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

2014-02-21 23:32陈国丽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文言文策略

陈国丽

摘 要: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采取立足吟诵、张扬个性、说读论评、用活教材、注重实践等有效策略,做到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让文言文“活”出精彩,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用活教材;情感体验;策略

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比例,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初中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像洪水猛兽一样避而远之,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便会荡然无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采取听、说、读、论、评等策略,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彻底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让文言文教学“活”出精彩。

一、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

(一)读顺

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就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准确了,就不至于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二)读准

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如《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与”应该读jǔ而不读yǔ。

(三)读懂

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读出神韵

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又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读”时必须表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初中生确实不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理解文章,启发学生动用想象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如学习《醉翁亭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见过的熟悉的景色进行联想,体验作者生动的描绘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所蕴含的感情,这样,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要想读出神韵,要用普通话进行诵读,这对表现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有些困难,但读好了,可以使我们的感情通过熟悉的表现形式自然流露出来,有时能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甚至会产生认识的飞跃。

二、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个性、塑造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口技》时,笔者要求各学习小组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详写的内容和略写的内容,正面描写的内容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具体描摹的声音和概括说明的地方,并结合注解或自备的参考书口头翻译、分析归类。经过各小组集体学习,互相讨论存在的“疑难杂症”,由组长向全班同学征求答案。如果学生能回答的就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的,则由老师来“答记者问”。

还可以采用试教法。让学生试当教师,他们当然感兴趣,而且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所以对于像《短文两篇》这些篇幅不长,文字不算难的课文,可以大胆让学生试教,具体做法如下:指定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弄通字词句,并将书面翻译交老师审阅;指导试教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也要求形成书面稿,以便备用;要求试教者尽能力做好回答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准备,主要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入手;鼓励试教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偶尔也解答一些问题。让学生“兵教兵”,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促成“实践”锻炼,还能融洽师生情感,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三、说读论评,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体验,也就是说,学生置身其中,心灵感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去说,动手操作——正所谓“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置身于使用那种语言的环境中去”。

然而,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要置身语境,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世界观。为了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发挥想象,通过说、读、论、评,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情感。

例如,学习《口技》时,笔者讲到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小组成员,然后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教学,让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展示,立体体验,并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延伸,情感逐渐变得细腻,思维逐渐变得敏锐,思想渐渐变得深邃。

四、用活教材,探究亮点激发思维

教材中的文言文,在疏通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打好基础后,将文言文作为现代文来学习,用足用新用活教材,也是我们探究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个立足点和重心。

(一)丰富内容,点击思维

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这足以给人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对教材中的空白领域进行合理的发挥创造,是“投‘风华正茂的学生所好”。抓住这一亮点,采取学生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在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学习《晏子使楚》时,让学生通过“视”“笑”“避席”等词,想象晏子、楚王当时的神态、表情,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学习《塞翁失马》时,让学生续写文章,依据福祸相生的原则,想象塞翁的故事该如何延续。

(二)打破常规,转换思维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所体现的古人思想,在历经漫长的岁月后依然焕发着活力,依然可以指导现在人的思想,但不可否认,与现在人的观点也能形成一定的摩擦,这也能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些创新空间。教学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批判性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在这方面,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这是打破常规的全新认知,能使文言文课堂生机勃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也让他们尝到创新发现的喜悦,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在小小的语文课堂上唱响。

(三)古为今用,拓展思维

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掺加现代元素,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也是活跃课堂的一个亮点。《桃花源记》可为导游桃花源做宣传;《寓言四则》可以创编现代版的《滥竽充数》和《塞翁失马》……在这些具鲜明时代感的新鲜元素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下,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展,奇思妙想频频闪现。

(四)追根究底,深化思维

针对教材中选编的思想性强、对现代社会具有指导启发性的文言文,挖掘其中具探讨价值的问题,不失为教学的亮点。如《愚公移山》中由古代愚公精神看现代人“移山”伟绩……学生的思维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得以成熟深入。

(五)“偷梁换柱”,活跃思维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讲究推敲,讲究精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亮点可让学生在模仿写作中自主发现:如仿《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句式,写自己的生活……如此模仿写作,必会受到熏陶,从而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五、注重实践,实施迁移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

(一)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

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如学了《桃花源记》,就可选《五柳先生传》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

(二)向现代汉语迁移

主要把文言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语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等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

总之,只要我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鼓励他们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去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惧怕文言文,而会逐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梅万才.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J].语文天地,2012(16).

[2]蒋红森.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2(2).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文言文策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