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工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2-25 07:46贾育秦阎献国李淑娟
成才之路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结合

贾育秦+阎献国+李淑娟

摘 要:研究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新特点,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能解决合作化目标及相应机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能建立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工程人才的运行体系。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等工程教育;枝企合作

近 20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位的制造大国,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达千万,居世界各国之首。但是,我国制造业生产率极其低下,只相当于美国的 4.359%、日本的 4.08%、德国的 5.569%;每百万元产值的工程师投入人数,约为美国的16 倍、德国的13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相对滞后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发展工业制成品生产 的独特条件,必然吸引国际资本的大量流人。中国院校工程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到 1998 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1022 所,其中理工院校有271 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有340.88 万人,其中工科学生有 135. 46 万人,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39. 74%。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到 2010 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 9%提高到15%左右,这意味着高等工程教育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面对现状,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除了少数的重点大学要担负起培养具有世界水平的顶尖人才之外,另一方面,一大部分大学应将培养重心下移,在本科层次上培养出大批生产一线急需的、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也就是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山西省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目标的提出,根据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太原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将太原科技大学确定为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

一、国外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现状分析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教育,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并且已较为成熟,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 CBE 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办学。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工程教育模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但是,德国与中国国情不同,其一,文化背景不同,德国国内有崇尚技艺而不鄙薄工程教育的社会风尚,人们以接受工程教育为荣。而我国人们的工程教育观念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国家和企业都有充足的工程教育资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实力不等;其三,工程教育环境不同,德国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动力机制健全,积极性高。目前,我国工程师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和推行,劳动就业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立正在进行中,确认工程资格标准和工程培训标准很不完善。因此,接受工程教育的社会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尚未形成。其四,在德国,学校和企业有优良的合作传统。在我国,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尚 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企业只是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 而不参与或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 产实际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因此,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在完善校企合作关系、充实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与基本思路

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引进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与职工的继续教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借助于高等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技术和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企业是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最大客户,人才的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学校主动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掘(经费、实习场所、实习设备、新技术信息、兼职教师),成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市场的供求法则决定了“技术和人才”成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技术和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基础。因此,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应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据,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训计 划、考核计划与标准),共同建设教学基地,制定双方技术合作计划,以协议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合作教育行为,并相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合作内容

通过运行产学研体系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是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特色与质量的保证。其教育对象包括高校学生、在职职工。对高校学生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通过校内的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及企业内的岗位综合实践,完成其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对在职职工采取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选拔生产一线技艺熟练的操作工人,到高等学校进行理论提高或新技术培训,以提高其面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对能力。

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于2002年开始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合作关系,在以下各方面实施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每个本科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根据现代制造业企业的需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在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的前提下,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个轮次的修改,并已经实施。

(2)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太原科技大学一直立足于国家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徐工集团、柳工集团、山推集团等上百家全国机械制造骨干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全国七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 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使学校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规模化和制度化。学校还与机械行业各大研究所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于山西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太原重工、太钢、平阳机械厂等一大批山西省骨干企业和各地市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学校与运城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及科 研优势,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

(3)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有近百家企业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 6 家企业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 27 家企业成为签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余企 业为每年接收学生进行实践的有信誉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撵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

(4)合作培养师资。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都要接受合作企业的现场工程训练。另外,教师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丰富了工程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合作进行课程、教材建设与开发。太原科技大学已与企业合作完成“可编程控制器安装、维护与编程技术”“电机变频驱动技术”“工业网络通讯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液压气 动技术”“数控系统编程、维护与调试技术”“CAD/CAM 技术”等工程训练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合作内睿包括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评价标 准和课程考核方式。

(6)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综合毕业实践) 。太原科技大学结合企业现场课题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占技术应用性本科学生的 50% 左右。 其中,有多名学生提出多项创新设计、改进工艺等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为企业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四、保障机制

产学研结合的高等工程教育,其实质是一个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问题。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1)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校企双方建立长效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

(2)相关基础文件。为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校企双方应结合合作内容研究出台下列文件:《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五年规划》《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校企联合工程硕士培养计划》《联合办学专项经 费使用管理办法》《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教材建 设与教材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对教学全过程负责,发挥主导作用,组成校企双方教学督导机构,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和督察力度,严格“教风、学风、考风”。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内学习期间,必须由学校派驻专任教师,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学生评教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教师管理。在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教活动,加大师德标兵选树力度,强化激励机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五、探索深层次合作的有效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对高等工 程教育的深层次理解,高等学校开始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教学工作,从课程开发到实训指导,从实训场地提供到大型设备援助,校企间协作内容逐步丰富,形成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企业参与形式。当前绝大部分学校的产学研结合就处于这个层次。但是,由于企业仍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并不能从人才培养的结果中获取直接利益。其出发点只能是责任和义务,严重制约了其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产学研结合的效果。笔者认为,推动产学研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采取下述三种模式。

(1)校办产业模式。即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产学研结合模式。实力雄厚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的、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2)企业办学模式。是指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企业管理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的模式。企业可以是国内企业,也可以是国外企业,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他们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等院校注入股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分享办学效益。校企深层次合作办学,使传统的人才供方与需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携手。需方必然按照实际规格要求对人才进行量身定做,确保了高等工程专业的定位准确。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接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特别是企业中采用的新技术、面临的新课题将以第一时间进入校园,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的融合,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员到工程师的角色转化,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日本,工程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工程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等工程教育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量玲.扩大产学研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J].华北工学院学

报,2001(6).

(太原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结合
福州大学“紫金模式”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索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孔子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
中法高等工程教育合作背景、现状与策略分析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讨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