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宁
摘 要: 搞好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将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新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不断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众多高中化学教师授课的理想和目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的策略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构建生活化课堂,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标明确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把一些形象性较差但方法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学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时,可以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实验原理也更容易掌握和接收。当然,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探讨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实现有效教学。
2.构建生活化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课堂上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
(2)课堂“探索”生活化。
师生的学习过程,即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启示我们: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从而让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因此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切实存在及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化学的作用,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经过潜移默化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性教学策略
新课标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学生观。
实施探究性教学,首先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往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倾听者,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们要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大胆想象,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重分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作用。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礎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和需求的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且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便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掌握有效教学策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与学生一起实现自身发展,最终实现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彭蜀晋.探究教学论析.化学教育,2009(4).
[2]徐贵权.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113.
[3]赵玉权.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化学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