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信息技术科学中,教学策略在不断更新。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在实施“乐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实施“乐学”策略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乐学策略 教学思想
在实施“乐学”教学策略时,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获得快乐,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樂学”课堂中实施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细化教学的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娱乐中增强学习动力;注重真实性的评价,强化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活动成就感。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的“乐学”策略进行具体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在新课改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实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加强“乐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一、“乐学”教学思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的“乐学”思想是指,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思考,更好地满足教学活动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相关变量,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的情感中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思维、认知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采用情感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动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采用“乐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乐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我国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中乐学的重要性。实施“乐学”教学策略,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信息技术中采用“乐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乐学”策略的实施
1.细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控制好教学因素,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中,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做到细化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规定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设定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具体的目标设定有:学生通过对身边的信息资源的管理,体验科学信息管理的方式和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和素养,加深对数据库的认识。能够在目标的设定中,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设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在了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管理等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2.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娱乐中增强学习动力。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技术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师要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具体做法有: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应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设定中还需要为学生创建网络平台,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提高学习动力。采用差异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
3.注重真实性的评价,强化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活动成就感。
信息教学这一学科的评价方法不是唯一的,在教学中要寻求有效的评价方式,既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或者以教师为主体,将电子档案袋作为过程评价法,详细地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这种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具体情况,增强成就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中实施“乐学”的策略,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而且满足了学生娱乐的需求。在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高教学质量,为信息技术学科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这些教学策略的实行,有助于创建更加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何剑锋,卢家楣,路亚玲,范旭.信息技术隐性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J].中国化信息教育,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