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芳
【摘 要】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家校合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务工子女则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家校合力;习惯培养
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他们有没有学上,而对他们习惯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人们往往很少提及。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对于进城务工子女这类孩子,首先应该进行习惯养成的培养,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所以,家校合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民工子女则更具有特殊性。
一、家校合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他的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自觉的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父母主动的与人打招呼问好,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父母的言行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也会很有礼貌的主动与人打招呼。父母与孩子相处时也要相互尊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得注意方法,要让孩子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须从小时、小事做起,并且须要持之以恒。在孩子稍大一些时家长可以给他安排一些家务,如洗碗,叠自己的被子。孩子在刚开始时,可能由于有新鲜感而乐意做,可没几天就烦了,不想做了。这时家长要督促孩子,并鼓励孩子一定要坚持下去。在慢慢的积累中让孩子把它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他会觉得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自己应该做的,那么孩子在一种不自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爱劳动好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比起你交给他一个生硬的知识更重要得多,这对于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家长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与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外,老师的热忱和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平常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就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并提出在某些方面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教育孩子,使得学校和家庭教育得到统一,就会有良好的成效。只要老师是真诚的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相信老师的良苦用心一定会得到家长的理解。
二、激趣教学,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在课堂中激趣教学、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
1.力求教学问题直观趣味化,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相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2.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学习节奏
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在重难点学生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例:我在上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课时,改变了以往教师出题目,学生练习的模式。我请每位学生自己出一道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题目,然后请他们根据简便计算时所用的乘法运算定律将这些算式分类,分类完后,同学们纷纷要求上黑板练习,没有论到上黑板做的同学,则被安排当了回小老师,批改同学们做完的作业。最后再请同学们讲评,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心理辅导,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务工子女生活上比较艰苦,在思想上有自卑情绪。这种思想的存在,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德育领先,做好思想工作,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本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板报宣传、个别咨询来干预与校正消极心理情绪。采用自卑补偿法、自我激励法等,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对学生应采取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事实的真相,才易双方接近。在规则习惯的行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对习惯较差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到他的困难,同时并指导他怎样去克服困难,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尽快改掉坏习惯的目的。
我在课上和课外,以及在家访时,用热情与真诚感染他们,缩短距离。同时,这些家庭几乎都有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有着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我要求学生把家长的这些精神变成一种的精神财富、动力,使孩子懂得树立顽强的意志。我十分重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燃起希望之火,用正确的方法教育激励孩子,譬如前面说到的运用奖励的手段,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挑选出书写认真的作业,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看,并且把这些优秀作业贴在光荣榜上。有了追求的目标,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让学生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并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实践中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选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取得成功。
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路子,为我校成功实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2)
[2]周仕.遏制贫困:关于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3]周民书等.关于青岛市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研究报告[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6)
[4]章辉美,陈强玲.进城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学术界》,2006(6)
基金项目:该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GSG536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