化得到了有力的保护。朝鲜族许多民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剧等都得以发掘整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诸如,音乐舞蹈《桔梗谣》、《阿里郎》、农乐舞、象帽舞等,荡秋千和跳板、足球、摔跤、顶瓮竞走是朝鲜族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泡菜、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是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朝鲜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其载体就是各种形式的地方文献,是朝鲜民族存在的证据和精华。民族文献的根本就是一个民族综合基因的具体表达,是源于整个民族的文化惯性和浓重的历史积淀。朝鲜族文献是解构朝鲜族文化的一把钥匙,其行之有效的途经是从民族历史基因、文化背景、语言、考古和史料等多方面入手,做出框架性的判断。
朝鲜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是朝鲜族赖以生存的依据和精神动力,其载体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地方文献。不失时机地把民族文献完整、详尽地发掘出来,其价值不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化社会财富,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地方文献的收集与保护工作日趋紧迫。收集、整理、保护地方文献,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朝鲜族文献记录了朝鲜族的起源、发展、变迁,广泛涉及到朝鲜族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科技工艺等诸多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朝鲜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反映了本民族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文献,对推动朝鲜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朝鲜族人口的综合素质,催生、带动、形成具有朝鲜族自身特色的经济、文化产业链,均有着重大借鉴意义。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各族人民就在延边这片热土并肩战斗,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例如,《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等历史文献不仅记录了热血男儿们勇往直前的战斗历程,也描述了巾帼英雄们宁死不屈的革命壮举。这些宝贵的地方文献所记录的爱国英烈和革命传统、灿烂的文化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史实,是朝鲜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朝鲜族文献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个性”标志。只有紧紧依托本民族特色,致力于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保护民族地方文献,形成特色的馆藏资源,才能使之成为民族地区的神经中枢和数据吐纳中心。对朝鲜族文献的收集和保护应在继承中寻求发扬,在服务中寻求品牌定位。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是一项庞杂、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既要有历史的敬畏感,又要有现实的责任感。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一大部分地方文献流失于民间,亟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收集整理。为了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IPTV、电子杂志、手机终端等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地方文献的重要意义。通过拍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公益广告和公益短片,倡导全社会自觉参与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捐赠,广开情报征集线索,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合力,为地方文献工作夯实坚固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八大曾明确表述:“加快制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繁荣民族文化、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与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战线等政策。”我们要充分地解读好、利用好党关于少数民族的诸多好政策,从现实角度出发,在实际的工作中向地方人大、政协、政府等机构提出关于地方文献征集、保护的意见和办法,争取更多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政府机构,以行政手段干预、统一协调,相关部门联动,为地方文献征集、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根据地方文献的发布特点、内容形式进行收集。只要是对本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某一侧面和阶段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地方性出版物和地方著述,都要广泛收集。
中国朝鲜族与朝鲜、韩国两国语言、文字相通,文化一脉相承,存在文化的贯通与互补。我们要发挥这一地缘优势,以恳亲会、联谊会、文化论坛等多种形式与韩国、朝鲜两国的图书馆、民间团体、人文大家广泛接触。这是我们朝鲜族地方文献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族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史料性,是图书馆中最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收藏文献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读者需要。对于孤本、绝本濒危文献在文献保护与利用文献的矛盾中,唯有采用现代技术建设数字化的文献,才能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所以,朝鲜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
对于那些珍贵及有价值的资料,图书馆应当妥善保管;对于很多陈旧的或者已经受损的资料,要利用相应手段在尽量保留原貌的前提下将其修复与整理;对于这些宝贵的朝鲜族地方文献,要加大其数字化管理,将文字资料整理后都转换为pdf格式,图片资料都转换为jpg格式,如果是相关影像则要转化为dvd格式存储。转化为数字模式后便于更系统地整理与保存。
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要相应地采取一系列的防护保障措施:1.设立用户操作管理权限;2.服务器设置系统安全;3.服务器物理位置安全;4.线路通讯安全、加密传输;5.数据库安全备份、转移、灾难恢复;6.数据库应用系统安全。
民族文献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最终目的不是收集和保护,而是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民族文献不应只是写在纸上或是放在互联网上,而是应当放在一个民族的心灵里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朝鲜族的文化精髓应当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基于历史传承,文明基于历史进步,两者虽相互影响,却遵循着各自的规律。只有文化传承与文明进步的张力保持一致,才能使两者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朝鲜族文献是文化与文明两股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晶。对这一结晶,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扬弃中传承,使朝鲜族文献的内在价值得以全面利用和发扬。
[1] 李燕鸿.试论楚雄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开发利用[J].民族图书馆学研究(四),2008,12:426-431.
[2] 韩国军.谈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159-160.
[3] 党的十八大报告[R].2012.
[4] 周明杰.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浅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