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艳,颜秀娟
(唐山市乐亭县医院,河北 乐亭063699)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1]。有关研究[2]表明,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增高和分布是造成足部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糖尿病足的预测。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倒走时足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且对下肢肌肉锻炼调节、平衡控制力等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及中心轨迹变化情况的检测,同时调查了患者有关足部自护的知识及行为,探讨有效缓解足底压力的方法,减少临床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其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均为根据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②按照Wanger[5]的分级方法患者均为0级糖尿病足。③无明显的行走不稳、功能障碍及肌力正常。④患者精神认知能力良好。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相关的检查。排除标准:①Ⅰ型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②糖尿病合并有其他严重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③合并有痛风或外伤导致足部畸形的、截肢病史的。④有严重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的。⑤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影响日常生活的。将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41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年龄为(54.7±9.8)岁;体质指数(BMI)(25.8±2.4)kg/m2。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5例;年龄为32~65岁,平均(54.1±9.2)岁;BMI指数(25.0±1.9)kg/m2。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试者在接受测试之前,先经过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适应性练习,放松心情,减少测试误差。测试时,测试平板置于地面上,两边铺好延长跑道,遵嘱受试者脱鞋袜后,按照日常正常行走步态及倒走进行测试,每项分别测量三次运用相关配套软件Footscan7.0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完整足跟外侧(HL)步态周期下的足底压力分布图,该软件系统将足底按解剖方法分为10个区域:分别为第1趾(T1)、第2~5趾(T2~5)、第1~5跖骨(M1~5)、足中部或足弓(MF)、足跟内侧(HM)、足跟外侧(HL)。对照组只需测量正常前行即可。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各区域的峰值压力及中心轨迹的变化,足底压力采用来自比利时的Rs-can公司推出的Footscan7USB平板测试系统进行测量。
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行为调查问卷[5,6],调查问卷根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6,7]自行设计,其中包括正确鞋袜选择(6个项目)、糖尿病足的症状及预防重要性(4道题)、足部检查及自我护理(5个项目)、足部问题处理(4个项目)、趾甲修剪(2个项目)、外出情况处理(4个项目)、日常行为习惯(10个项目)等7个方面,共35个小条目,每条1分,分数越高知识行为掌握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前行与倒走组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行时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比较 对照组前行时足底峰值压力最大区域在M2,其次依次为M4、M3、HM、HL区域;而观察组前行时压力最大区域为M3,其次依次为 M4、M2、HM、HL,两组双足间比较差异不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T2-5、M2区的峰值压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 M3、M1、HM 这三个区域双足的压力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前行时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对比(±s,N/cm2)Table 1 The regional peak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two front rows
表1 两组病例前行时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对比(±s,N/cm2)Table 1 The regional peak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two front rows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组别 n T1 T2~5 M1 M2 M3 M4 M5MF HM HL左足对照组 105 8.4±1.9 6.8±1.5 7.4±1.8 20.8±2.7 16.3±1.8 17.1±2.6 5.6±2.1 4.6±1.4 12.5±1.8 11.1±2.1观察组 105 7.4±2.8① 2.7±1.9① 9.4±3.3① 14.8±4.6① 21.5±4.1① 18.0±4.3 8.8±3.9① 5.8±2.6① 13.9±3.7① 13.8±2.9①右足对照组 105 9.8±2.5 7.1±1.6 7.6±2.2 21.4±2.6 17.9±2.1 14.4±2.1 7.4±2.0 5.3±1.6 12.8±2.1 12.3±2.4观察组 105 9.3±3.2 3.7±1.8① 9.3±3.5① 15.4±4.4① 19.8±4.5① 16.1±4.7① 7.9±3.2 5.2±2.1 14.2±2.5①13.6±3.2
2.2 观察组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比较 与前行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倒走时在T1、T2~5、M1、MF、HM、HL等各个区域的双足足底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3区域倒走时双足压力却较前行时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前行与倒走时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对比(±s,N/cm2)Table 2 The peak pressure of front row of the regional plantar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
表2 观察组前行与倒走时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情况对比(±s,N/cm2)Table 2 The peak pressure of front row of the regional plantar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
注:与前行相比,①P<0.05.
组别 n T1 T2~5 M1足前行 105 7.9±3.1 4.2±1.6 9.3±4.5 M2 M3 M4 M5MF HM HL左 15.6±5.2 21.7±5.3 18.5±5.9 9.3±4.3 6.1±2.4 15.1±3.2 13.2±2.6倒走 105 14.4±9.8① 12.9±8.3① 11.6±5.2① 14.4±5.4 13.2±5.7① 14.7±5.6① 8.8±3.8 7.4±2.9① 17.3±3.8① 15.4±3.7①右足前行 105 9.2±3.5 4.1±2.1 9.2±4.1 15.9±4.3 19.6±4.7 16.6±5.2 8.4±3.8 5.4±2.1 14.6±2.8 13.3±2.8倒走 105 15.3±7.7① 8.9±7.4① 13.9±5.8① 14.8±5.1 15.3±6.2① 15.2±7.4 10.6±5.1① 8.1±2.7① 16.1±3.4① 16.7±4.5①
2.3 观察组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在X轴上的最大位移相比于前行时显著增大(P<0.05),但在Y轴上的最大位移则明显减小(P<0.05),双足在位移上差异不大,见表3。
表3 观察组前行与倒走时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情况(±s,mm)Table 3 The central track of plantar pressure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
表3 观察组前行与倒走时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情况(±s,mm)Table 3 The central track of plantar pressure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walk
注:同一行走方式下与左足相比,①P<0.05;不同行走方式下与同足相比,②P<0.05
参数 n 前行左足 右足倒走左足 右足X轴 105 28.6±5.8① 26.1±6.7①40.2±7.9 41.7±7.5 Y轴 105 225.4±19.5① 223.6±20.3① 176.5±49.6 151.6±51.3②
2.4 患者足部保护知识行为调查问卷情况,见表4。
表4 Ⅱ型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行为调查问卷情况(n=105)Table 4 The intellectual behavior questionnaire of foot protection ofⅡdiabetic patients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足底的异常压力分布则为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在正常前行与倒走时双足足底峰值压力及部位有明显的不同[8]。本研究中对照组前行时足底峰值压力最大区域在M2,其次为M4、M3、HM、HL区域;而观察组前行时压力最大区域为 M3,其次为 M4、M2、HM、HL,两组双足间比较差异不大,与王坤[9]等研究结果相似。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在T2-5、M2区的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而在 M3、M1、HM这三个区域双足的压力均增大(P<0.05),其他部位的压力差异不显著,导致足底压力分布不均衡,前足区域压力集中异常增大,而且有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运动神经病变与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有相关性,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易发生前足溃疡[10]。倒走步态周期与前行时有所不同,其为一侧足尖落地后在到同侧的接触地面时结束,本研究中发现倒走时各个足部区域的峰值压力差距缩小,分布较前行时均匀,只有在后足跟出现高压区,离地时需承受较大的压力。有文献也有报道,人在进行倒走锻炼时,除后足区域外其他部位的压力分布较为均匀,且下肢肌肉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能减少疲劳损伤的发生[11]。
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与全身重心运动及下肢的肌肉运动有相关性[12],压力中心是在人体足部着地时产生的,随着步态周期的进行会随着身体的移动而逐步移动,Y轴是以一开始的压力中心为顶点时的足轴线,而X轴则是垂直于Y轴的直线,通过压力中心在X、Y轴上的位移可以表达出行走时的步态平衡及稳定情况。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在X轴上的位移相比于前行时显著增大(P<0.05),而在Y轴上的位移则明显减小(P<0.05),从此可以看出倒走时人体平衡力较差,不能较前行一样持续稳定的进行,虽然能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但老年人有可能会足部损伤,增加膝踝关节损伤的风险,在进行锻炼时需要注意锻炼的时间及风险的避免。
同时糖尿病患者对于足部知识的掌握和正确的自护行为也是影响足底压力的重要因素[13]。大部分患者都缺乏有关足部保护的知识,自护行为较差,没有掌握相关正确的方法操作,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有关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工作,早期进行干预,讲解正确的自护方法,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前行时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倒走时较前行时足底压力区域分布更为均匀,前足掌压力减轻,缓解了该区疲劳损伤,能起到预防糖尿病足的作用;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教育指导,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1] 付译节.糖尿病足伤情评估系统[J].西部医学,2013,25(3):477-478.
[2] 杨 青,钱晓路,白姣姣,等.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5-338.
[3] 高军艳,李树屏.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9):861-864.
[4] 胡伊玢.平衡足底压力在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防治中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
[5] 胡伊玢,孟晓静.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59-1963.
[6] 杨 青,钱晓路,白姣姣,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1-4.
[7] Robinson CC,Balbinot LF,Silva MF,et al.Plantar pressure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ndividuals with prediabetes in comparison with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3,7(5):1113-1121.
[8] 刘瑶霞,余叶蓉,徐 波,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足型及足底压力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03(5):371-375.
[9] 王 坤,吕肖锋,武晋晓,等.Ⅱ型糖尿病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1):38-42.
[10] 董海山,吕肖峰.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4):36-38.
[11] Patry J,Belley R,Côté M,et al.Plantar pressures,plantar forces,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foot ulcers:a review[J].J Am Podiatr Med Assoc,2013,103(4):322-32.
[12] 高晓晓,吕肖锋,刘 霞,等.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足底压力的变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4):216-220.
[13] 白雪萍,时 姣,王引线,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7):109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