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2014-03-05 10:08:27戈芹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化学教学

戈芹

摘 要: 开放性问题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才能完成,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潜能,提高科学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开放性化学问题 教学原则 教学时机 方法训练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教学,而开放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积极探索才能完成,这对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潜能,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可进行形式多样、条件、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设计开放性化学问题,要以有趣、有用、易作为原则

设计难易适中的情景问题,所设计的问题情景不能太难,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得出层次不同的结论,可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设计。

例如在教学“探究空气的成分”一节后,我提出三个问题:①如何“捕捉”教室的空气?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用烧杯、矿泉水瓶,还有的说用注射器抽气等。这时我提醒学生:用矿泉水瓶时如何操作?学生立即反应过来:需先装满水,然后进教室倒掉。②试用两种方法检验烧杯中装有空气?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用燃着的木条,而对于第二种方法,同学们都迷惑了,我提醒他们与水联系起来,这时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指定一位同学实验:杯口向下,扣向盛有半盆水的盆底,不容易扣下去,说明杯内装有空气。③如何将一集气瓶空气“捕捉”到另一集气瓶?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我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提示联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通过以上的开放性探究教学,同学们对看不见又无处不在的空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开放性化学问题教学时机的把握,要注意适时有度

1.在学习课本中含有开放性内容时,就要充分挖掘课本材料中的这些因素,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中适时引入开放性问题。例如在学习CO■实验室制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搜索出你能想到的产生CO■的方法有哪些。

由此比较后,学生分组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观察反应后,得出实验室制备CO2用该反应制取比较合适,充分考虑装置、收集、速度、操作、安全、成本、纯度、可控性等因素。这种先发散后集中的思维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是开放式教学的一种策略。

2.当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欲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时,引入开放性问题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丰富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方法也多了,学生就有了一种自觉地要求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欲望,这时候教师不妨引入相应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例如:某校课外环保小组的同学,发现学校附近的小河中有许多死鱼,经考察是由于附近某工厂排出的废水所致。他们用多种方法证明了废水显酸性,并含有铜离子,并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向厂长提出几条处理废水的建议,受到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的好评。请问:(1)你能用两种方法来验证废水显酸性和含有铜离子吗?(2)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废水处理方案,并写出简单的操作过程。

这类试题让学生了解到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不能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开放性化学问题解决过程应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又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开放性问题教学要立足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1.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

开放性问题不仅要用到课堂上的知识,而且可以适当引入课外知识,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这类问题开放度大,思维空间广,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例如,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通常每1000克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为人类使用,运用所学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

2.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开放的最大空间是向生活开放,因此,开放性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请你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加以解决。又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锌、铜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其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请你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这类问题以社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背景,培养和考查在学生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真假的能力。

3.综合运用,各个突破。

初中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特点,要求我们具有综合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切入,实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下面是我常举的一个例子,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节课上,学生先动手做实验,把一些酒精密封在一个塑料袋里,并将其放进热水中,塑料袋膨胀后酒精看不见了,再将塑料袋从热水里拎出来,静止一会儿,酒精又看得见了。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甲:气化了,变成气体就看不见了。乙:为什么气体就看不见?甲:气体是无色的。乙:无色的酒精为什么就看得见?甲:物质聚在一起看得见,分散了不能反射光线就看不见。乙:物质分散后为什么不能反射光线?甲:酒精气化分散变成小微粒,肉眼就看不见了。乙:微粒是因为分散变小的还是分散前本来就小……此题就属综合开放型题。以上这些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问题不限于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从不同角度做解释。

四、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可控性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应避免出现超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加重学生负担。它应该是灵活、开放而又不超纲的,所解答的内容控制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问题情景本身知识要求不高,并且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但提问角度设置于实际应用情景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一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要求学生能以探究者的身份经历和评价探究方法,从而领会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让学生从中受益。

总之,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离不开观察、猜想、分类、搜索、类比、假设、归纳、实验等化学基本方法要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回答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包括对文字叙述的完整性,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化学原理的逻辑性进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教师只能是参与者,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松华.200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评价报告.

[2]常汝吉.化学课程标准[N].北师大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化学教学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38:32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9:37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9:05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