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4-02-13 10:38张慧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好奇心生活经验创新精神

张慧

摘 要 美术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敏锐自信、勇于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好奇心 创造力 生活经验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19-02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力方面有着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技巧,把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它完全与美术新课标上的要求背道而驰。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紧跟课标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少年来,师生关系常常被看做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给予”与“接受”的关系。而经验却告诉我: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成功教学的保障。只有民主、宽松的小组合作方式,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开放学生大脑思维,从而迸发创造性灵感。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亲师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带微笑,语言生动、亲切,学生就会乐于亲近你,愿意与你进行交流,也敢于用笔表现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感受能力

培根说过:“好奇是知识的萌芽”。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构思新颖、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1.精彩的情景导入,促进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剧的“引子”,往往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渲染主题和引入情景的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会高度重视开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建立“先声夺目”的教学氛围。

2.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深入浅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把枯燥的学习苦差事变成愉快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更能从直观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感受能力。

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教师要把深刻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寓庄于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弱化教学矛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三、让临摹转成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但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仅会破坏学生的感知认识,还会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想象,积极创造,充分发挥个性魅力,追求标新立异的风采。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模仿过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因而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永恒的。

四、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扩大想象空间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充分说明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复制,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因此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把书上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经验相结合,一是使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上的理论知识;二是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这一真理,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因势利导,及时启发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学习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优势,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罗恩菲德语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敏锐自信、勇于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奇心生活经验创新精神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