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我国教育模式的MOOCs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2014-03-03 17:01:13耿云辉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学

耿云辉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072)

一、引言

课程建设作为国家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关系着授课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规划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发展。伴随计算机与网络的快速发展,课程模式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兴起,对现有课程及教育模式带来冲击与挑战。“MOOCs”是由两位加拿大研究人员在2008年正式提出的,他们将《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这门可以公开在线学习、论坛讨论,同时包含很多辅助电子设备的课程,命名为第一门MOOCs。申请这门课程的学生除了25 名在校学生之外,还包括2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免费在线参与。这门MOOCs利用网络,缩短甚至消除了距离与时间上的间隔,将世界各地的学生吸引到一个无需精确定位的虚拟交汇点。而免费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由不同的信仰与社会条件所导致的教育分布不平衡的限制。所以,MOOCs 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MOOCs 在国际上主要依托Coursera、edX与Udacity 三大主流平台运营。现已汇聚数千门课程供学生在线学习,其中包含麻省理工、哈佛、耶鲁与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与优秀课程资源,这些课程也获得诸多学校与学员的认可。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相继加入edX,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宣布加入Coursera 平台,这都代表着MOOCs 对中国影响已经开始。

二、MOOCs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教室教学品质和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MOOCs 悖于被动学习模式,需要学生更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节奏[1]。首先,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生及格率作为教学成效指标的观念,在MOOCs 中被修正了。教师授课的侧重点回归到如何吸引学生让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学习者可以把握学习节奏,如略过已经熟悉的内容,或者加快课程进展速度;亦可反复播放或者是放慢困难环节。同时学习者也可自行决定学习的时间、设备和地点,达成弹性和有效的学习。再次,MOOCs 采用即时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复测试,还可以到讨论区去参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加深对课程内容了解。除上述特点之外,MOOCs 的飞速发展也很大程度地影响我国的课程建设发展趋势。作为教育体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教育大国,将MOOCs 融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变得非常必要。

(一)发展MOOCs 是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数据,我国包括国家部属、地方管辖及民办等在内的多种形式普通高等学校多达2442 所,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科研机构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在内的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员工总计2319984 人,其中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为1494553 人。在校生41589493 人,毕(结)业生17787786 人。单纯从数字规模来看,我国高等普通教育总量已跃居世界之首。

我国高等教育的受体与施体的体量很大,师生比例与世界教育强国持平。根据教育部2013年公布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全体教职工与在校学生比例为1:28,专任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例为1:28。可是在世界名校排名中,我国一直不能占据领先地位。MOOCs 作为现阶段国际教育界的焦点,妥善利用其诸多特点将为我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二)发展MOOCs 能够有力补充我国教育资源

限于国家整体布局的趋势,我国整体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对比悬殊,且教育受体庞大,社会非在校教育需求量也非常大,而教育资源有限。MOOCs 自身具备高质量、易传播的特点,迎合了我国教育所存在的症结,善加利用,并根据我国国情加工,将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良药。

三、MOOCs存在的问题与影响

MOOCs 是近期高等教育界最为聚焦的新想法,同样也吸引庞大的风险投资资金涌入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使其得以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吸引成千上万的学习者。而对这些投资者而言,最终目的是找到让MOOCs 盈利的商业模式。迄今为止,课程制作都依赖于大学,是大学为明星教师支付了课程设计和在线教学时间的费用。而这些现实暴露出MOOCs 各个优点背后所蕴藏的弊端[3]。

(一)MOOCs 无法实现免费提供

MOOCs 被描绘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因为不需要教育消费,建设成本也与报名上课的学生人数无关。但是对教育而言,必须有人来完成教育资源之间的拼接,并使之可以应用于教学环节,这些拼接工作是需要酬劳的。且国外经营MOOCs 平台的均为营利公司,他们也仅是利用免费的噱头为自身带来利益,所以说MOOCs 是免费的是不正确的。

(二)学习者不具备互相帮助的能力

欧美大学的教员与学生比例大概保持在1:25,在课堂里有25 个学生,就至少需要1 个导师来为他们提供教学、指导和评估。哈佛大学法学院在edX 上限制招生500 人,因为法学院只有21 名导师,并且哈佛大学坚持认为高质量的法学教育依赖于在导师监督前提下的复杂问题讨论。杜克大学的一门MOOCs 启动时吸引了12000 名学习者,但只提供200 小时的辅导时间。当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约有500 名学生在论坛和作业中寻求导师的帮助,每人需要8 小时左右的时间。很明显辅导的供需比就变成了1:20。学生得不到个别辅导,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通过在线论坛进行讨论可能意味着MOOCs 对于非高学历人群来说没有吸引力,或者是难度太大[4]。

(三)MOOCs 不能切实降低教育费用

虽然一些热门课程可能开始很受欢迎,但是MOOCs 的完成率非常不乐观。比如吸血鬼小说课程,大约有1000 人注册学习,只有31 人完成课程学习。几所大学的研究表明,注册了MOOCs 课程的学习者中有超过60%已经有了学位或正在攻读学位,而并不是如预期中发挥着教育的平衡器作用。所以,MOOCs 并不能切实帮助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在线形式提供高等教育,更不能解决昂贵的高等教育开支问题。

(四)MOOCs 并不能够缓解新兴经济体教育匮乏的问题

当前形式的大学教育不能完全满足教育需求。据估计,每年失学学生高达1 亿左右,他们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高等教育在充分发达的经济体中也不能满足内需,即培养足够受过良好教育的毕业生。所以为什么顶尖大学要花费几百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已经是高素质人才的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呢?大学宣称,一旦从MOOCs 中获得良好声誉和市场,就会立刻把这些创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但是,为什么那些缴纳高额学费的本科生在此之前不能从中受益?大学明明早在许多年前就可以用这些技术了。

(五)教育并不是大众客户行业

事实上,大量依赖同伴支持和互评的教育模式并非本科教育。教育不是大众客户行业,而是个人客户行业。教育资源的准备阶段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通过招收大量学生和重复开课实现价值。但是教育的根本是传授观念和技能,这些是我们往往无法通过与世界的互动获得的。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也无法规模化。

(六)MOOCs 无法控制认识差异带来的影响

MOOCs 犹如一个熔炉,杂糅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教育形式与内容,其中不乏观点新锐奇特的课程,也不排除暗含政治观点相异的教学体验,如某社会心理学"慈悲之旅"课程,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授课团队为结课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拜访达赖的机会以示奖励。虽然授课团队并没有在授课内容中明确自己的政治观点,但其影响却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受众人群,无形地扩大,甚至对不了解该领域的听课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误导。

四、MOOCs在中国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课程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源起于1992年的国家政策性引导,辅助性课件与试题库的引入,开启以学、用计算机技术,并应用于辅助教学的课程发展历程。随后,国家系统性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规模性成果,并将课程推送至多媒体时代。经过网络化建设初探,以及后期较为成熟的规模化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进而衍生出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并行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成果丰硕,形成一套符合国家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课程建设体系。2013年 6月,MOOCs 话题正式出现在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并提出了以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载体,从跨校选课、多校合作共建这两个角度启动MOOCs 工程。2013年7月,由12 所国内知名高校联手打造的“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正式上线。随着MOOCs 本土化发展已成定局,教育部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资源开发新机制,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方式,提升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规模等,促进MOOCs 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由此可见,MOOCs 给我国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已经超越教育体系范畴,波及国家政策层面。当然时至今日,相关的建设投入也越来越多。而MOOCs 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仍然道阻且长。

(一)商业化发展模式诱导市场化竞争

MOOCs 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如此蜚声全球教育界,除去其自身大规模、在线化等较具吸引力的特点外,商业运行模式的介入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商业化模式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使MOOCs 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到个人及教育机构的认可。各大名校名师的引入促进了MOOCs 的代谢,也将MOOCs 引导向一个名校竞争、名师登场的平台。加之收费项目的不断增加,都使MOOCs 悄悄地悖于平等、开放以及自由的发展建设初衷,甚至形成了大学会不会因此而消亡的消极言论。

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受国家统筹管理,应规避商业竞争中存在的问题。MOOCs 发展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以确保其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在起初的建设阶段,MOOCs 主要依靠国家资助等手段,但国家的资助也是有倾向的,难免步国外“名校竞争、名师登场”的后尘。所以,应该适度纳入教育部门控制外的市场体系,借鉴现阶段国内成熟市场运营经验,均匀分配建设资源,消除在起跑线上的不平衡。

(二)受益群体与教育资源发展不同步

教育资源有限,参与学生数量陡增,会使人均受益比例急剧下滑,虽然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技巧与授课技术、投入更多的教师、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互动等措施来应对相关问题,但受课人群的学习质量仍不能得到足够的监督与保证。所以在大部分MOOCs 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参与人数在初期课程会达到峰值,随后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滑,然后趋于平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门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课程,在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情况下,并不能完全达到最佳效果。授课教师要明确,并不是一个名师录制完所有的课程视频就彻底完结了相关工作,还要包括设置课程习题、解决答疑,并将在线讨论引导向课程所需要的方向等课程之外的工作。这就要求授课单元由个人变成团队。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完善教学资源设置调配也是确保MOOCs 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5]。

(三)MOOCs 发展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

MOOCs 是依托计算机发展而兴起的教育模式,其课程录制与教学环节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与专业团队支持,并且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方式,MOOCs 更加强调及时互动与实时更新,所以计算机专业类课程更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以Udacity 为例,作为最早的MOOCs 线上平台就是依托计算机类课程,许多细节专为在线授课而设计。再以北京大学为例,在第一批建设阶段所申报的专业中就有6 门是计算机类课程,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对MOOCs发展形成了潜在导向作用。而MOOCs 的初衷是让教育更加容易地传播,并让更大的群体受益。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鼓励新兴技术的传授与通识教育的开发,进而可以使MOOCs 更加快速地融入常规的教育环节,为各高校所用。

(四)MOOCs 的学历认同机制尚不平衡

MOOCs 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吸引参与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教育基础与文化背景处于哪个阶段,均可以享受MOOCs 带来的丰富内容。但是对于国内现有教育环境,学生或者接受MOOCs 教育的自学人群如何通过审核认证,获得相关学历资质同样成为了困扰MOOCs 发展的难题[6]。即便通过了一个专业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内容,是否就能够获得同等学历,或者所获得的学历是否与在校学习的学生所获得学历的含金量相一致。就此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最近在招生简章中提到,如果申请人能在申请资料中提交相关课程的MOOCs 学习证书,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7]。就国内情况而言,现阶段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开设更多的课程来满足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MOOCs 恰巧是这一方面的有力补充。所以尽快落实MOOCs 的考核与认同机制也是让MOOCs 适应我国教育模式的一个着力点。

(五)运行平台为MOOCs 提供隐藏的助推力

MOOCs 实际上是课程的施体与受体以及运行平台三方对垒的架构。国外MOOCs 平台建设成熟,而国内仍然沿袭着政府管理等趋势,无论从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与平台建设的用户体验均与国外主流网站有着较大差距,国外MOOCs 在实践中有很多值得借鉴[8]。例如,视频短片更吸引人,如果视频时长超过6 分钟,则参与度急剧下降;给幻灯片配上教师的特写能提高参与度;个性化的视频要比在录音室内完成的高保真制作更吸引人;边画边教学要比幻灯片或者代码截屏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如果教师在视频中语速适中,讲解热情洋溢,那么学生也会有更高的参与度;对于授课类视频,重点应放在提高首次观看的体验上,而对于辅导类视频,则应方便回放和快速浏览,比如可以在视频中插入大号字体的小标题。在MOOCs 平台的指标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上内容将大大促进MOOCs 的发展与推广。

五、总结

本文通过讨论MOOCs 的自身特点以及MOOCs在我国发展的需要,进而深入研究了MOOCs 在高等教育范畴内中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对于MOOCs 的认证与非高等教育范畴的发展等问题并未展开深入讨论,类似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延伸。

[1]苏芃,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 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2]马若龙,袁松鹤.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3]刘杨,黄振中,张羽,等.中国MOOCs 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4]徐岚.大学的教学创新:MOOCs 给我们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2).

[5]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6]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 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7]赵中建,沈祖芸.探索一个新的学习前沿:关于高中阶段设置MOOCs 课程的战略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

[8]张羽,李越.基于MOOCs 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