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2014-02-25 15:28梅晨莹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摘要:有关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历来已久,以“不是我说你”为例,分别从判定标准、关联理论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的认知语用功能,最后还指出了其他类似的表否定性让步的话语标记语。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关联理论;认知语用;“不是我说你”

作者简介:梅晨莹(1991-),女,安徽省芜湖市人,四川外国语大学2012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理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一、引言

Chaudron&Richards;(1986)从功能角度给话语标记语下了定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传达关于话语整体框架和局部句子间关系信息的符号。其后,Schiffrin(1987)给出的话语标记语的定义是“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语言成分”。自Sperber 和Wilson 提出关联理论之后,Blakemore 依据该理论将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由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转向认知—语用的研究,这就把认知和语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接下来我们将从认知语用视角探讨“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

二、话语标记语“不是我说你”判定标准

(1)“不是我说你,你这方面太差把火。”

(2)“二姐夫,不是我说你,你不能冷手拣个热‘煎堆,混了一个便宜媳妇就算的。”

(3)“不是我说你,是二师兄说你胆子太大了。”

(4)“不是我说你,连你妈妈也说你胆子也太大了!”

通过以上4例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例1)和例2)同属一类,而例3)和例4)另属一类;例3)中如果去掉“不是我说你”,就消除了原话语中的否定判断这一命题,整个句子的意义就会变得和之前完全不同,而例1)和例2)却不会因为删去“不是我说你”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仍旧是批判责怪听话人的意思;在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说你”的言语行为发出者不只是“我”还有“你妈妈”,增加了话语的命题信息,而例1)和例2)中都未有体现。接下来我们主要是关注于例1)和例2)中的“不是我说你”这一类话语标记语。

三、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一)关联理论概述

Sperber和Wilson(1986)的关联理论认为,理解是以语境、认知、推理等为基础,这就强调人的心智作用,从认知角度用推理的方式来解释语言,将人的推理能力和知识体系融入语言研究之中。这就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认知理论上去,大大提高了语用学理论的解释力和普遍意义,所以在西方它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二)从关联理论角度解读话语标记语

Sperber&Wilson;(1986)提出:交际过程中语境或语境假设是一个变项,不是事先确定的,是由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在交际时确定的。根据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是话语和语境或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话语标记语前面并不存在明显的话语,它所连接的是话语和语境的关系。如下例:

(5)“余静同志,不是我说你,徐义德做坏事,我们反对;徐义德做好事,我们又不赞成。”

(6)书记说:“小卢呀小卢,不是我说你,你这么吵也没有用,关键是上面不同意你上。”

在例5)和例6)中,话语标记语“不是我说你”的有无对整句的意义影响不大,从表面上看,这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然而有其存在的语境,能够从深层次上满足会话的需要,从而引出了一定的会话蕴含义。根据Grice(1975),会话含义指本不包括在话语中的,在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四原则中某一项基础上而产生的能被听话者所理解的句子内涵。这样对句子进行处理后,最后表达出的话语就能更符合礼貌原则,更有利于人际的交流和社会的交往。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以表否定性让步的“不是我说你”为例,分别从其判定标准、关联理论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的认知语用功能,类似的还有“不是我批判/责怪/怨你”等,都包含以上所涉及的特征及意义功能,这些笔者将会在以后的论文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Blackmore,B.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2]Chaudreon,C. & Richards,J.C. The Effects of Discourse Markers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Lectures [J].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7).

[3]Grice,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J]. In Cole,P.& Morgan,J.(eds.) 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4]Schiffrin,D. Discourse Mark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54- 55.

[5]Sperber,D & Wilso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关联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对网络热门词汇“任性”的探析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V Series Sherlock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