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2014-02-28 08:54徐宝山马信龙黄洪超
天津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椎间隙孔镜椎间

徐宝山 马信龙 夏 群 吉 宁 杨 强 黄洪超 兰 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突出明显、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已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1]。而更微创的椎间孔镜技术也逐渐从盘内摘除、间接减压的杨氏(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YESS)技术发展到椎管内摘除、直接减压的经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即通过靶向穿刺、椎间孔扩大成形,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2]。本课题组在常规开展MED的基础上,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随访半年以上的3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以探讨该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就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2±11.9)岁。病变节段包括L342例、L4521例、L5S1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症状,包括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无力等,病程3周~2年,平均(0.8±0.7)年。患者腿痛较腰痛严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VAS)评分4~10分,平均(8.1±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23~39,平均31.1±8.3。保守治疗效果差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查体:直腿抬高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CT和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排除椎板和黄韧带增生等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或仅需单节段手术。腰椎峡部裂滑脱为禁忌证。

1.2 设备及仪器 采用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德国Joimax公司),包括内窥镜、摄像、特殊器械套,18 G和22 G穿刺针等。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准备和定位 患者俯卧在可透视正侧位X线的手术床上,腹部悬空,标记棘突中线、双侧髂棘线。C型臂正位透视目标椎间隙,标记经过髂嵴线近侧约1 cm到达目标椎间隙的穿刺方向(方向1);侧位透视目标椎间隙处的关节突关节线,标记为安全线;标记经过髂嵴线近侧约1 cm到达目标椎间隙的上关节突尖部前缘的穿刺方向(方向2)。在安全线后侧2 cm水平,标记方向1与方向2的交点为穿刺点,见图1。

Figure 1 The puncture point and trajectories图1 穿刺点和方向

1.3.2 靶向穿刺 在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18 G穿刺针逐层麻醉,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向目标椎间隙上关节突尖部穿刺:按照标记的正位方向1、侧位方向2,轴位方向参照术前CT或MRI横截面(上关节突尖部前缘至关节突关节后侧2 cm水平皮肤的连线,与水平线夹角一般约15°)。正位透视针尖至上关节突尖部外缘、椎间隙上缘,侧位透视针尖在上关节突尖部前缘、椎间孔后缘为理想位置。抵到关节突关节骨质后注射利多卡因3~5 mL。取出18 G穿刺针内芯,导入22 G穿刺针,滑过关节突骨质穿刺至突出的椎间盘内,向椎间盘内注射欧乃派克与美兰混悬液1~3 mL(体积比9∶1),透视观察造影剂渗漏和椎间盘破裂情况。

1.3.3 椎间孔扩大成形 经18 G穿刺针安置导丝,尖刀切开皮肤约8 mm,依次安置直径2 mm导杆和3.5、4.5、5.5 mm导管,逐级扩张软组织,取出中间导管,沿导杆安置3 mm环锯,绞除上关节突骨质,将导杆插入椎间孔或椎管内。沿导杆依次应用5、6.5、7.5 mm环锯,磨除上关节突骨质、扩大椎间孔。应用环锯时需在正位透视下监测深度,环锯尖部到达椎弓根内缘连线时表明已到达椎管内,不能超过此连线,同时注意穿透关节突骨质的手感、患者是否有神经根性疼痛,避免突然捅入椎管损伤神经。扩大椎间孔后安置直径7.5 mm、尖端呈鸭舌帽样的工作通道,正位透视到达椎弓根内缘,侧位透视在椎体后缘后侧,表明工作通道在椎管内、非椎间隙内。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工作通道可稍偏向椎间隙近侧或远侧,见图2a~c、图3a~d。

1.3.4 镜下摘除髓核 安置镜头、连接成像系统,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冲洗,经内镜中央3.7 mm工作通道插入各种型号和角度的髓核钳等器械,清除骨质碎屑、蓝染的髓核碎块,用射频止血、清除碎屑。调整镜头方向,视野背侧为黄韧带外缘,腹侧为蓝染的突出髓核,见图2d。抓钳逐步摘除突出的蓝染髓核,可旋转或调整工作通道,向不同方向摘除突出髓核。患者一旦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说明干扰到神经根,需小心操作。根据突出位置可逐步向中央或对侧深入工作通道,摘除中央的突出髓核。最后向腹侧椎间隙内旋转工作通道,摘除椎间隙内松动的髓核。充分摘除突出髓核后,被顶向背侧的神经根和硬膜囊逐渐“回落”至视野内,此时视野背侧为黄韧带、中间为神经根、腹侧为后纵韧带和椎间盘,见图2e、3e。沿神经根周围探查,使神经完全松解,此时可观察神经根随呼吸而活动,患者症状已明显缓解。切口缝合1针,结束手术。

1.4 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不限制活动,次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1~3 d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用VAS评估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极度疼痛。用ODI评估功能:0为正常,50为严重受限。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工作和生活;良,偶有疼痛,能从事较轻工作;可,症状减轻但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有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指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首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靶向穿刺至椎管外突出处,摘除髓核后未充分显露神经根。第2例椎间盘突出穿刺点稍偏腹侧,工作通道在椎体后缘水平,进入椎间盘内,摘除突出髓核后未显露神经根;此2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第3例和11例中转全麻下MED手术,第3例为向远侧脱出的巨大突出物取出困难,第11例为女性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此2例行MED手术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其他27例均顺利摘除突出髓核,并充分显露神经根和硬膜囊。

术后当天至2 d下地活动,患者均感神经根性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周复发突出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腿痛由术前8.1±1.9降至1.1± 0.9(t=2.901,P<0.01),ODI指数由术前31.1±8.3降至3.4±3.3(t=3.512,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25例,良6例。

3 讨论

3.1 传统后路或MED手术 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剥离和切断腰椎后侧椎旁肌肉、切除部分椎板和黄韧带、显露并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才能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其牵开神经时会加重损伤,术后硬膜囊和神经根周围会形成瘢痕粘连;另外,向腹侧切除椎间隙内髓核时还有损伤大血管的风险[1]。MED手术通过扩张管逐级扩张肌肉、经通道内镜下操作,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但手术原理与传统手术类似,同样存在椎板开窗、牵拉神经、硬膜外粘连的问题[3]。

3.2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近年出现的椎间孔镜TESSYS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切口仅8 mm,穿刺后逐级扩张软组织,不需切断肌肉,也不切除椎板和黄韧带,对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经椎间孔自然间隙靶向穿刺到突出髓核,扩大椎间孔后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不需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神经暴露范围小、出血少,减少瘢痕形成和粘连[2]。另外,与以前椎间盘内间接减压的YESS技术相比,TESSYS技术用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可避免工作通道挤压出口神经根和神经节,而且工作通道安置在椎管内,可直接摘除突出髓核减压、显露并松解神经根,效果确切[4]。该技术创伤小、神经干扰轻、不需导尿。本组患者术后当时即感到症状明显减轻,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比MED更加微创。

3.3 学习曲线和预防并发症 椎间孔镜TESSYS手术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在初期容易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显露困难、出血、摘除不彻底或遗漏、复发等诸多困难和并发症[5]。笔者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认真读片设计穿刺路线,通过精确的靶向穿刺到达突出部位。(2)环锯扩大椎间孔等操作需在X线透视严密监测下进行,并且需要有较好的手感,避免突然捅入椎管内损伤神经,必要时可用锤子逐步敲击。(3)椎间孔镜下视野狭小,且二维视野下不易辨认器械深度,因此须熟悉解剖位置,建立重要解剖结构的立体概念。(4)有时出血、水雾和烟雾干扰视野,可调整水压、吸引器压力及工作通道位置,同时可用射频止血来保持术野清晰,避免盲目操作损伤神经。(5)手术时需与患者良好沟通,一旦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和麻木应考虑调整操作位置[6]。(6)为减少并发症,开展初期可选择相对容易操作的患者,如L34或L45外侧型、无游离的突出,并准备备选手术方案。

3.4 术后复发和对策 椎间孔镜手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容易术后早期复发,可能与椎间孔镜操作范围局限、摘除范围小有关,其操作范围往往取决于穿刺位置,而未摘除的退变髓核可以经破口突出而复发[6]。由于已存在减压空间,轻度突出保守治疗往往有效,但巨大突出可能需再次手术。因此椎间孔镜手术在摘除突出髓核后,建议酌情移动和旋转工作通道,以显露不同的位置和方向,尽量充分摘除突出髓核和椎间隙内破碎的髓核,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1] 徐宝山,Destandau J,夏群,等.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2):112-116.

[2] Hoogland T,van den Brekel–Dijikstra K,Schubert M,et al.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prospective,cohort evaluation of 262 consecutive cases[J]. Spine(Phila Pa 1976),2008,33(9):973-978.doi:10.1097/ BRS.0b013e31816c8ade.

[3] 徐宝山,贺坚,马信龙,等.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6):593-600.

[4] Gibson JN,Cowie JG,Iprenburg M.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the future‘gold standard’for discectomy?–A review [J].Surgeon,2012,10(5):290-296.doi:10.1016/j.surge.2012.05.001.

[5]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

[6]Cho JY,Lee SH,Lee HY.Prevention of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dysesthesia in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intracanalicular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oating re⁃traction technique[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11,54(5-6): 214-218.doi:10.1055/s-0031-1287774.

猜你喜欢
椎间隙孔镜椎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