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2014-02-25 17:35张志强
考试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探究性学习新课程

张志强

摘 要: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状态经历了一个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的涨落变化过程。为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选择最佳时间和最佳课堂气氛进行探究,让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新课程 探究性学习 学习心理 兴趣特点

一、引言

多少年来,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于是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规律。今天我们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其实是错误的,教学过程的主人其实是学生本身。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因此,在物理课堂上积极引入和实施“探究性学习”非常必要。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他主张:“以使学生练习之多寡判断教育之优劣,能使学生有充分讨论参与之机会,方为良师。”因此,陶先生的创造教育,十分重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练习、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它正在为广大教师所积极采用。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随意的无规律的,不恰当的使用,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引起课堂教学的混乱状态,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三、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兴趣特点

物理是一门有趣又有用的学科,要学好它离不开学生的情感的参与,学生的大脑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又不是一架单纯的信号接收机,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学生上课的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高中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体迅速生长,精力充沛善于思考。(2)脑的机能急剧发展,记忆力开始达到巅峰状态。(3)情绪的动荡与不安。情绪体验强烈,强烈暴发与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可用“狂风怒涛”这个词形容。同时,有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有关。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心理与兴趣的特点,是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应该考虑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一堂课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其心理状态(包括情感、记忆、注意等)与兴趣状态很难一直维持。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上课后约8至20分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时间”、“心理状态”和“兴趣状态”这三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其学习心理和兴趣状态都经历了一个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的涨落变化过程。

四、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兴趣特点,它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探究与时间选择的关系。探究可以在一堂课内的任何时刻进行,但是教师在不同的时刻探究,其取得的效果不一样。这就说明探究存在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

(二)探究与教学气氛的关系。探究可以在任何的课堂气氛下进行,但是教师在不同的气氛下探究,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活跃、能动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积极因素,引导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而凝固僵化的课堂气氛,只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精神,及时进行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容应对这场改革。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观与科学品质。因此探究教学在新课程中被确定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色彩、赋予时代内涵的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強调“双基”: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是学生主体对知识客体的认识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试想,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怎么能够指望他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呢?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展开后,新课程观下的探究教学,应该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是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探究教学以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活动,大胆质疑、认真探究、积极讨论、自由表达,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于问题的研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且,新课程下的物理探究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更应该着重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2.生活即教育,引发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体现意义建构原则。学生的认知冲突往往产生于实际的物理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因此问题的提出要力求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自然、社会、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多种探究问题的方案中寻找和优化组合成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探究方案,进行进一步探究,最后对探究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和归纳,从而建构起事物的概念和有关规律。

3.师生合作创造。陶行知认为,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师生合作,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和方法始终贯穿在教育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注重思维发展,学生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会感觉他和教师一样都在进行课题探究,于是学生就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并极有可能从其他角度审视,批判性地参与教师引导的课题探究教学的活动,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便会得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扎实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倾向得到了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变,陈述自己较成熟的看法或经课余时间完成的课题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中的“师生换位”,有利于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这种心理换位也可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能使学生积极地从整体上把握所要探究的课题。

五、结语

因此,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状态经历了一个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的涨落变化过程。为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选择最佳时间和最佳课堂气氛进行探究,让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小組合作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探究性学习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