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宏
治未病在军队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中的应用探讨
于晓宏
治未病;保健;军队;干部
随着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未病先防成为关注重点,治未病在未病先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中医理论的精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已将未病先防的防病思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文就未病先防在军队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的应用做深入探讨。
军队中老年干部担负着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光荣使命,一方面担负责任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欠规律,多数人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另一方面超负荷的工作又加重了心理负担,情志失调所致的身心疾病有增加的趋势。此外,这个年龄段正处于更年期阶段,身体机能也在逐渐减退,各种代谢疾病有增加的苗头,而部分人疏于关注自身健康,自我保健能力较弱,易使小恙酿成大患,自身遭受病痛,也给部队建设带来损失。
我国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有着系统的保健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防病措施,高度重视日常养生保健,对于指导疾病预防非常有效,对提高我国民众健康水平,一直发挥着安全保障的作用[2]。通过治未病的先进理念,掌握保健养生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机体抗病力,可达到保健康、强战斗力的目的,故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军队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顾护正气,防止疾病的发生。由于中老年阶段脏腑功能渐减,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都使免疫力降低。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措施,顾护正气,能有效促进脏腑气血功能的旺盛、精力的充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3],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下面对治未病在军队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2.1 天人相应,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指出阴阳四时的演变,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规律,人的起居要顺应自然,顺应四时节律的变化。违背这个规律,自然界就要发生灾害,人体就会罹患大病。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起居节律亦有不同。春季阳气升发,气候寒热多变,应早卧早起,避免感受风邪;夏季阳气盛长,暑热湿气当令,应夜卧早起,以便充分接受太阳光的沐浴;秋季阳气收敛,应早卧早起,应防止温燥、凉燥所伤;冬季阳气潜藏,应早卧晚起。因此根据四时变化,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调整起居方式,就能保持健康少病,精力充沛。军队中老年干部工作节奏快,任务压力大,经常加班,打乱了既有的生活节奏和生理规律,容易耗伤正气,诱发疾病。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尽量顺应四时节律的变化,保持天人相应,起居有常,使身体康健精力充沛,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2.2 劳逸适度,动静结合 医家孙思邈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这就启示人们要劳逸适度,如果劳逸太过,就会损伤脏腑,削弱机体抗病能力,引发疾病。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要劳逸适度,动静结合,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例如视、卧、坐、立、行,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的行为和能力,常常不被重视,甚至任意妄为。《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可见过度消耗均能伤及血、气、肉、筋、骨,同时也会伤及五脏。军队中老年干部,工作负担重,社会活动多,常会有过劳的情况,例如机关干部工作繁忙,过度使用电脑,久视伤血、久坐伤肉,视力下降、脾胃疾病、代谢疾病等相应的病症就可能发生。
生活中应尽量调节好工作节奏,避免过劳过逸的同时,还要适度锻炼,使阴阳调和,气机通畅。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不要盲从,特别是运动养生说法众多,鱼龙混杂,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养生知识。世界卫生组织较推崇的健步走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适宜人群宽泛,又能达到有氧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很多,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检验,有着很好的运动效果。在运动量的把握上,要根据健康状况而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为度,切勿有时大量运动,有时久坐不动。故劳逸适度,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强身健体之功。
2.3 饮食有节,合理膳食 《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饮食”的理论,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4]。根据刘剑英等[5]对某部中老年干部营养KAP状况调查分析得知,所有被调查者,都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说明军队中老年干部工作繁忙,饮食营养等保健知识掌握不足,强调饮食有节、合理膳食很有必要。
饮食有节即是定时定量,适度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千金要方》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可见饮食有节乃关乎生存之大事。《内经》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如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甘厚味,脾胃之气壅滞,易助湿,生痰,化热,脾胃功能受损。
合理膳食还要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切记偏嗜。偏嗜不但会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引发多种病症。《内经》在饮食调养上非常讲究五味调和,不能偏嗜。就是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性味,在五行中有不同的归属,对五脏不同的作用,谨和五味,合理搭配,均衡营养。也不要偏信盲目进补,过于滋补,会壅滞脾胃之气,运化失职,反而变生他症,即便是需要,也要根据体质偏颇,辨证进补,才能脏腑安和、气血旺盛、精力充沛。
2.4 调摄情志,身心共养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情志调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可见调摄情志关乎身体的康健与否,对提升正气、抵御外邪,防病健身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如果情志的变化超越了生理调节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损伤内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现代研究也表明,愤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心动过速、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痉挛等躯体变化,可使人当场发生中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而猝死[6]。说明情志失调易使脏腑受损,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而百病丛生,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军队中老年干部位居重要岗位,责任重大,工作繁忙,长期处于高负荷、高强度状态,生活欠规律,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身心疾患有增加趋势。从情志上“治未病”,需要性情豁达,心态平和,淡泊情怀,尽量摆脱名利羁绊,使阴阳平衡、形神协调,达到调摄情志,身心共养。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生理病理过程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促使神经中枢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监护系统的相互协调,对维护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7]。
祖国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对养生之道可谓论述精辟。本文通过治未病具体应用的探讨,让经典的理论容易接受,让养生的方法容易做到,以期军队中老年干部能对治未病加以重视,通过学习能够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对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强身健体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李原.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6):515-516.
[2] 陈其广.中医药具有国家战略价值[N].健康报,2013-9-28(1).
[3] 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1.
[4] 刘健.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探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667-670.
[5] 刘剑英,白春荣,王鑫,等.某部中高级干部营养KAP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6-18.
[6] 朱志先,梁虹.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刊版社,2002:38.
[7] 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情志学说在治未病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057-2059.
100091 北京,国防大学门诊部保健科
R 19
A
1004-0188(2014)04-0446-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4.042
201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