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青,梁卓琼,胡月珍
(广元市中心医院,四川 广元628000)
癌因性疲乏(CRF)是指与肿瘤或治疗有关的主观上的劳累感觉,这种感觉持续存在,并且功能障碍也会伴随发生,扰乱机体的正常功能,由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化疗是一种重要手段,而癌因性疲乏是伴随化疗发生的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与一般的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2]。采用何种措施对淋巴瘤化疗伴CRF患者症状进行缓解,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对收治的87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淋巴瘤均由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0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66岁,平均(37.2±6.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或中专30例,大学及以上34例。
1.2 护理方法 87例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体能调节训练及心理辅导教育,具体措施为①认知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将CRF的概念、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疾病发生的原因、具体的临床表现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向患者或家人等解释清楚,使患者明白CRF不一定与疾病所处的程度及进展速度一致。为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达到减轻CRF的目的,鼓励患者多听音乐、读书、参加亲友会及其他社会活动等。②体能调节训练。患者选择何种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综合考虑具体的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选择,使CRF患者的体能得到有效的调节。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间断步行15~20min/天,5~6次/周;间断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或举哑铃10~15min/天,4~5次/周。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取其他的方式训练,或者开始使用小运动量训练,逐渐增加,使体能处于较好状态,化疗能够顺利完成[3,4]。③心理辅导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如语言、文字及视频等,纠正患者对CRF的错误认识,有的患者将淋巴瘤视为自己人生的终结,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情感及态度发生转变,遵医行为提高,对治疗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指导康复训练,鼓励家属及朋友为其提供社会及家庭支持,使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或其他的心理问题、障碍得到缓解、消除[5]。使患者了解机体免疫能力在心理处于焦虑状态时而降低,心理状态保持积极健康对机体免疫系统最佳状态的维持则具有积极的作用,促进化疗效果的提高、预后的改善。
1.3 效果评定 ①淋巴瘤化疗患者CRF程度使用简易疲乏量表(BFI)评估[6]。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其描述形式为10分制数字,分数由低到高表示患者疲乏程度由轻到重,即数值0表示无疲乏,具体评定标准分为三个等级,1~3分、4~6分、7~10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及重度疲乏。②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5],其中患者情绪处于焦虑状态的评定标准为焦虑量表评分高于50分,患者情绪处于抑郁状态的评定标准为抑郁量表评分高于53分。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随着量表得分越高而越严重。③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LI)评估,该量表包括5个方面共计10分,即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支持帮助及生活感受,患者的生活质量随量表得分越低而越差。所有研究对象均从诊断癌因性疲乏时开始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记录,从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4周后开始对临床效果进行记录。所有的量表均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及临床表现亲自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干预前后疲乏程度比较,采用t检验对干预前后OLI比较,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P<0.05表示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前后患者疲乏改善程度比较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均表现为轻度疲乏、中度疲乏及重度疲乏,干预后无疲乏及轻度疲乏患者均明显增加,而中度及重度疲乏患者明显减少,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87例患者干预前后疲乏改善程度比较[n(×10-2)]Table 1 Comparison of improved degree of fatigu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atients
2.2 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后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87例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3 干预前后OLI比较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乏力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87例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数(OLI)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QLI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肿瘤化疗中疲乏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为39%~99%,癌因性疲乏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由于癌因性疲乏具有持续时间长,无法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的特点,使CRF患者的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使日常生活受到干扰,并且有的患者认为与疾病导致的疼痛比较,疲乏对生活的影响更大[7],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癌因性疲乏进行缓解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代福兰等[8]研究发现放化疗、疼痛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会影响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应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笔者在对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体能调节训练及心理辅导教育,研究发现,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疲乏,轻度疲乏发生率为36.78%,中度疲乏为42.53%,重度疲乏为20.69%,干预后无疲乏发生率为24.14%,轻度疲乏为48.28%,中度疲乏为18.39%,重度疲乏为9.2%,可见干预后无疲乏及轻度疲乏患者均明显增加,而中度疲乏及重度疲乏患者明显减少,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等OLI五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护理干预能够使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强调多休息为恶性肿瘤患者常规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认为过多的活动会导致疲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注意力不仅能够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及体能调节训练很好的分散,而且能够使患者感觉自己生活在快乐及平等的社会中,使体能得到不断的提升,可以使化疗产生的身体伤害的耐受性提高,使疲乏程度大幅减轻[9,10]。有报道认为患者疲乏症状的发生率能够通过采用与患者症状匹配的锻炼而降低[2],该结果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心理辅导教育,使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化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对完成化疗全程的信心得到增强,促进了预后的提高,患者心理辅导教育的实施还有利于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患者形成的关于癌因性疲乏及淋巴瘤的错误观念给予纠正,重新进行自我认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及不完美能够主动的接受。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1] 岳利霞,王松峰.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3,8(5):712-713.
[2] 程龙霞.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26(6):516.
[3] 林 琳,邱晓玉,罗莎莉.步行锻炼对化学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8):44-46.
[4] 杨金菊,丁 敏.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593-595.
[5] 江小好,蒋静婷,刘立梅.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61-162.
[6] 章海英.护理干预改善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913-1914.
[7] 廖朝晖,洪金花.护理干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64-65.
[8] 代福兰,胡小莉.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3):148-150.
[9] 陈金波,宋雪峰,黄 莺,等.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生理机能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4,28(2):75-76.
[10] 郑 瑾,陈丹丹,于秀月,等.癌症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3,42(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