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4-02-17 06:33王梅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改科学课有效教学

王梅珍

【摘 要】在小学科学中,尝试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打造有效课堂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的追求。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信息,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科学的客观规律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观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改;科学课;有效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能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策略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课改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有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课堂,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因此,这就要求在备课环节,不能仅仅是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

关注学生、学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了解了生物生命体的周期。再例如教学《土壤与植物》一课时,课前就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的实验材料——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还准备了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活动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在准备材料时特别强调注意:①实验材料能保证正常使用。要认真检查了解器材的不确定因素(灵敏度、气密性、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可操作,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②搜集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让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制约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宽度,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交流的余地。③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就在文具盒里,就在裤兜里……

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是本课上的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目的。

策略二:拓展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本课的自由活动是: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去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流动。教材的指向是把一个装满水杯子和一个空杯子同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慢慢倾斜,空杯子的气泡(空气)流到装满水的杯子里。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并且不容易成功。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一个杯子装满水,把空杯子口对口扣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此方法简单可行,并且可以反复颠倒。——“简单但非常美妙”。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亲身经历了空气在流动这一自然现象,教学效果显著。完全交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的活动流程。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实验平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三:实施学案教学,拓展课堂效率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学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学案教学,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学案,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案,虽然看上去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增加了,但是课前准备更加充分了,而且从应用效果来看,的确有效提高了课堂上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比较,还是很值得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可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然而许多科学教师把拓展活动当作是下课的“标志”,拓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成立科学课外拓展小组。把整个单元的拓展活动汇总在一起,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分别完成。例如《土壤与植物》这一单元,一共有四个拓展活动:①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的形成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②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③继续完成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实验,认真观察,作好记录。④搜集落叶、果皮、菜叶,把它们与土壤、水混合起来,在放进几条蚯蚓,集中盛在一个桶里,放置一段时间,试试能不能造出绿肥。如果能,请把这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我把四个拓展活动的意向展示给同学们,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拓展活动进行开展,教师跟踪指导搞好服务。

策略四:及时反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教训和有效经验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思。

(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遇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提出问题所在和理清思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反馈可以是口头表扬,可以是作为优秀练习或优秀作品当场展示给全班同学,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反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方式将学习的过程及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

策略五:不断学习,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进,高校课堂的需求,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掌握科学这门学科,我们科学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才能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切实有效发展。教师就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师合作共事,善于观察生活并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分析问题,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等。

总之,搞好科学这门学科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SG53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科学课有效教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