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艺术谈

2014-03-05 04:53:49沈玉泉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

沈玉泉

摘 要: 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本文主要从培育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阐释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

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老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教学需要处理好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还要努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技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说成功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展现。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艺术,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培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可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使学生产生不断追求真理的动力。因此,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必须遵循培育学生学习兴趣这个原则,精心设计导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树立敢于探索问题的意志,并将学习当做快乐的事去做。

1.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刚学习物理,他们对物理知识常常用生活常识去理解,因而存在很多误解。如果老师在教学导入的时候,能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出来。比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用这样的小实验进行导入:将一个用塑料泡沫做的小鱼,放在比较大的水槽里(悬浮着),然后请几个同学到讲台前,手拿铁针(相当于鱼叉)做叉鱼实验。由于学生只是盯着“鱼”,并不知道“小鱼”的真实位置,因此他们都没有叉到“小鱼”。然后老师拿着铁针叉鱼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老师一叉就叉到了,感觉十分好奇,总想知道隐藏在其中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将光线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的导入,可以说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并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体验探究的乐趣。物理教学中向学生呈现的知识,其实在物理学上早有定论的,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会将学生培养成书呆子的,且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探索、发现、创造,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新课改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探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学习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如果知难而退,则一定会半途而废。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将探索问题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那么学生会自觉并有兴趣地进行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是产生学习兴趣及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老师能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探索问题的乐趣,是教学艺术的很好体现。比如在进行“密度”教学的时候,假如老师进行注入式讲解,也许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将密度的概念、公式讲完了,还能抽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记忆并进行巩固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是学会了,但没有体验到密度知识的来龙去脉,更没有机会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也许能考试,但没有真正地形成能力;假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并分析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了密度的内涵,还学会了探索,体验到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内心是快乐的,而且对以后物理问题的探索积累了经验。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长期的应试教学中这个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不少老师为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指标,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总是将考试的方向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设计出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案,没有真正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有什么感受,也就是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因素。新课程教学要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必须在这方面表现出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物理教学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也就是说,物理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教学,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老师的教学艺术应该在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上得以体现。

1.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后能不能再学习的问题。假如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离开了老师后,就不会再学习了,那么他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当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新知识已经产生了,一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再学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则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益处。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要充分发挥其教学艺术,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新,设计一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压强的时候,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拿出一张漫画,漫画上画一个老人不幸误入了沼泽地,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时万分紧急,而且周围没有人来帮助。请问学生:假如你是老人,你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求生?这个简单的问题,立即得到了学生的回应,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

总之,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学艺术也一样,是永无止境的。欲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就需要钻研教学方法,并重视自己在实践中的积累。无论是教学的用语,还是板书的设计,甚至是自己的肢体语言,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一堂成功的课必然是各种教学艺术的集成,也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

参考文献:

[1]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4,第一版.

[2]周仿松.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0(3).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
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56:05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5:27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09:36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