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的含义出发,讲述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原因,并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02-02
一、大学生就业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的含义比较广阔,浅意是大学生经过在校的熏陶和学习,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起来,从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就业即是将学校的各种专业知识与自身的一些特性连接起来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现。利用大学生自身所展现出来的一些特性和优点来服务社会,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二、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择业意愿与市场需求的反差。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因自己的择业意愿与现在的市场需求产生反差而导致就业难加剧。现在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与市场需求反差具体主要体现在:首先,大学生想要寻找高薪金、高待遇的工作,却不从眼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愿去那些低工资、差条件的地区工作。其次,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地区分歧思想”明显。
2.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距离。大学生在学校所选择的专业也会严重影响招聘单位的用人意见,但是学生对这门专业不够精通、技术缺乏等就致使很多用人单位开始对大学生的能力产生怀疑。现在很多大学的教学模式仍和高中相差无几,他们太过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而不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和培养,使当代大学生在公司与他人的关系不和谐、面试时对老师的问题应付能力不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弱等,学校过于重视专业知识与现在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相违背。
3.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的矛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不仅是中国就业的难点,还是国外就业的难点,这不仅需要国家政府做出积极就业政策,还需要学校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共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减轻就业压力。但由于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学生更愿意去沿海地区发展,而不愿意留在山区,这些因素就让大学生在有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因为创业环境的阻碍而致使他们产生矛盾感。
4.学生竞业技能与就业机会的冲突。由于家庭、社会各方面原因,学生对社会发布的信息不能及时的了解,加之高校现在都缺乏对大学生的竞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出现盲目性,他们过于心急导致最后工作的不适宜性。即便学校有一定的就业技能培训,但是都不全面,也没有达到持续的效果,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即将踏上社会之际对学生进行培训,没有一定的准备性和持久性,使得学生在短时间里消化不了,导致学生的竞业技能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就业机会产生冲突。
三、大学生就业难调查分析
1.调查过程。调查对象:对3000名刚毕业的学生、50家招聘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对于离校毕业的大学生分为A组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为对于就业包括的自身的一些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因素等。将企业作为B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为对于学校的不够综合的教育、大学生的数量偏多、女大学生的偏见等。调查问卷情况:对3000名离校的毕业大学生所填写的问卷调查,收回2500份,实际回收率为83%,对5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
2.调查结果。从问卷调查及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包含了自身的因素所致的概率达到了83.3%,这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这50家企业里面对女大学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有60%。其中一次性就业率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难点,反复面试,但都不被录取,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减少就业重复率,提高一次性就业率。另外,少数单位不切实际的用人制度现象也普遍较多,但是贫困大学生的因素也不能避免,这个概率在调查中也占到了70%。在对企业的调查中还发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人数问题,日增不减的人数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导火线。
四、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破解之道
1.改进大学教育,增进人职匹配水平。在高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应不惜一切代价完善并且保证学校的教学设备现代化、先进化,使得学生可以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成为落伍的人。针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应摒弃古板教学模式,主要从针对学生面向社会这一方面着重出发进行教学研究,并且针对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在公司与他人的关系不和谐、面试时对老师的问题应付能力不强、失败的承受能力弱等方面入手教育培养学生,使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由于大学生没有与社会的就业市场接触,他们对于职业选择的经验偏弱,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首先,可以通过以组织或小队的方式去相关招聘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和欣赏,其次,可以通过学校自己组织一些关于招聘现场的活动来让相关人员进行面试提问,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应聘时的实战经验;学生本身也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与社交能力及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一是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二是要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与创业跟踪。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因此要打破那些认为去大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才是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改进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成功几率。①就业指导并不是只在学生毕业即将就业时才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培养,因为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让他们能对工作保持正确的、良好的心态,让大学生坦然的面对工作,所以应从大一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并且每个大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评估。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必须要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社会就业形势及各种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教育,让学生减少就业盲目感。③大多数高校的毕业生没有长远的眼界,阅历不足。要以学生职业、就业意识的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等课程,再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企业用人之道,讲述企业对于用人的要求以及求职的策略,以及学生所选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做出评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很多企业在用人制度上存在很多不足,应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整顿与完善,对于用人单位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应进行全面的思想改观和转变,为女大学生提供适合她们性格、体质的工作岗位,如文员、会计等,并提供给女性一定的生育保险金额,摒弃对女大学生的相夫教子、家庭主妇的传统思想观念,培养和树立起新时代女性的新思想。
总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届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及企业等各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吴俊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2]蔡伟.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的角色定位[D].南昌:南昌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