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敏
【摘 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对赏识教育的一个最好的诠释。本文主要通过常识教育的作用、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习作需要教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如果教师不去赏识,那么就无法使小学生得到自我心灵的满足。因此,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1.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赏识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2.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赏识学生的一个主要场所,有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课堂可以体现教师和小学生的生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1)教师要赏识性地批阅小学生的习作,坚持赏识教育理念。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成果,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作业,教师不要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生的作文,即便是再差的作文,也要“从沙里找出金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的作文,找到其闪光点,进行评价欣赏。
(2)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写作就要求学生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环境的优美,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很大的提高。赏识就像心中的阳光,这缕阳光会照亮心里的每个角落,亮化人生。
二、赏识教育的方法
1.符号
我用的赏识符号是画圆圈,如发现了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精段,便情不自禁地画上红色的圆圈。这些圆圈如同将一串串闪光的勋章奖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嘉奖的勋章,一定会充满自豪和信心。
2.批语
利用眉批和尾批进行赏识,这是比符号赏识更有效的方法。遇到作文的妙词、佳句、精段,除了用赏识符号外,应尽量多批赞语:“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特点!”“议论精彩,有独到之处!”“语言有个人特点。”“开头有新意!”当然对于作文中的毛病,也要适当旁批进行鼓励:“能换个更贴切的词吗?”“如果注意照应会更好!”“此处改为这样是否更好?”全文评改完了,我总是尽量给一个比较恰当的有启发性的赏识性的尾批,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指出其缺点,从不板着脸孔加以指责。
3.评分
给学生作文评分时宜宽不宜紧,要适当打鼓励分。对好的作文要尽量打高分,对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低分。因为打低分,无异于老师在斥责学生:“你写的是什么东西?”对于自尊心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是难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要将赏识贯穿在讲评中。利用作文讲评进行赏识主要是用两种方式:①提名赏识——将上次作文写得好的和进步大的,逐一提名表扬;②范读赏识——将优秀作文(整篇或选段)进行范读,这不仅是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同学产生羡慕和学习心理。
三、赏识教育的意义
1.满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赏识教育,满足小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的语言得到加速发展。
2.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写作和做人是一样的,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是一个纯洁美丽的世界。教师的赏识教育会使得小学生崇尚大自然的优美壮观,热爱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在心里生根发芽,从小在他们的心底种下了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种子。小学生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这个梦想努力奋斗。因此,赏识教育促进了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因为赏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克服了厌倦心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自尊,克服了自卑、自弃心理。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能力。实践证明,赏识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少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言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出版教育研究中心,2010,(2)
[2]刘少蕊.赏识教育在教学应用中的价值体现及意义[J].教育研究,2009,(12)
[3]蒋文风.浅析赏识教育的实践应用[J].教育研究,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