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群,张红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重庆400014)
新时期儿童康复治疗临床带教问题分析及对策
冉茂群,张红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重庆400014)
该文分析在新形势下儿童康复治疗在临床带教中的问题,从当前医患关系、带教教师、实习学生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上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临床带教面临较大的困境和挑战。通过提高带教教师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学生;教育,医学;康复治疗;教学方法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独立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因此,临床带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而儿童康复治疗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面对的大多是发育障碍甚至残疾患儿,对实习生的素质要求极高。本文就儿童康复治疗临床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介绍如下。
1.1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中体现医德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学生在儿童医院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1]。现在的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突然失去健康或发育问题甚至意外受伤等情况,心理上不能接受,因此,家长对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由于儿童是个特殊群体,家长过度疼爱孩子,觉得孩子是在生病中已经非常可怜,实习生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家长担心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不给实习生任何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即使有的家长愿意,也要求非常高。一旦实习生因医技不熟练而给患儿带来不适或痛苦时,更会使患儿家长出现情绪失控,于是很多患者对实习生的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产生很大的不信任。在处于信任危机的情况下,大多数患儿又不能真实表达身体不适,一旦患儿哭闹或表现不适时,家长会怀疑甚至怪罪实习生操作或处理不当而导致,因此家长情绪很容易激动,所以在当前这种非常严峻和艰难的医疗环境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对于实习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同时也给教师临床带教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和挑战。
1.2 带教教师方面国内的康复专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康复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导致康复医学教学水平偏低[2]。带教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灌输法”进行教学[3],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带教教师讲解内容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常常在临床中遇到什问题就讲什么问题,没有将所讲内容及涉及的知识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能将教师所讲知识灵活运用。所以,临床带教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存在差距,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术及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4]。另一方面,带教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多注重操作而忽略了理论,而学生在校时理论知识又不扎实,使得学生只做不思,特别是部分带教教师担心实习生做错或动作慢,而减少了学生主动操作机会,这样无疑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临床带教教师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知识结构和理念老化,甚至部分年龄较大的带教教师长期不接受新理论和新技术继续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很多东西是一些经验性的知识和技术,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大多数带教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缺乏教育指导能力。其次,当前大多数教学医院患者较多,医院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带教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尤其儿童康复治疗强度较大,患儿家长要求不断提高,使工作量不断加大,带教教师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再负责带教,从而使学生获得的学习和操作机会和时间严重不足。
1.3 学生方面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受到父母溺爱,长期习惯被别人爱,而没有转换角色去爱别人,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学生的受挫能力差,在临床实习中难免会受到委屈,大多数学生往往采取逃避的处理方式。学生主动性差,学生如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发挥其80%~90%的才能,反之,只能发挥他们20%的才能[5]。学生劳动自觉性差,依赖教师提醒和安排,在临床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统筹安排,没有计划性和条理性,独立工作能力差。另外,学生职业价值观不明确,对自己的专业不够热爱,很多学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康复治疗专业,其本身并不热爱康复事业、害怕工作辛苦,因此,不能安心临床实习、缺乏必备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更缺乏儿童康复治疗师所必备的爱心、耐心、细心。其次,学生刚从学校走向社会,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差,缺乏社会经验及与家长、患儿沟通交流的技巧,当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甚至不会表达病情的患儿和焦虑急躁的家长时不知所措,不能从容和冷静地去与家长、患儿进行沟通和指导。
2.1 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提高,在就医过程中,不仅要求医务工作者要有精湛的医疗水平和高超的医疗技能,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及与患儿沟通能力,取得患儿的信任与好感是康复治疗成功的关键[6]。因此,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要进行岗前培训,给学生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观念;培训学生沟通技巧和方式,以及基本礼仪,以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去面对患儿和家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努力树立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对患儿及家长高度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从而增加双方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
2.2 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带教教师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尤其面对儿童康复治疗服务对象,不但要学会去关心患儿,还要学会去理解和同情家长,所以带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儿童病情变化快,患儿又不能及时表达不适,完全依靠医务工作者细心的观察和预知,所以带教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责任心。儿童康复治疗疗程长、效果相对较慢,家长因为经济和精力等多方面原因,在情绪不稳定情况下容易对实习生发脾气,带教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家长高度的理解、同情和宽容,冷静和理性地对待家长的无理,并给予合理解释和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受挫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教育和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其热爱儿童康复事业心和责任心。
2.3 提高学生专业业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7]。临床教学中采用一对一带教,使带教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示范指导,如:脑损伤昏迷患者,各个体位摆放和姿势的控制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学生不但要能够操作,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从而避免了只带不教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严格选拔带教教师带教教师是做好临床教学的根本,所以在选拔上应根据教学层次选择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资历、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治疗师担任带教教师,同时组织带教教师学习儿童康复治疗新业务、新技术。进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召开带教教师交流会,互相传授带教经验,提高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儿童康复治疗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从对患儿的评估到方案的实施,都是通过动手操作完成,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带教教师的重要职责[8]。适当减少工作量,提高带教质量;一对一的带教,从根本上解决了带教时间少、精力不足的问题,带教教师可边做操作示范边讲解,学生熟悉操作流程和步骤后可独立操作,带教教师在一旁监督、指导,学生所做的操作均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之下,放手而不放眼,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损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5 管理和考核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是学生和患者真正接触的阶段,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来保证实习的有效性,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和效果[9]。如每个治疗部门每周进行1次的集中小理论课、病例讨论等,每个治疗部门实习结束后有理论、操作考核,及时掌握和发现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和操作情况,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和目标。所以,在制度上有带教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目标,定期进行相应的考核,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学生实习的效果。
[1]周江瑾,刘文渊.浅谈儿科医院实习生医患关系的技能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115.
[2]杨秀丽.在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中加强康复医学宣教的体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55.
[3]张梅,史德利,刘淑娟.新时期儿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62-63.
[4]王丽华.新形势下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639-2640.
[5]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35.
[6]芦海涛.康复治疗学本科生的神经内科教学探讨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71-572.
[7]张萍.急诊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53-2754.
[8]郝曼,吴建贤.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医学,2009,30(8):972-974.
[9]朱俊萍,吴林娟.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79-6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4.09.074
B
1009-5519(2014)09-1421-02
2013-12-26)
冉茂群(1973-),女,重庆石柱人,副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治疗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治疗工作;E-mail:2766179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