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波 黄 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518112
临床输血是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治疗贫血疾病和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挽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输血涉及临床医疗、医技、护理等部门,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保障临床输血科学、安全、有效已成为现在各临床医疗机构输血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为了了解最近几年输血管理成效,掌握我院临床输血现状,更进一步提高我院输血管理水平,加强我院科学合理输血管理,对我院2004年输血管理系统电脑联网以来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1 资料 全部资料都是根据我院2004-2012年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院所用各种血液制品均由深圳市血液中心提供。
1.2 方法 计量单位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全血200ml为1U,血浆100ml为1U,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0U,冷沉淀以200ml全血中制备的为1U;成分输血率=成分血用量/(全血用量+成分血用量)×100%。
2.1 成分输血率 2004年以来我院成分输血率不断提高,全血的使用逐年递减,至2008年以后已经没有使用。见表1。
2.2 血浆用量近几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从2004-2007年血浆用量增长了二十几倍,2007年达到高峰后,血浆仍然是大量使用。2009年起严格按照血浆使用指征,控制血浆的不合理使用以后,血浆使用量大大下降,滥用血浆现象已基本不存在,详见表2。
表1 不同年份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情况(U)
2.3 用血量逐年减少 我院业务量保持稳定状态,但用血量从2007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2012年用血量只相当于2007年的67%。人均用血量2007年达到顶峰后也逐年下降,2008年以后均小于0.3U/人次(见表3)。
表2 不同年份使用的红细胞与血浆比例
表3 不同年份人均用血情况
2.4 临床科室用血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红细胞使用量在各科室分布比较稳定,平均内科为22.15%,外科为35.66%,妇产科为29.3%,其他科室为7.2%,其中妇产科所占比重较大。从表5可以看出,内科系统血浆使用量呈明显下降,由2004年的21.6%下降至2012年的2.3%,妇产科血浆使用量明显上升,从2004年的0%上升到2012年的14.2%。
表4 不同年份各临床科室使用红细胞所占百分率(%)
表5 不同年份各临床科室使用血浆所占百分率(%)
成分输血是指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备成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注相应的制品。全血输注产生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弊端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方向[1~3]。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输血管理等有关法规,近十年来成分输血率从88.37%上升到100%,最近几年成分输血率均保持为100%。大大超出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要求[4]。成分血具有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副作用少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合理、科学、有效。成分输血是现代医学的标志之一,成分输血率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5]。我院一直严格输血管理,自2004年,成分输血率就达到87.37%;临床成分用血逐年上升,近5年更是达到100%。
部分医生输血观念陈旧,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1∶1搭配当作全血使用,或者为了补充白蛋白增强免疫力等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从2009年起,我院由业务院长及医务科把关,定期请专家给临床医生讲课,加强与临床沟通,对血浆的使用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根据《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新鲜血浆输注指征[6],对明显不符合血浆输注指征的坚决不提供血浆,建议临床科室多使用晶体液及胶体液。血浆使用量大幅度下降,由2007年的2 102.0U降至2012年的320.0U,降幅达84.7%。红细胞与血浆比也由2007年的1∶0.36逐年下降,至2012年已降至1∶0.08。比国外报道的1∶0.12~0.27还好[7]。
在各科室用血比重中,妇产科用血量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可能深圳布吉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有关。内科血浆使用量逐年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大幅增加,外科使用血浆所占比重较大,平均为77.5%,明显大于其使用红细胞所占平均比重(41.36)。这可能与外科危重病人较多有关。
临床输血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的职责,加强管理;加强临床医生、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血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保持与临床科室良好沟通,齐心协力才能不断提高输血质量。
[1] 付涌水,钱开诚,陆志刚.临床输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11.
[2] 张德培.血站(库)管理与技术操作规范〔M〕.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2004:99-100.
[3] 张印则,杨宝成,孟庆宝.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2-6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S〕.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
[5] 梁辉.成分输血(上)〔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
[7] Walks JP,Dziks.Is fresh plasma overtransf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J〕.Transfusion,2004,44(11);1674-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