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

2014-02-12 17:10李思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思潮理论课

李思雨

(淮海工学院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社会思潮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

李思雨

(淮海工学院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当代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这里试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典型问题和高校教育等多方面可能或必然使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外在症结所在。

社会思潮;大学生;消极影响;因素

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分析一事物时,要全面、客观、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中,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消极影响的外在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外在影响因素如下。

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为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跨国化渗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张,不仅带来贸易、资本、技术、人才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不同社会文化思潮、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交锋与碰撞,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进口世界的商品和劳务而阻止外国思想入境。”一些西方大国凭借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强势的地位,借助“西方强势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包括文化、价值观等“西方强势文化”的倾销。他们采用娱乐新闻、体育、影视、饮食、书刊杂志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西方文化渗透和灌输。他们极力鼓吹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多元化,宣扬西方政治、经济体制,这种带有强烈政治目的“西方强势文化”倾销,携带着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不断地在我国蔓延、发展,使青年大学生不得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消极影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效益助长了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气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高校的办校价值目标走向了泛功利化的误区。市场经济追求的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益回报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直接导致了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短期功利效益的行为,把能赚多少钱的经济目标作为发展目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扩招、开设热门专业、赢得学校口碑上,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对大学生思想精神领域的重视不足,把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作为衡量教育成就的主要指标,从而导致了一些高校的教育理念出现了 “重物质、轻精神”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在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的驱使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评定职称、获得各种荣誉证书和参加各种会议上,而不能专心于学生的教学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创新教学方法,导致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笼统单调、强行灌输的教学现象,也致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抵制情绪和逃课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都给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对于大学生来说,市场经济的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精神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首先,现代文化的实用主义影响在高校中泛滥,助长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与拜金主义思想,使他们对金钱盲目地追求与崇拜;其次,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思想的消极性,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产生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思想,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使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确的奋斗目标,放弃了远大理想,认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这些受不良社会思潮消极影响而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大学乃至社会的风气,也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防御能力。

三、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典型问题为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传播提供了舆论素材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许多不良的社会思潮在这个转型的特殊时期,以这个时期内产生的社会腐败、贫富差距、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为传播介质,大肆宣扬其思想言论,加上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对人们的侵蚀,使得少数个别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也在社会转型这个特殊时期被放大,这些恰好迎合了一些不能辩证地看待国家反腐倡廉的艰巨性和己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动摇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致使他们更加向往西方的民主制度,盲从地追捧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渗透进来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为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敞开了方便之门

首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设置存在问题。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已经确定,社会思潮不属于其范围。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缺乏对社会思潮相关的介绍、评析和明确的教学内容。

其次,陈旧、落后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与现代化社会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反差。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其突出表现是过于强调说教和硬性灌输。这不仅导致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同虚设,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良好效果,还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在一些高校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逃和选逃的现象。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不高,个人思想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不成熟,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解存在偏差,作为传授者,一些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宣传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理论,让本来自身就缺乏判断、辨别和抵御能力的大学生对这些社会思潮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是帮助学生如何鉴别不良社会思潮的指路人,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危害,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才能合理地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增强大学生不受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不透彻,重形式,轻实质,缺乏能够彰显自己本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只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理论灌输,长时间注重智育,轻视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没有充分的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校园文化渗透性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对马克思主义、对主流社会思潮的宣传和文化活动,相关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明显不足,这些无疑为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

五、网络平台为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在高校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

信息技术革命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加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一个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的世界,它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它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娱乐的主要场所。但在网络信息技术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社会思潮的蔓延、传播提供了可趁之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了强烈冲击。

首先,网络管理和控制并不完善,对信息的传播并没有实现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对网络上的信息还不能实时辨别,这为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成为了大学生接触不良社会思潮的主渠道,而部分受不良思潮影响的大学生又极可能将自己的意见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新的传播者,如若让这种恶性循环不断上演,那么,终会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误入歧途而浑然不知。

其次,在网络世界这个大家族里,西方的一些国家,作为网络家族的族长,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控制权,他们利用自身网络科学技术的优势在互联网上推行其政治、文化的“新殖民扩张”政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煽动,肆意低毁和歪曲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我国进行所谓的民主、人权的讨伐,竭力标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参见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大学生受这些推行和鼓吹不良信息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严重的扭曲和错位,盲目向往和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所有这一切都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在警示高校应更加关注通过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六、家庭教育的不充分为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渗透埋下了隐患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并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全程性作用,孩子从出生到进托儿所、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以至就业,父母的教育都有重大影响,但当代中国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数是重学习轻素质,片面地要求孩子在学习上要多努力、下苦功,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学习再学习的思想。这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教育的实际,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从小就片面地追求高分而不是高素质,这说明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思想和精神上的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家庭教育中缺少父母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尤其是自孩子走出家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家长都表示对孩子在大学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在父母方面,家长忙于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更不要说是注重对孩子思想道德素质,也就客观地影响了家庭对孩子思想和精神的关心和培养;学生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日渐成熟的大学生,一方面觉得和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一些心事不愿意告知父母,自主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不愿增加父母的精神负担,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导致父母与大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少。

再次,一些家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存在误区。现在,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专属于学校,这种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孩子思想品德修养的轻视。据调查,对于大学生在大学的基本情况,一些家庭依然偏于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健康,忽视了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道德和意志的形成、情感变化等的关注,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民族精神等思想方面的关心更是鲜见。

最后,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的一些不良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等对大学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缺乏崇高的信仰和民族精神,精神萎靡、生活态度消极;有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科学,或过分娇惯子女、从小对孩子的要求就百依百顺,溺爱、迁就,万事包干,或过于苛刻、严厉、甚至出现一些“狼爸、狼妈”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也有些自身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将一些错误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等等。以上种种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具有纷繁复杂的外在可能性和必然性,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切实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意志力和鉴别。

(责任编辑:梁景时)

C913.5

A

1008—7974(2014)06—0100—03

2014-09-11

李思雨(1987-)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淮海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思潮理论课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