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杜成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认知能力,也可以使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数学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习题的帮助,通过习题的训练与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习题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努力加强习题的训练,通过数学习题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系统理解,并通过习题深化知识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形成较高的数学能力。
一、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习题课不重视
教师对习题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做题、讲题,许多教师认为做题讲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做题、讲题是浪费时间,所以许多数学教师都把习题课改成平时的讲授课,习题课的时间、课节比较少,效果自然就很难达到。还有一部分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准备不充分,没有明确的计划,课上只是单纯的做题、讲解习题,而且没有讲解的重点,许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1]除此之外,许多教师在习题课上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学生上习题课就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很难实现。
2.教师在习题课中处于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习题课上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只负责听和记录,这种被动的教学方法是习题课上常见的方式。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有时会给出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在感慨教师能力的同时,却并没有真正明确和消化解题方法,在自己练习过程中还是不明白、不熟练。习题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就是“催眠课”,教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听,单一的讲授法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出现走神的情况。教师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习题课中来,习题课的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3.练习过度
在以往的习题课中,教师首先进行习题以及相关概念、定理的分析讲解,然后进行大量的机械练习,教师不断的讲解习题,学生不停的记录教师的板书,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习题的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消化,学生自己遇到类似的习题后,还是无法高效的解答。这种单纯、大量的机械式练习,不仅不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反而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成为一种奢望。
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习题课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挖掘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在习题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阶段的数学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解答问题。
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主题时,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②初中平面几何中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③如何用方程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合理选择练习题
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中,合理的选择习题是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数学教师在选择数学题时不能贪多,要选取高质量的、典型的习题,使学生从较少的习题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能够明确解题的基础思路和方法。合理的选择习题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用更加高效、可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选择习题时,要选择有典型性、研究性的习题,例如一题多解的习题,X,Y>0,2X+Y+6=XY,求XY最小值。通过一题多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需要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高中阶段,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以便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在习题课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学生的合作,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集思广益,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而且在不断的交流沟通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问题时,学生在理解双曲线的相关定义“在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后,可以据此设置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①将定义中的“小于|F1F2|”换为“等于|F1F2|”,其余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②将定义中的“小于|F1F2|”换为“大于|F1F2|”,其余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③将定义中“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改为“差是常数(绝对值小于|F1F2|)”,其余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
5.分层次教学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而且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所以在习题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因人而异,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进而加深难度,逐渐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稳扎稳打,在基础掌握良好的前提下逐步加深难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也逐渐树立起来。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教师给出书中例题,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行于平面BCD。在明确书中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中点,连结EF、FG、GH、HE、AC、BD请分别找出图中满足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况。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他们掌握书中的例题,明确解题的思路方法即可,变化后的习题,可以让基础稍好的学生自行解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要逐渐重视习题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振肃.新课标下数学习题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1(1)
[2]潘长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8)
[3]束涛.试论高中数学习题课优效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1)
[4]李兴雷.谈高中数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0(5)
[5]徐於军.浅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方法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