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视域下高校课程联盟的发展探析

2014-03-06 13:58:32马金钟于茂春
关键词:大学课程教育

马金钟,于茂春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在全球的推广热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正在突破悠久的班级授课制的传统,尝试推倒厚重的高校院墙,形成新一代的课程共同体——课程联盟。对于这样一个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探求其内在的含义、产生的技术条件和理论基础以及在我国有效实施课程联盟的策略,无疑会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对在学习资源共享的国际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参考作用。不难预测,课程联盟也许就是MOOC带给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机遇与选择。

一、课程联盟的提出及内涵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联盟是一个由两个以上自然人、公司、组织或政府(或任何以上之组合)以参与共同活动或以达成共同成果而共享彼此资源为目标所组成的专业团体。[1]课程联盟则可以理解为以课程为纽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课教师或教学团体结成的专业团体。“课程联盟”一词可以追溯到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的开放课件计划。它本着“知识公益,免费共享”的理念得到很多大学的认同和积极响应。2002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开放课件扩展到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并提出开放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向教育者、学生、自学者提供的,基于非商业用途,可被自由免费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并于2005年成立了开放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OCWC),[2]这可以认为是课程联盟的雏形。这一机构不断发展,迄今有近200多个大学会员,还有一些合作的资源共享联盟,如西班牙语高校开放课程联盟(OCW-University)、非洲网络大学(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AVU),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韩国开放课程联盟(Korea OCW Consortium)以及中国开放课件联盟(CORE)等,每个联盟都吸引了许多院校数百门课程。如西班牙语高校开放课程联盟(OCW-University)已经有23个国家的111所大学开放了1 407门课程,这些大学主要来自欧洲和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的国家。[3]联盟的目的就是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课程联盟则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更多地培养优秀人才而由不同院校、不同地域的教师个人或教师团体组成的接受一定条款约束的组织机构。该机构以开放的网络平台为依托,共同开发和利用同一教学资源。课程联盟所涉及的区域性主要是地域上相连、经济上相融、文化上相近的跨行政区划的、便于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空间范围。[4]

二、课程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地域的不同、部属或省属的差异以及其他原因,高校的发展水平包括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人为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人才的培养乃至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都形成了巨大差异。从人均占有教育经费的角度看,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相差有二倍之多;从师资角度看,实力强的高校专业拥有众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实力差的院校专业副教授可能都屈指可数。而实验条件、科研经费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迄今有的院校还没有使用过任何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差异之大显然是个不争的事实。

课程联盟可以让学生共享最优秀的师资、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更加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学方式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倡导的话题和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利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台、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始终没能走出小小的教室,没能突破厚重的院墙,知识的更新过于滞后,学生的学习仍然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厌学逃课现象、大学生就业回炉现象(本科毕业后又回到职业教育机构培训)等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课程联盟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与更广大的学生交流、接受优质师资的指导,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加强,学习效果会得到很大改善。

(二)可行性

1.政策支持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5]这在国家层面给予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政策上的支持。近两年来,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多数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国家大力倡导国家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建设,倡导视频公开课、视频资源共享课,如爱课程网站已上载了数千门各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

2.大规模课程在线理念与环境的形成

随着MOOC大潮的汹涌而至,MOOC平台的理念与作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2012年以来,以Coursera、Udacity和edX等为先驱和代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迅速发展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译为“慕课”)这种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6]以Edx.org、Coursera.org、Udacity.com“三驾马车”为代表的MOOC平台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超过100所世界知名高校参与,上线课程超过500门,注册学习者数以百万计。[7]MOOC主体部分是教学视频,辅之以多种交互手段和交流空间,设计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索。MOOC借助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空间,借助技术手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MOOC进行了一个重要创新,即通过社交网络服务的应用如Facebook、wiki、Blog、Twitter等为师生、生生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创设类似于职业化、专业化的沉浸式的学习社区,使得学习过程社交化,从而满足学习者基于知识追求方面的个性化需要。[8]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判定,依托固有院墙包围下的校园高等教育授课模式将很可能被彻底颠覆,大学可能会重新洗牌。因此,MOOC平台的出现与发展为课程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数字化环境。

3.中国MOOC平台的开启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2014年4月份,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课程平台——好大学在线(cnMOOC.com),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超星慕课(MOOC.chaoxing.com)、智慧树(zhihuishu.com)、果壳网(guokr.com)等,这些平台移植了国外平台的一些做法,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之处,其可容纳的课程资源和相应的教学、评价、互动交流等功能开启了中国式MOOC的序幕,为众多开设同一课程的高校间的联盟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各个学校优质的课程向其他的高校学生开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教学,“慕课”有四个特点:第一是使得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混合化;第二是大规模,一个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慕课”的规模就非常大,也可能上万人来听课;第三是个性化,适合每一个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第四是社区化的讨论,参与的人很多。

综合目前的研究,简要地说,中国式MOOC就是将课程放在某一个共享平台,多所院校更多学生学习同一课程,采用线上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这与以前的混合学习有所不同,就是学生的范围覆盖了多所高校,呈现出规模化教学的特征,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优秀师资、优质资源的优势。这也与网易公开课有所不同,平台课程的开放不是单向的,而是融入了互动、分享、评价等功能。从建立中国第一个MOOC“学堂在线”开始,此后的“智慧树”、“好大学在线”以及2014年5月8日的“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这些平台的日益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平台所承载的课程数量和学习者的注册容量都显著提升,课程的维护能力与运营经验不断改进,为更多学生修读同一课程提供了机会。至此,MOOC平台为课程联盟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我国课程联盟的起步

2013年10月,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首批985学校(C9联盟)校长与美国大学联盟(AAU)、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合肥宣言》,其核心是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协议,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与世界的高等教育建立合作与发展的关系。[9]此前,美国也有8所大学组成的常春藤大学联盟,澳大利亚的G8联盟,国内也在2009年10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国内名校结盟,称作C9联盟。另外,还有以同济大学为首的卓越联盟、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联盟等十几个校际联盟组织,但这些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课程联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联盟应该是2012年4月由上海市教委发起、上海三十多所高校以“上海高校课程中心”(http://www.ucc.sh.edu.cn)平台为依托建立的课程联盟,其服务对象是上海高校联盟的在校大学生,2013年3月陆续开课,第一学期运行有2 400多名学生在7门课上进行了学习,而现在第二学期的课程量翻了一倍,达到14门,选课人数将近3 000人。[10]这是我国首例以课程教学为目标的联盟组织。此后,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于2013年4月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联盟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2所高校。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有助于解决各高校校内选课不足的问题,借助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和创造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11]2013年7月,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将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率先尝试中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率先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2013年8月,海峡两岸5所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推出“在线学习联合体”,作为五校开放课程的学习平台,向华文学习者提供免费的课程学习机会。[12]由此,我国高校拉开了课程联盟的序幕。

四、区域性高校课程联盟体系的设计与发展机制

高校课程联盟是由多个跨学校甚至是跨地域组成的课程教学联合体,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联盟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而组成的各高校成员则可以看作是系统的组成要素。系统论的一个典型论断就是一个具有结构良好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那么对于高校课程联盟这个系统怎样的结构才是良好的,怎样的结构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呢?

(一)高校课程联盟的结构体系

高校课程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以某一MOOC平台为中心,以各学科课程的开发、运营、应用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这一结构中,MOOC平台课程是这一结构的核心,各高校的课程教学团队与课程开发团队是这一结构的执行主体,高校学生是这一结构的功能终端,课程开发制作公司会配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院校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任务,平台运营公司负责MOOC平台的技术维护及更新。现代社会很多行业都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倡导多方面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一个教师、一个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内涵发展不是一味挖掘自身潜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积极与其他教师、其他学校合作,进而整合更优质的资源,形成强大的联盟,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才能树立自己的大学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联盟的建设目标

建立课程联盟,目的就是瞄准国际国内前沿,集聚高校师资的合力,打破围墙式关门办学的形式,打造优质学习资源,实现开放共享,让每一个学生享用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联盟的运行机制

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体得以发展的必要保障。作为由不同高校组成的以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的课程联盟,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从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和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发展与运行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我们也结合高校联盟的结构体系探索课程联盟的运行与发展机制。

1.树立开门办学理念,创建课程共建共享合作空间

长久以来,大学办学都是各自为政,而且有不少大学不顾自己的师资和其他办学条件,一味追求大而全:专科升本科,学院扩展为综合性大学。目前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的某些本科专业仅有七八名教师,要支撑一个二十多门必修课、三十多门选修课的专业是何等的勇气?恐怕其中苦楚只有任课教师自己最清楚,这样的教学质量恐怕也很难有办法保证。仅就《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这门专业课程而言,近十几年来,在吉林省范围内的十余所高校中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各高校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所选教材版本不一,实验条件优劣不齐,主讲教师也是良莠有别。其中该课程在东北师大是校精品课程,在延边大学是优秀课程,而在其他院校都只是一般课程。为此,我们对吉林省其中的四所高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做了一份抽样调查,主要针对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资历,二是实验条件,三是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源,四是期末作品独立完成情况,有无参赛作品获奖。调查结果表明,部属院校师资雄厚,实验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作品在全国获奖人数较多,而省属院校整体上很差,实践机会极少,全国赛事获奖人数寥寥无几。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尤其是课程联盟实体的出现,为办学力量不足的院校专业送来了喜讯;学生因为可以学习高水平大学教授的课程而兴致十足。所以,包括普通的任课教师要转变大学办学理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跨校合作教学的意识,积极开展课程的共建与共享。尤其是大学的主管部门领导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大学办学不应再是以前的关门办学,而是应该开放自己的优质课程,也敞开胸襟接纳其他院校的优质课程,与其他院校缔结不同形式的课程联盟。只有资源共同打造,师资共谋发展,教学资源水平才会有显著提升,才会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成为时代发展的受益者。

2.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开拓和完善课程市场

学校是事业单位,是政府拨款单位,课程的优与劣似乎并没有影响学校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与管理者并非少数。这是计划经济给中国公立院校留下的最典型的消极与懈怠的顽疾。然而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不期而至,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有计划经济,也应该加市场经济的元素,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元素: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优质的商品,劣质产品自然要淘汰出局;生产者只有提供优质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市场。作为课程联盟的各成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的非法人组织,联盟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成员自身的不足而合力打造课程。在课程联盟中所谈到的课程市场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即课程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课程生产质量方面,除了考虑到各高校课程开发团队及课程开发制作公司的合力之外,还要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人力市场中谈到的激励机制。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以确保课程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国外的课程开发有政府的支持也有基金会的支持。我国通常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支持的力度对课程质量是有正相关的影响。对于课程的服务质量这一课程流通领域,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平台运营商的资质,他们应该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无障碍完成与学习者的沟通,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本土化的带有MOOC功能的平台已经有几个具备了相当规模,课程联盟总会选择资质好、技术实力强的平台;二是参与教学指导的教学团队,如果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没有指导能力,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的院校也最终将从课程联盟中失去位置。这也可以认为是商品市场中的优胜劣汰机制。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学将不再是孤立关门办学,而是成为某一课程联盟中的一员,或者是某些专业课程联盟的成员。课程市场正在将大学重新组织。

3.建立课程契约框架,实现义务与权利对接

课程联盟建立之初,各成员单位都会自愿签订一些条款作为加入联盟的条件,同时联盟也会给成员单位一些优惠的措施确保其获得相应的利益,这一契约将包括合作宗旨、合作方式、人才培养规格等。成员应该根据约定积极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按照联盟的教学方式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相应的该成员也将获得来自联盟平台和来自其他成员的支持与服务。几年前也曾有人倡导和进行校际合作,但多因投入资源的不均衡和获取利益的不公平导致了合作不了了之。所以,加强契约成员的有效管理,实现义务与权力的有效对接,联盟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当然,联盟也会不断吸收符合约定的成员加入,也会让不符合约定的成员退出,这种开放性的动态管理会促进联盟健康有序发展。

走出教育低水平、低效率运行的泥沼,以开放的思想、理念,设计新型学习方式下教学的新方法、新思维,以MOOC平台为依托,以课程联盟为着力点,让高等教育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良性发展,真正做到优秀师资团队协作、优质资源动态调整广泛共享、线上教育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这也许是我们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该做出的明智选择。

[1] 维基百科[ED/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AF%E7%9B%9F.

[2] Matthew L.Smith,Katherine M.A,Reilly.Open Development Networked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M].The MIT Press,2013.12.

[3] 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80-87.

[4] 高兵.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J].教育探索,2011,(10):26-30.

[5] 教技[2012]5号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

[6] 韩锡斌.开放教育资源:从构建资源系统到营造知识生态——“MITOCW项目实施十周年庆祝大会”侧记[EB/OL].http://www.theti.org/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

[7] Laura Pappano.The Year of the MOOC(2012,MOOC之年)[EB/OL].http://www.guokr.com/article/420030.

[8] 马若龙,袁松鹤.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0-26.

[9]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合肥宣言[EB/OL].http://www.edu.cn/gao_jiao_new.

[10] 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44-52.

[11] 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9670.htm?fr=aladdin.

[12] 余建波.中文MOOC如何做大[J].中国教育网络,2013,(9):23-25.

猜你喜欢
大学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