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中长文短教方法初探

2014-02-13 00:16胡建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贝多芬巨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每册教材中都编入了较多现代文自读篇目。对于篇幅较短的现代文自读篇目,教师们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但对于篇幅较长的现代文自读篇目,教师们在备课时往往感到棘手。如何在有限的一课时教学时间里,让学生们学得扎实有效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下面以笔者的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长文的短教方法做一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按要求做好预习,至少达到最低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较长现代文的预习更是如此。学生在课前按要求对较长现代文做好预习是长文短教的关键,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前对较长现代文做好预习,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开展长文短教的效率会极大地降低,甚至会造成课堂教学完全失败的恶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均为普通班且学生整体语文水平较低,因此,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提出以下三个最低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参考书解决所有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问题。

2.标明段落序号。

3.熟读课文至少两遍,以能够明确说出主要人物的名字和基本概括主要事件为原则。

以上是笔者个人从学情出发制定出的长文短教的最低预习要求,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自己班的具体学情制定出其他的适宜的更高要求。总之,预习越充分,长文短教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紧扣学段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各学段现代文教学目标不同,所以,制定每篇较长现代文教学目标时应从具体学段目标出发,制定出紧扣学段目标的切实的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为例:

七年级现代文的学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积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得。因此,在确定七年级各篇较长现代文教学目标时,要把它放在整个七年级语文知识体系中,确定出一个教学要点,做到一课一得。以下就是笔者从七年级现代文学段教学目标出发,制定出的适合七年级较长现代文短教的切实教学目标。

如,笔者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阅读文本,感受贝多芬这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2.从文本走向课外,学习像贝多芬一样身残志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类人的精神。

3.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风貌的技法。

又如,笔者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的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从课文标题入手培养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课文主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弱者的品质。

由此可见,制定较长现代文的教学目标不在多,而在真正扎实有效并能够实现。切忌“假”“多”、“乱”、“空”,这一点对较长现代文的教学至关重要。

三、基于学情计设通俗易懂、灵活适度的主问题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属普通班,基本都是中层生和后进生。如果脱离班级的基本学情,提出一些具有太多文学字眼的问题,学生连问题的表述都听不懂,更不要说举手回答了,那样以来,课堂冷场是必然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笔者在设计课堂主问题的时候这样操作:

在教授《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时,笔者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迅速跳读课文,并思考,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勾画出相关词句。”(小组讨论约5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5分钟)

学生一边默读,笔者一边巡视,两班学生基本都能在文段中划出表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词句,就连后进生也能轻松地划出相关语句,笔者的预期目标实现了。

学生一个个的回答着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性格特点,有的是词语,有的是短语,笔者在黑板上一个个地书写着。笔者有意识地把贝多芬作为普通人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在第一行,把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天才和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的词语写在第二行。

笔者问同学们:“贝多芬第一行的性格特点和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差别?”

同学们齐声说:“没有差别。”

笔者接着追问:“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普通人!”笔者随即用红粉笔在第一行板书的最后边写上“普通人(平凡的人)”。

笔者又问: “同学们,贝多芬第二行的性格特点和我们普通人相比,如何?”

学生齐声说“他远远比我们普通人强!”

笔者追问:“那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是……”

学生们有些疑惑了,都不敢开口说。

笔者说:“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

有同学举手了,“贝多芬是一个巨人!”

“说得好!”笔者顺势在第二行板书的结尾处写上“巨人(伟大的人)”。至此,第一个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又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笔者设计了主问题为: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题目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那么本文围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50字。(小组讨论约5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5分钟)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两个主要人物入手,按照如何把“动人”一词表达充分为原则积极展开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基本都能用不超过50字的句子概括这则童话的内容,且主要人物齐全。预设的主问题解决了,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一。

由此可见,对于较长现代文短教而言,设计通俗易懂、灵活适度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吃透文本,又对教师的点拨、提升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四、搭建创造升起的跳板

创造生成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升起的跳板极为重要,对较长现代文的短教而言,这一点更不容忽视。

为此,笔者在《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拓展部分设计了“走出文本,畅谈身边的‘贝多芬”环节。(小组讨论约2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3分钟)endprint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笔者问:“贝多芬是身残志坚的巨人,其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巨人?尽可能用一句话展示出他(她)的主要精神。”

学生甲回答:“司马迁忍宫刑之辱,奋发图强,著述了鸿篇巨著《史记》。”

学生乙回答:“张海迪身残志坚,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学生丙回答:“罗斯福坐着轮椅,两次高票当选美国总统。”

学生丁回答“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凭借自己的坚韧,成为了著名作家和慈善家。”

笔者总结:“从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他们‘巨人般的精神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有益的启迪。”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因为我们是跪着的。让我们站起来,勇敢面对眼前生活中和未来生活的困难,做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精彩结束)至此,第二个课堂教学目标完成。

又如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拓展环节时,笔者设计了“某某,我想对你你说……”环节。(小组讨论约4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2分钟)

具体的问题如下:

盲孩子,我想对你说……

影子,我想对你说……

萤火虫,我想对你说……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课堂实际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盲孩子、影子、萤火虫等对象的倾诉都能紧扣文章各个多样的主题,回答较为理想。学生在对同学的倾诉和对自己的诉说方面,也都能在老师的适当点拨下提炼出较为精炼的语言。(课堂结束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真挚的爱,这爱如山间一捧清泉,它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课堂教学结束。)

这些拓展环节的安排让学生由课内走向了课外,从文本走向了生活,在深入理解课文主旨的前提下,砥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实际表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至此,课堂教学目标三完成。

学生的回答虽然因知识水平的差异而有差别,但学生们都能从文本中有自己的体验和反思。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搭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五、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小练笔

较长现代文的短教还应与密切联系课文内容的小练笔(堂上小练笔或课外小练笔)相结合,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音乐巨人贝多芬》布置作业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从课文的肖像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品格。你们和老师认识这么久,应该对老师比较熟悉了吧?今天的小练笔:写一段关于老师的肖像描写,要求:运用精准的肖像描写展示出老师某一方面的性格,字数不少于150字。(课堂时间有剩余,可作堂上小练笔。若时间不足,可做课外小练笔。)至此,本课教学目标三顺利完成。

又如笔者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布置作业环节,设计的作业为: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健康,拥有亲朋好友的爱。但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幸的人们,正所谓“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请同学们在本周内,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到周记本上,情感要真挚,字数不少于150字。”(课堂时间有剩余,堂上讨论:你所接触的人中,哪些人需要我们关爱?若时间不足,以周记的形式布置成课外小练笔。)语文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它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同一般的影响,设置的这一作业既是语文作业,又是德育作业,达到了智育和德育双重目的。从后来收上的周记作业看,绝大部分同学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真诚帮助了他们身边的需要帮助之人,描写内心的感受也符合情感真挚的写作要求。至此,本课教学的目标三顺利完成。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课本中较长现代文短教的方法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弱水有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对于“初中较长现代文的短教”,只要找准切入点,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核心。如此以来,老师“教”的时间短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在语文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和鉴赏文本,进而能够充分地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是快乐的,又能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教语文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胡建华 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5240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文贝多芬巨人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国内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