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语言中的跨境语言规划研究

2014-02-27 02:45郭龙生
文化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哈萨克语民族语言维吾尔语

郭龙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010)

一、跨境语言与媒体语言规划的定义

(一)跨境语言的定义

跨境语言(cross-border languages或languages ofthecross-borderethnicgroups),指处于不同国境内的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且在不同国境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相同族群的人在使用。在此定义之下,不同国家的英语变体则不被认为是跨境语言,因为是不同的族群在使用。只有像朝鲜族使用的朝鲜语、韩国语等类似的语言属于跨境语言,例如乌孜别克族使用的乌孜别克语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乌兹别克族使用的乌兹别克语等等。跨境语言有的名称相同,如傈僳语在中国、泰国和缅甸都叫“傈僳语”;有的名称不同,如我国傣族的傣语,在泰国则叫泰语。有的语言跨两个国境,有的语言跨越多个国家的国境,如“独龙语”是跨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的语言,而“傣(泰)语”则是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以及泰国等五个国家的语言。

(二)媒体语言规划的定义

媒体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印刷品、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语言规划指在一定群体和时空范围内,人们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而对其形式、功能、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意进行的前瞻性调节活动。[1]

媒体语言规划就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各种不同媒体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所进行的规划。具体到本文中,因囿于时间与精力,所做调研工作十分有限,这里重点介绍广播和外宣期刊出版领域的语言规划情况,有关电视、网络、手机和其他印刷媒体中语言的应用与规划涉及甚少。

二、媒体语言中的跨境语言

(一)媒体语言中跨境语言的现状

1.广播

在广播领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1种语言(朝鲜语、蒙古语、泰语、越南语,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话等汉语方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藏语拉萨方言、藏语康巴方言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播音,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1950年5月创建藏语广播节目以来,民族语言广播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形成三个频率:一个是由蒙古、哈萨克、朝鲜三种少数民族语言组成的民族之声,每天播出20小时,另外两个一个是藏语广播频率,一个是维吾尔语广播频率,两个频率各播出18个小时,三个频率每天共计播出56个小时。这三个频率都是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获取国内外重大新闻的首选媒体,是他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周边国家听众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三个频率的电波主要覆盖我国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甘肃、云南、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和北京地区。同时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也能收听到。据统计,能听懂上述节目的国内听众为2500万,国外对象听众近一亿人。[2]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广播电台有73座,节目441套,其中民族语言节目105个。[3]

目前,中国的民族语言广播只有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广播和蒙、藏、维、哈、朝、汉六种民族语言广播网。2010年12月17日,中国民族语言网正式开通运行。

2.外宣期刊

在中国外宣期刊出版方面,在新中国9000多种期刊中,有一个成规模、成建制的期刊群体,为新中国鼓吹呐喊:从创立伊始,就始终以多语种外文活跃在对外传播的战线上,承担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职责,承载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历史使命,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默默奉献着。历经60多年的发展,这一期刊集体目前拥有5大系列、11种语言、26个版本的印刷版刊物,其中16种为外宣刊——这就是中国外文局所属,由《人民画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以及《中国报道》组成的中国外宣期刊方阵,或者说是中国外宣期刊集群。如今,这些外宣期刊以中、英、法、俄、西、阿、德、韩、日以及世界语、藏语等多种文字,向世界出版多语种杂志,年总发行量达到500万册,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纽带。[4]

由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全国边境外宣期刊,由多个边境省区外宣办、宣传部承办,面向周边2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立足地方、服务周边、宣传中国、放眼世界。目前,面向俄罗斯、韩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蒙古、印度、尼泊尔、中亚五国及欧洲部分国家发行的《布达拉》(藏文)、 《金桥》(韩文)、《大陆桥》(俄文)、《大陆桥》(塔吉克文)、《荷花》(越南文)、《伙伴》(俄文)、《吉祥》(缅甸文)、《湄公河》(泰文)、《索伦嘎》(蒙古文)、《高棉》(柬埔寨文)、《占芭》(老挝文)、 《友邻》(哈萨克文)、《友邻》(英文)等13种高品位刊物,已进入发行对象国的主流发行渠道,在发行对象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详情见下表。

期刊所在省市区 期刊名称 期刊所用文种 对象国家和地区中国外文局(北京市) 《布达拉》 藏文 国际社会及印度、尼泊尔内蒙古自治区 《索伦嘎》蒙古文 蒙古国黑龙江省 《伙伴》俄文 俄罗斯山东省 《金桥》韩文 韩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荷花》越南文 越南《友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文 哈萨克斯坦《友邻》英文 巴基斯坦《大陆桥》塔吉克文 塔吉克斯坦《大陆桥》俄文 中亚地区五个国家《吉祥》云南省缅甸文 缅甸《占芭》老挝文 老挝《高棉》柬埔寨文 柬埔寨《湄公河》泰文 泰国

(二)媒体语言中跨境语言的问题

1.广播节目频率少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60周年座谈会上,王求台长透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建设独立的“哈萨克语频率”“蒙古语频率”“朝鲜语频率”,进一步增强传统广播的播出效果。到目前为止,这还没有实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广播播出时间短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台,每天只有56个小时的民族语言播音时间。此外,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朝、蒙、维、哈、柯等民族语言播音的时间都算上,也没有多少时间。

以哈萨克语广播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语广播从1971年5月1日正式开播。1971年到1984年,每天播出一个小时(上下午各30分钟)。1984年之后,节目延长至两个小时(一个小时首播,一个小时重播)。2000年12月,播出时间增加到四个小时(两个小时首播,两个小时重播)。目前哈萨克语广播节目每天播出七个小时(三个小时首播,四个小时重播)。[5]

3.广播覆盖面有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萨克语广播的电波主要覆盖我国北京、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同时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蒙古、法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也能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哈萨克语广播节目,而其他几种民族语言的广播除了上述一些国家之外,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也能收听到。

4.节目内容不丰富

民族语言广播流程环节上与汉语广播大不相同。民族语言的信息量不大,播出的节目内容大都是从汉语新闻中翻译过来的,目前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首播节目尽管只有几个小时,也只能是疲于应付,重播更是难于保障。节目内容要想丰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5.各方面投入不足

除了在民族语言广播方面的人财物投入有限之外,国家对民族语言广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语言广播的重要战略价值,思想意识上还缺乏对民族语言广播存在的正确认识与评估,于是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投入不足。

6.从业人员不够用

目前,中央台民族节目中心一共不到180人,其中独立播出的藏语、维吾尔语频率各自只有34人。人员投入严重不足,必然会制约民族语言广播的快速发展。

7.播出速度比较慢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语言广播所有的节目都是录播,没有现场直播。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在媒体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这一节目生产形态过于落后和保守,严重损害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民族语言广播在国家应急服务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播出速度慢,就会使新闻不新成旧闻。这在当今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尤其显得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8.技术手段待更新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虽然有六种语言的民族广播网,民族中心也有网络部,但在台网互动、融合方面,还缺乏新的思路,基本上是基于网络1.0时代的简单稿件上传,还没有充分地享用到多媒体新技术手段为广播带来的好处。

三、媒体语言规划中的跨境语言

(一)现实需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云南桥头堡战略、上合组织、反恐等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工作都需要跨境语言发挥积极作用。在对跨境语言的不同定义中,无论是30多种还是近百种,我国广播媒体中仅有的五种民族语言作为跨境语言,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未来需求

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迫切需要我国尽快加强语言研究,尤其是要扩大跨境语言在对外宣传介绍中国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问题所在

目前,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实力方面仍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只相当于美国的14%。国际上以汉语为传播符号的信息量也仅占总量的5%左右,少数民族语言的传媒信息量就更是微乎其微。

反之,境外电台、电视台近年来加大了对我国的覆盖力度。到2007年底,境外电台增加到了70多家,共使用610多个频率、1900多个频时对我国进行广播,对我国的发射功率和播音时间大大增加;境外卫星增加到了42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增加到了2500多套,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在我国落地。

特别是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通过攻击卫星、插播有线、无线发射等多种方式,对我国广播电视安全传输进行干扰破坏。

《美国之音》1997年起开办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每天各播出l小时,近年不仅增加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短波广播的频率,启用大功率中波播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1996年9月30日开播的《自由亚洲之声》电台,开通了专门针对新疆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

近年来,美国政府每年出资50万美元资助《自由亚洲之声电台》维吾尔语广播,使该台功率明显增大,维吾尔语广播时间由1小时增加到2小时,频率由6个增加到10个。

外国对华广播宣传针对性很强,往往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据调查,国外对华维吾尔语广播有德国解放电台、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澳大利亚爱国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国际台等,还有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有维吾尔语广播。美国对华广播宣传力量最为强大,不但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还成立了“对华广播委员会”。1996年设立的“自由亚洲电台”从最初的每天半小时汉语普通话广播,发展到如今每天12小时,增加了粤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等节目。其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专门覆盖新疆。[6]

目前,新疆及周边国家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声”等8个电台的128个频率,每天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乌孜别克语、柯尔克孜语等多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对新疆进行宣传和渗透。

(四)应对之策

针对这一重大问题,境内外跨境语言宣传实力的严重不对称,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团结、文化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等。为此,特提出如下应对之策:

1.增强危机意识,加大支持跨境语言广播的力度

在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调整与贸易交往中,媒体语言规划中的跨境语言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部门应树立危机意识,加大对跨境语言媒体传播的各方面的投入。

2.加大投入,培养专业队伍,提升节目制作能力

人才是关键。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成立西藏和新疆民族语言广播中心,并分别在拉萨和乌鲁木齐建立了前方编辑部。继续通过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扩大队伍,使更多既懂得民族语言又懂得国家通用语言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我国外宣工作中来,以切实保障外宣期刊和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的优秀质量和良好的发行、传播与宣传效果。

3.利用先进媒体技术手段,改变节目的生产形态

利用全媒体化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快改变节目生产形态,提高节目制作质量与速度,增强跨境语言的传播效果,以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与社会安全,经贸往来等,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正确对待跨境语言

(一)深入研究,明确跨境语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跨境语言”这个概念,由马学良、戴庆厦先生于1983年首次提出[7],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由戴庆厦先生主编的涉及多语种的首部《跨境语言研究》[8]一书于1993年出版,至今也有20年了,但是,至今有关跨境语言的数量与种类,学界依然无法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有的说有30多种(戴庆厦[9]),有的说有33种(周庆生[10]),有的说有 35 种(朱艳华[11]),有的说有100多种(包括语言和方言,黄行[12])。加强研究,进一步明确跨境语言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境语言的媒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调研,了解所有媒体中跨境语言的状况

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广播和外宣期刊中跨境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而对像报纸这样的印刷品,还有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语言规划中跨境语言的生存现状还缺乏了解,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全媒体语言规划中跨境语言的调查研究。

(三)认真对待,发挥媒体中跨境语言的宣传效果

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习总书记的讲话,使跨境语言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跨境语言的研究正是从学术角度入手,通过研究来沟通周边国家不同族群之间的感情,旨在以学科研究成果,服务于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建设,服务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

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首届中国周边语言文化论坛、的召开,是语言学界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笔者衷心希望通过对媒体语言中跨境语言的研究与科学规划,能够让跨境语言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对内和对外宣传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语言生活的构建,服务于祖国的繁荣昌盛与睦邻友好,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中心工作和大局。

泥模艺术——张果老

猜你喜欢
哈萨克语民族语言维吾尔语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哈萨克语附加成分-A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哈萨克语比喻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