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肖 勍 何曦聪 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 334700
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与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循环不顺畅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1],腹腔手术后DVT发生率为30%~50%,且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其发生DVT的风险越大。研究指出[2],术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将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为此本文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手术的40例DVT患者应用IPC联合LM-WH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62.23±5.82)岁,体质量为42~108kg,平均(68.92±6.48)kg。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术前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正常,且经彩超排除双下肢DVT者。排除标准:对分子肝素耐受性差或过敏者或使用过程中血小板下降或出血者,术前患者血液性疾病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性预防及护理,对照组卧床期间可做活动肢体训练,纠正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IPC联合LM-WH治疗,每天应用ICP 2次按摩肢体,每次按摩20min,持续治疗5d,并于术后48h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杭州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皮下注射(1次/12h),低分子肝素用量根据患者体重而定,<50kg者0.2ml/d,51~70kg者0.3ml/d,>70kg者0.4ml/d。
1.3 观察指标 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浆。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积(HCT)、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血浆比黏度(np),采用美国Cardiodynamics公司生产的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监测和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术后DVT发生1例(2.50%),对照组术后DVT发生8例(20.00%),两组DVT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00)。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ESR、HCT、Fb、np、nbl、nbh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分析(±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 P<0.05。
?
DVT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高龄、长期卧床休息、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及恶性肿瘤患者均是DVT的高危人群。DVT的形成与静脉回流障碍有关,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与血栓形成的性质、范围、大小、部位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血栓远侧静脉压力持续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关研究指出[3],血液黏稠度增加是DVT形成的基本条件。LM-WH具有抗凝血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凝血酶活性及Xα因子活性的作用,且不会延长凝血酶及ARTT的作用时间。IPC治疗仪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下肢肿胀。本文对腹腔手术后患者应用IPC联合LM-WH治疗,从而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降低DVT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1] 吴萍,余祯秀,谭晓燕.低分子肝素和丹参溶液联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3):115-116.
[2] 段林灿,钱可宝,巫正伟.低分子肝素对胸部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10(2):630-631.
[3] 周学文.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和α颗粒膜蛋白140的干预作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4(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