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2014-02-20 03:39:38周银杏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积极心理学大学生

周银杏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主张激发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调整就业压力,应对就业心理危机,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ZHOU Yinx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Graduate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higher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dvocated to stimulate people's potential, constructive force, a positive attitude to look at thing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help students correct view of employment,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djustment,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mployment crisis and 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 Seligman说:“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的研究,对弱点和伤害的研究,也是对优点和美德的研究。治疗不仅是对问题的修理,也是正面素质的加强和建设”,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消极心理模式转变为积极心理模式的变革,消极的心理模式使个体的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等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容易使人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对自我失去信心,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

积极心理学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

积极心理学主张激发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关注人类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类身上的优秀品质,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事件做出新的解读,帮助人们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个性特征,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将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野,在新视野下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效性策略的探讨与研究,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2.1 情绪心理问题

2.1.1 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和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的期待情绪,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忧虑和不安。焦虑在择业时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希望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又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害怕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在面临就业时,担心、疑问、迷茫一起涌上心头,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2.1.2 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但当面临几十、上百个人争取一个热门职位的时候,常常因自己的学校不如他人的学校名气大,或因专业不对口或能力经验不足而感到自卑。大学校园是整个社会留下的最后一块净土,当大学生踏出校园,失去了象牙塔的荫护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个变幻多端,尔虞我诈的社会。

2.2 社会心理

2.2.1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与他人攀比的心理。就业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标准,希望能找到大多数人心目中理想的职位,希望(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33页)自己在各方面能够胜人一筹。其实这也是對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自信的体现。

2.2.2 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在同期求职过程中,如身边的人取得成功,大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常常产生嫉妒心理,想通过贬低别人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此时嫉妒是把双刃剑,既伤人又伤己。嫉妒有两种表现:羡慕别人的优势激起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追赶,这是积极方面;对别人的成就表示不满,引起心理失衡,产生消极作用,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择业的顺利进行。

3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培养积极的就业情绪

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一个与校园环境截然不同的社会大熔炉,同时由于对前路的迷茫以及对自己的怀疑,难免心生却步。此时,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的就业情绪,结合社会环境客观的评定自己的能力,敢于迎难而上。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奋斗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因几次的挫折而否定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敢于推销自己,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的潜力。

3.2 培养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把薪资待遇等条件放在首位考虑,或许这样的岗位并不是自己的专业所长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在就业的价值取向上,大学生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一份能够长足发展的事业,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工作之中。就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一己之长,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理想。

3.3 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被捧在手心里,经历的挫折及磨难较少,因此心理也比较脆弱。当他们取得一点小成绩的时候,容易沾沾自喜;当处于困境时,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求职的过程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短板,做到不断的超越自己。同时善于从消极的事情上看到積极的一面,赋予平凡的事情以积极的意义,将积极的能量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Sheldon M. King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 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3] 游美琴.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J].职教论坛,2008.

[4] 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

[5]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56-863.

[6] 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

[7] 彭昱,杜丽岩.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8] 陈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干预[J].教育与职业,2010.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积极心理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17:36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4:38:22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10:59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5:24:08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