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2014-02-20 13:21:55林莹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必要性素质教育

林莹

摘 要 自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以来,“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为例,结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探讨浙江省代表剧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中小学中普及的必要性,以期为越剧艺术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不断弘扬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越剧进课堂 必要性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ecessity of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Take Zhejia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n example

LIN Y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Since 2008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pened ten provinces opera classes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ationwide pilot, to discuss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continues to this day. In this paper, tak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policies introduced by the Government, on behalf of opera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second-largest opera opera popular in schoo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arts and opera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groups of young students.

Key words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necessity;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決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0个省市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将京剧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此举引起了教育、艺术等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除京剧之外,中国还有360多种地方戏曲散布在南北各地,于是,从“京剧进课堂”到“地方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也随之展开。

地方戏曲为什么要进课堂?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些问题是“戏曲进课堂”活动开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越剧作为音乐、美术、表演、舞蹈、文学等艺术的综合体,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是综合的。因而,越剧进课堂活动是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一种极为有利的丰富,对青少年学生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建设、越剧的自身发展而言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从青少年学生美育角度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同时要求学校、政府和有关部门创造丰富条件,支持和促进学生美育工作的开展。“美育”的概念最早由席勒提出,分为两类。狭义的美育专指包括“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的“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将形式美育升华为实质美育,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整体上,美育是在一定的审美观指导下,培养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整体提高审美素养的一种有机反映方式的教育活动。美育通过培养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不仅使感性的情感和理想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也更加促使热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

而在美育的方法中,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进行美育是更集中、更典型地增进学生的知识、发展其感受力、培养其鉴赏力和创造才能的有效手段。“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除了日常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他们需要一种更加生动、直接、直面心灵的教育体验,尤其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上,戏剧教育所能带来的效果是刻板的书面教育不可比拟的。越剧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载体,可以以艺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越剧也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赋予实际内容一些传说色彩,使得美育内容更加贴近受众;越剧更是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艺术,通过逻辑严密的叙述,井井有条地展现故事情节,使得受众得到高质量的欣赏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2006年越剧百年时,在“越剧进校园”的演出活动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曾在中学生中开展过一系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表示没想到越剧艺术形式这样美。这个数据反映了两个事实,一是中小学生对于越剧的接触太少,越剧需要一个向更多青少年展现自己的机会;二是越剧本身的魅力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褪色,新生代的青少年仍然觉得越剧是美的,而且美得超乎想象。基于这两点分析,笔者认为越剧对于青少年美育的促进,不仅在于越剧本身具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越剧进课堂将达到越剧艺术弘扬和青少年美育发展的双赢。

2 从青少年学生德育角度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关于德育的本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然而遵照概念界定的一般逻辑规则,参照人们把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理解,我们可以把德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引发或促进学习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产生积极变化(或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进一步细化而言,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而戏曲艺术作为直面心灵的艺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仅仅是越剧发展的历史,就对青少年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坚韧意志的培养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而从越剧本身的形式而言,她对于青少年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更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戏剧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在戏剧的排演过程中,演员需要不断磨合,相互配合。学生在参与越剧排演过程中可以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在观看越剧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合作共处的重要性。著名戏剧家夏衍指出:“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正应该是压缩了的精炼的人生。”因此欣赏和表演戏剧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越剧剧目中体现贤洁孝道的《琵琶记》,体现不计前嫌的《五女拜寿》,体现坚守事业的《藏书之家》等等,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故事的方式演绎人间真情的可贵,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点的形成具有启示和巩固的作用。

3 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建设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丰富校园文艺活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越剧进课堂可以为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增加一种选择。在中小学课堂中,排演课本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活动,与课本剧相比,越剧的表演形式更具有艺术性,因而需要一些专业训练来提高越剧排演水平。越剧进课堂活动为越剧的排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热爱越剧表演的学生通过训练可以亲身体验越剧演出的快乐,同时,喜爱越剧的学生们也得到更多机会欣赏和接触越剧。在中小学中推进越剧进课堂,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让学校在进行统一教育的同时不断增加自身的教育特色,让越剧这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小学校园中为学子的课余生活带来更多精彩。

4 从越剧传承角度谈越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地方戏曲承载着地域文化,延续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命脈。2006年越剧百年时,在“越剧进校园”的演出活动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曾对中学生进行一系列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0%是第一次看越剧,80%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剧场。另据《钱江晚报》报道,2007年3月份,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招收越剧专业学生,开出了一系列优厚的条件,但各地招生情况都不乐观,杭州地区甚至无一人报名。

越剧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剧种,是浙江传统文化的精华,振兴越剧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和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继承和发扬越剧,让更多的青年接受并热爱传统艺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生代受众和表演人才的培养对于越剧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越剧进课堂可以使更多青少年认识越剧,感受越剧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越剧新生代受众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选拔一批具有艺术天赋的热爱越剧事业的越剧苗子作为后备人才,使得越剧艺术代代相传,不断进步,在第一个百年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越剧进课堂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对于越剧艺术本身来说,进入课堂可以使中小学生了解越剧,感受越剧艺术的魅力,获得艺术熏陶,从而培养对越剧的热爱和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使越剧在新的百年发展中获得新一代观众和艺术人才。而对于学生来说,艺术的学习可以增加他们的灵气,陶冶他们的情操,戏剧使他们在艺术欣赏中接受教育,学习道德标准,感受历史变迁。因此,笔者认为,当“越剧进课堂”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推行之后,越剧艺术将在新的发展时期获得更多观众,越剧艺术人才的招收数目将逐渐回暖,越剧的改革更有新兴动力,越剧艺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将获得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郑航.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J].中国德育,2009(5).

[3] 彭娌娌,宗道一.重唤越剧艺术的春天[J].今日浙江,2009(3).

猜你喜欢
必要性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0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探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5:00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3:33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9:3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