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平,张利波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1)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系髋臼发育缺陷造成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良,其危害主要在于诱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关节半脱位[1]。笔者回顾性分析30例46髋AD患者双髋关节正位片,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的AD患者30例,对其进行髋关节测量及影像分析。其中:女21例,男9例;年龄20~58岁;双侧发病16例,单侧发病14例,共46髋;病程1周至3年。临床症状为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反复酸胀、隐痛,活动后加重,其中外展受限、跛行8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Kodak DirectView DR3000数字化X线机,摄取标准双髋关节前后正位片。
1.3 X线髋关节测量方法[2]①臼顶倾斜角:髋臼顶承重面“眉弓”样硬化带下缘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正常0°~10°,AD常大于10°。②sharp角:连接髋臼外上缘与泪滴下缘的延长线与双侧“泪滴”下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小于40°。③髋臼覆盖率:股骨头受髋臼覆盖部分的横径除以股骨头横径,正常超过80%,小于75%为病理性髋臼覆盖不良。④髋关节C-E角:股骨头中心至髋臼外上缘连线与股骨头中心至髋臼上缘垂线的夹角,正常应大于25°,20°~25°为临界值,小于20°则可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⑤shenton线:正常时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连成一自然圆滑的弧线,如不连续说明髋关节有不同程度半脱位。
X线结果如下:①46个臼顶倾斜角增大,范围在13°~21°。②33个髋臼sharp角增大,范围在43°~59°。③46个髋臼覆盖率减小,范围在35%~72%。④46个髋臼C-E角减小,范围在11°~24°。⑤35个髋关节shenton线不连续,占76.09%。⑥36个患髋并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占78.26%。
AD发病率约0.6%,女性多于男性,约6∶1[3],主要为髋臼外上方和前方缺损,髋臼浅平,髋臼和股骨头承重区接触区减小,单位面积上承重的压力和应力成10倍增加,头臼对合关系失常所导致相互间运动不协调,使关节软骨损伤变性,软骨中水分被挤出,软骨失水易发生固缩、碎裂、坏死,诱发早期骨关节炎[4]。
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笔者发现AD在双髋关节正位片上有如下特点:①髋臼顶外侧唇发育不良,臼盖嘴消失,使髋臼顶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臼顶倾斜角及sharp角均增大。②髋臼发育浅小,对股骨头包容不足,C-E角及股骨头覆盖率均减小。以上两点反映了AD的形态学特征,为AD特征性X线表现。③常伴髋关节不同程度半脱位,本组35髋,占76.09%,表现为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内侧关节间隙加宽。④常伴退行性骨关节炎,本组36髋,占78.26%,表现为承重区关节间隙变窄、承重区及关节缘骨质增生、承重区皮质下小囊变。
AD伴退行性骨关节炎所致的股骨头承重区小囊状低密度影应与股骨头缺血坏死所致的低密度影鉴别。AD所致的股骨头低密度影多呈类圆形,边缘硬化,均在承重区皮质下,范围较局限,在髋臼的对称部
位多有相似的小囊状低密度影,且早期就有承重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而股骨头缺血坏死所致的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可呈类圆形及裂隙样,边缘可见硬化带,范围较广泛,由于承重区压缩性骨折,Ⅰ~Ⅱ期股骨头皮质略塌陷,关节间隙增宽,到Ⅲ~Ⅳ期时才会出现关节间隙变窄[5],此时股骨头多呈混杂密度改变,且塌陷变形明显,多能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AD在双髋关节正位片上主要表现为髋臼顶外侧唇发育不良,髋臼对股骨头包容不足,常伴髋关节半脱位及退行性骨关节炎,熟悉并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黄耀华.髋关节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52.
[2]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3-279.
[3]赵建军,张艳艳.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49-451.
[4]邓星河,葛英辉.特殊与少见骨关节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635-639.
[5]杨吉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诊断[J].吉林医学,2012,33(12):2591-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