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语文课堂激情与生命的几点尝试

2014-02-13 00:16陈玖地喻善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设置笔者

陈玖地++喻善平

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讲求课堂的有效性,高效课堂成了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一致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枯燥、死板的现状,实现课堂高效益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只要能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赋予课堂以激情和生命,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变得有趣、高效、有用,就能生发出熠熠光彩。

一、有趣,增添课堂活力

有趣,即语文课堂要有趣味,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起劲。一堂课一定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心理实验表明,“人在处于好奇和感兴趣的状态下,身心的能动性与兴奋度会迅速高涨”(上官子木语)。兴趣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了生成、发散和创新的基础。有了好奇心,就能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才能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生命与活力。试想一下,没有兴趣点,我们愿意去做一件事吗?要让课堂有趣,一是老师要依靠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牢牢地抓住学生;二是要契合教材内容设置兴趣点。

聪明的教师总是会利用教材巧妙地设置兴趣点,以达到提振学生精神、提高注意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一堂课至少应设置二至三个兴奋点,也就是兴趣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要想长久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必须适时地设置兴奋点,引导注意力。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一节课笔者就设置了四个兴趣点。一是在开课时,笔者就抛出一个问题:李清照是?等待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笔者出人所料地抛出一句“李清照是火星上的一座环形山,宇宙中的一颗星,我们只能仰望和憧憬”。学生一片哗然,在惊讶中等待笔者的答案,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笔者又有意识地安排了两个兴趣点,一是在体会作品的情感过程中,运用视频,播放了李清照的作品----歌曲《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愁绪。二是在品味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插入了“李三瘦”(李清照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三句,皆有“瘦”,且别具一格,文学上有此一说)的评价,进行拓展。最后在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时,笔者加进了赵明诚请友人评诗的小故事,凸显作品的艺术价值。一节课,学生始终在笔者的引导之下,以饱满的热情,津津有味地学习,学习效果也非同一般。当然,兴趣点的设置也是因人、因文而异的,只要合理有效,就是可行的。

二、高效,彰显课堂价值

高效,即语文课堂要有实效,学生一堂课下来要有收获。“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卢姆)。我们一直认为,课堂学习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实际内容,要让学生一课一得,体现课堂实效,而不能照搬教参或者其他教辅资料设置的目标,况且有一些目标本就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根本不能做到“长善救失”。况且目标多则必散,多则必失。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实现高效、彰显课堂价值也就顺理成章了。就拿《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达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说,要他们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是很难的,因为在初中阶段,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不到位的。为把课堂教学训练目标落到实处,笔者在教学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完全抛开过去的作法,借鉴阿累老师在国家级赛课赛场上的做法,全篇就设计一个目标:美读课文,美美地品读欣赏,读出意境,品出美感。通过读发现文章的意境之美,通过读找寻文章表达的技巧之美。并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地做仿句训练,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收到了实效。无独有偶,笔者在教学《故都的秋》时,除将美读作为学习目标外,另设一目标为理解作品中的衬托手法。为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衬托手法,笔者引用了法国作家谈正衬和反衬手法时引用的一个事例,即聪明的贵妇人找丑的女仆来反衬自己的美貌,愚笨的贵妇人则找俊秀的女仆来正衬自己的漂亮,因而未显出自己的光彩照人。学生将课文与故事对照,在兴趣盎然中,明白作家用“驯鸽的飞声,秋虫的残声”来反衬故都之秋的“静”,可谓高明之至。目标少了,难度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教育效果就更显著了。

经过尝试,笔者欣喜地发现:每课只确定一至二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这样一课一课地积累,一点一点地提升,由少到多,集腋成裘,到一定的阶段,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必大有长进。

三、有用,赋予课堂生命

有用,即学以致用,课堂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和生活运用挂起钩来,服务学生成长,服务人生发展,服务终身学习。如果学非所用,学生就觉得所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无心学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在学习《我国园林的建筑风格》时,如果我们不考虑学有所用,只用筛选和提取信息的方法,找出园林建设方面的知识,梳理一下结构和顺序,找找说明方法,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为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笔者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从地理老师那里找来《中国四大名园》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从园林建造这一角度,根据视频,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写一段解说词,并在课堂上以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由教师和同学评分,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课文的基础上写作了专业性很强的解说词,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自然就有兴趣了。再比如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我们经常抱怨老师教起来无趣,学生学起来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合同》时,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了一些因合同制定不规范、不细致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案例和不规范的合同文本,并在课堂上实时播放和展示,学生在观看后震动很大,学习这一内容时就格外认真了。用他们的话说,既然如此有用,我为什么不好好学呢!

成绩虽惹人瞩目但属于过去,明天就是未来。唯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延续语文课堂有趣、高效、有用的氛围,收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毕竟驾驭语文课堂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更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趣、高效、有用,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就会因此而更精彩。

(陈玖地 四川射洪实验高中 629200;喻善平 四川射洪教师进修学校 629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设置笔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