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珍芳 方雄斌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尽管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和扩镇并乡,建德市还是保留了一支比较精干的农机推广队伍。市农机管理站和乡镇(街道)农机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近几年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机推广队伍,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半数以上,使全市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德市建立了以农机合作社、粮油合作社和农业公司为骨干,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让农户彻底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困境。目前,全市共建有具备农机服务功能的服务组织43家,配有各类农业机械达730余台套,这些服务组织具有1333.3hm2以上的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和统防统治能力。其中冠名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9家,固定资产总值达805万元,入社社员408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10台套。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到2013年全市各类服务组织流转土地1666.7hm2,解决长年性抛荒近66.7hm2。在各类服务组织的带动下,全市机耕面积达到24273.3hm2,机耕率达90.9%;机灌12360.0hm2,机灌率达100%;水稻机插面积1666.7hm2,机插率15%;稻麦机收面积10146.7hm2,稻麦机收率达到90%;油菜机收面积达到666.7hm2;粮油生产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2%。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建德市农机化服务领域由粮油生产环节逐步拓展到其他种植业、养殖业,由单一的生产型服务向农产品加工、储藏等领域拓展。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短信、会议等媒体和渠道,打造崭新的农机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市场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信息、政务信息,实现产、供、销的有效对接。每年在建德市电视台新农天地栏目播出农机专题节目;组织科技下乡,散发资料,宣传农机知识;通过专业网站,及时跟进农机有关政策实施情况;举办现场会,演示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民信箱资源优势,不断拓展信息服务功能。目前,建德全市已有近千名农机户注册了农民信箱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信箱在农机户中的推广应用已具有一定规模,信息灵通,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目前全市农机维修网点34家,农机购置补贴定点经销商4家。2012年,建德市建成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能专业化地开展机具保养、调试、检修和配件供应服务。到目前为止,中心共承修保养大中型拖拉机50台,小型拖拉机175台,联合收割机33台,水稻插秧机58台;修理电动机125台,内燃机20台,茶机300余台。
近年来,建德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已基本形成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化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格局。建德市根据当地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各类培训,每年举办农机操作手培训、微滴灌技术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现场会,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实施者、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012年,以建德市大同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成杭州市农业技术教育流动课堂和杭州市农业技术实训基地,把课堂搬进农村,办到田头,给农民朋友学好新技术、用好新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虽然建德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服务主体实力不强、服务范围较窄、专业人才缺乏、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
重点抓好规模大户、合作社、产业基地的机械化建设,抓点做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广。在粮油生产方面,重点探索三种模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一是以钦堂乡王建坤为代表的个人独资投入的农机大户模式,有关部门在土地流转、机械配置、技术运用等方面为其出谋划策、加强指导,使该户的承包田从2006年的26.7hm2扩大到2013年的173.3hm2,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30余万元,全面实现粮油生产机耕、机插、植保、收获、烘干等全程机械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二是以建德市志红农机服务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户合资投入机械化的模式,开展服务试点,配套机具50余万元,已流转土地53.3hm2,实现全程机械化,并为周边农户开展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收割为内容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三是以寿昌镇红露粮油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企业入股投资农机化的模式,形成企业参股,集粮食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专业合作社。在主导产业方面,以提升设施化水平为重点,抓点做样。如建德市益农禽类养殖合作社,在养殖环境消毒、饲料加工、种蛋孵化、种鸡苗运送、自动给水、湿帘降温、种苗室升温、粪便沼化处理等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每年为养殖户孵化供应苗鸡100余万羽,为周边760多户养殖户提供相关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项目建设为驱动,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强化基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项目内容和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让农机服务组织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积累、发展壮大,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浙江省农机化促进项目蚕桑生产农机化示范基地落户在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建设,在示范基地配备相关农业机械112余台套和微喷设施2.7hm2,为蚕桑养殖户提供桑园开沟、翻耕松土、桑园植保和养蚕环境消毒、桑园给水、桑枝条利用、蚕茧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实现节本增效,促进蚕农增收。
在合作组织建设过程中,注重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作社规范运作,明确收益分配、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等制度。同时,注重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组织有关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到先进发达的地区考察,借鉴经验。在平时,组织农机大户、合作社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信息互通,利益共赢。并加强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农机操作手培训班、农机维修培训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造就一批有实力、懂农机、会经营的农机服务组织领头人,有效提升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
在购机补贴资金安排上,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在农机化项目上,对于能干大事、能办实事、能办成事的服务组织予以优先安排。在一个时期内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在运作上予以指导,培育一批发育成熟、机制健全、具有活力的农机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