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灿
摘 要 数字校园近年来已经被许多高校所运用,成为了衡量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打造人文校园的重要手段,论证了数字校园对于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实现人文校园的关键。
关键词 人文校园 数字校园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Using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to Cultivate Campus Humanity Spirit
DI Can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Abstract Digital campus has been employed in recent years by a larg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reate a humanities campu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of digital campus to campus humanities construction, to clarify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s the key to achieve digital campus humanities campus.
Key words humanity campus; digital campus; people-oriented
自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录取率迅速提高,高校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许多高校出现了多校合并及多校区办学的现象,虽然高校扩招扩建对于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及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教师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减少、辅导员老师囿于应付各类行政工作的结果,从而导致了大学人文教育的环节薄弱,人文精神趋于缺失的现状。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网络建设先进的数字校园体系,依托数字校园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营造高校的人文环境、塑造人文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1 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的联系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人文校园是当今高校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教育、办学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处处彰显出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尊重生命和思索生命的理想生存方式。而数字校园则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
校园人文精神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价值理性,是高校教育和办学过程中必然要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数字校园则体现的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种工具理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代高校校园人文精神也必然被灌注了新的内容,人文精神也势必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数字手段来培育。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应当被视为人文精神培育的障碍,而应当被视为一种发展人文精神的理性工具。
2 数字校园的建设对于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字校园的概念早在1990年就由美国的教育专家提出,21世纪初我国部分学者引入此概念,并逐渐将校园网建设以及整个系统的投资规模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几年来,数字校园的概念趋于成熟并被多所高校运用,数字校园对于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被逐渐凸显出来。数字校园的建设对于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校园有助于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数字校园的推广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学校中享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校园中所包含的校园门户网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学习平台、校园一卡通、师生个人门户平台等等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的在校生活,给师生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学校运行和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为学生服务的能力。数字化校园还通过公开教学管理活动、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等,将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和社会公开,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客观掌握学生真实情况。以上种种,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更加突出了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人文关怀,达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①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校管理、服务和教育理念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是高校迈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重要一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的基础。
(2)数字校园有助于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能以现代科技的形式营造出校园中人际交往新模式。
数字校园环境依托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建设强大的师生网络社区,强调受教育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便捷性,以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数字校园采取信息网络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图文并茂和互动点击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虚拟的网络也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使师生之间不会因为校区的限制而减少联系,也消除了时间上的限制,老师实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实行网上听课、网上提问、网上讨论等,能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反映给老师,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和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通过数字校园网络的建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无缝对接”式的交流体系,有助于老师加强对学生学风、考风的引导和人文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发挥先进学生、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构建出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标准的校园文化基础。endprint
同时,网络的存在也使高校的各类正式社团与非正式团体更为活跃,大量的团体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文校园的发展。
(3)数字校园体现出来的平等、多元化的特质符合人文精神的要求。人文精神即指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数字校园通过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将海量的知识分类收藏,将人与人的沟通纳入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们具有了获得知识的平等机会,使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更加平等地交流沟通,使得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得思想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同时,教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能囿于专业知识的讲解,但在数字校园的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就各类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同学生们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社会批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
3 打造以建设人文校园为目的的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真正发挥出打造人文校园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3.1 要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使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使管理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数据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发布出去,以最有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②可见,数字校园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做好“服务”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彰显人文精神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将师生的需求与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南。
无论是数字校园各个系统的设置、操作的流程还是界面的设计,都必须要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符合师生的操作习惯,整合资源、完善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和业务重组。例如,加强“数字校园卡”的推广应用,通过数字校园卡可实现考勤、门禁、图书借阅、就餐、消费、新生报到、注册、离校、交费、多业务查询等多个功能,方便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给予管理人员自主创建流程,以适应业务的动态调整,减少重复劳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3.2 学工人员要加强数字校园中人文精神的引导
虽然数字校园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数字校园所依托的网络技术由于其虚拟性的特质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一项“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有12.5%的人承认曾经获提他人的邮件;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还有5.4%的人曾经发布了不健康的信息。更有甚者,一些道德素质不高的人蓄意破坏网络空间,有的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有的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的利用自己掌握的娴熟的网络技术盗取他人账号和密码,实行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③数字校园将海量的信息、优质快速的网络、多元化的网络社区提供给学生,学生如果不正确加以利用可能会带来部分消极的影响。学工人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一线工作者,是利用数字校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力量,学工人员在数字校园中必须要做到配合技术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搜集、分析、加工、处理,从是弃非,传良芟莠,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
培育人文精神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的过程。绝不是通过一门学科、一种手段就可以完成,而须将人文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融入进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中去,使人文精神教育体系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数字校园的建设是打造人文校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现代高校人文教育的理性工具,它本身就体现了尊重人、重视人的人文精神。应当重视利用数字校园这一平台,将人文精神广泛渗透于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去,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人文精神培育体系,打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
本文为湘南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2YS11
注释
① 宋艳艳.浅谈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职业时空,2010.6.12(6):106-107.
② 孔晓宇,施勇.浅谈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15(23):127-128.
③ 孙丽华.高校网络传播中的人文精神缺失与治理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8(3):76-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