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对其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道德中蕴含的道德水准,并不是仅靠将来走向社会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去养成的,必须在学校的实训室、企业的实习车间就应该逐步培养。这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其内在的优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养成的环境。
道德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环境。对于一名将来成为企业从业者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尽早地置身企业工作的环境中,可以更快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了宽阔的企业实习空间,解决了职业道德养成的环境问题。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为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了外在环境。在这种真实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有职业操作技能的培训,还有人与人之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同个体思维的碰撞,更有各方面利与弊的冲突、取与舍的衡量等,实习生可从中了解企业文化、认识团队精神,深刻感受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高职学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环境,让学在真实的企业中感受从业者的道德规范与准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许多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工学结合下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企业把关注点放在实习学生的技能操作上,相应的科研部门更较少对工学结合下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没有单独设置职业道德教学课程,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不少企业对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也是不够,单纯以实际操作技能来考察学生。当学生真正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而被批评的时候会显得很茫然。学校和企业没能形成共识,致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甚微。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基本上是各为一体,相互间的交集很少。在学校,很多教师不知道企业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是什么,更不知道应以怎样的理念去教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只是一味地遵循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授课,鲜于与企业职业道德接轨,班主任、辅导员也多是利用教学内容笼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涉及到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时,往往是无地放矢、千篇一律地讲一些关爱、集体主义、协作等等没有针对性的课题。而作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企业,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或是由于追求工作效率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或是因为企业职工乏于言传身教的能力,在职业道德教育上显得无能为力。这样,学校与企业之间虽然名义上是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但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就会盲点频出。并且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原本是比较有规律的,一旦进入离校实习阶段,由于实习企业范围广、实习单位分布多,实习学生参加有组织地学习就比较困难。学校与企业很难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达成系统、统一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是工学结合中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随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深入推行,对校园里的教师和企业中师傅的职业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受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投入到校园以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他们自己有着企业工作和学校教学双方面的优势,在企业中也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在其他地方谋求一份与所教课程相关的辅助工作也不难。由此,敬业精神有所减弱,甚至部分教师由于过多地接触到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阴暗面,导致思想上道德失范,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往往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健康不道德的言语和行动,对学生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某些企业中指导师傅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他们常常把自己对企业的不满无形中以言语和行动的方式传达给实习的学生。在教导学生实习期间,一些企业师傅把自己在工作中那种不良的品行如偷盗企业财物据为己有、在工友之间互相诋毁、对企业的宗旨信念不屑等等行为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问题,笔者提出三方面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
1.学校与企业要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认识
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愈来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与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拓宽对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认识领域,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之前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工学结合中的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只有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课的育人作用,才能摆脱以往重技能轻德育的弊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要转变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学校的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企业的职工师傅也要扭转轻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切实把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摆上位。
2.学校与企业要搭建信息互通平台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要紧密联系,形成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整体。校企之间相互了解对方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的具体要求,在相同的水平线上建立互通的学生职业道德信息平台,使学生在学校的职业道德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反映到其实习企业;企业在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学校也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实习企业的道德表现情况。企业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双方面的有力合作,形成良好互通的教育渠道,有利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避免学校不知企业中学生道德表现情况的问题,防止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无地放矢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促进企业职工师傅有针对性地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有效地开展德育,企业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实习学生,学校与企业实现了“双赢”。并且二者共同育人,形成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有力地建立起校企双方联系的纽带,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3.执教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企业中的师傅要注重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无论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企业的车间里,都必须按照教育者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事。因为执教者外在的言行、内在的思想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被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身处高职阶段的大学生们正值青春期,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素质和形象往往直接给他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会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因此,执教者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实践教学中,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职工师傅也要在做好教授实习学生技能的同时,不断传输企业的生产理念、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精神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工作之余有偿服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所处团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摒弃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诱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首要条件是使劳动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实践性特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定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国家提供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张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