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际过程中语言的和谐顺应

2014-02-12 17:10:38周树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变体礼貌话语

周树江

(山东工商学院 大外部,山东 烟台 264005)

论交际过程中语言的和谐顺应

周树江

(山东工商学院 大外部,山东 烟台 264005)

在交际中,人们的语言应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顺应过程,而语言顺应要受制于元语用意识。追求交际的和谐是一种无标记元语用意识,是多数场合下交际者追求的交际目标。成功的交际者会根据交际语境不断变换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及话语内容来达到交际和谐,从而实现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的和谐顺应。

交际;语言;和谐;顺应性

一、引言

人类的交际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来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而语言的应用过程也就是语言的选择过程。语用学家Verschueren指出,语言具有三大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1]。其中,变异性和商讨性是语言自身的特征,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实现顺应性的条件,而顺应性则是语言应用特征,意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形式中作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实现交际目的。

人们在特定意识下进行交际活动,交际形式受控于交际意识。Verschueren把这种调控交际形式的意识称为元语用意识(matapragmatic awareness)。元语用意识存在于大脑之中,属于意识层面,但它们会在交际中的语用层面留下 “语言痕迹”(linguistic traces)。[1]元语用意识有多种体现形式,有时是为了突显命题内容,有时则是为了明确人际态度。在这其中,追求交际的和谐是一种无标记元语用意识,是多数场合下交际者追求的交际目标。成功的交际者会根据交际语境不断变换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及话语内容来达到交际和谐,这种变换就是语言的和谐顺应过程。

二、交际中的和谐理念

在社会生活中,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Brown &Yule把语言的功能总结为两个:用于表达内容的事务(transactional)功能和用于表示社会关系和个人态度的交际(interactional)功能。[2]任何一个交际事件,虽然各有侧重,毋容置疑都兼有这两种功能。在过去,传统的语义学研究语言的命题意义,比较关注语言的事务功能。但随着语用学的兴起,语言的交际功能受到重视(Adel,2011)。语用学家拓展了语言的意义概念,除命题意义之外又增加了交际意义,使得意义概念日趋完整。

交际和谐既是交际主体的元语用意识,同时又是交际主体通过交际事件表达出来的重要交际意义。Tannen把它定义为“一种建立关联和协调关系的方式”,“其核心为求同除异”。[3]77到目前为止,语言学家研究交际和谐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礼貌研究和交际适应论研究。多年来,语言学家在从不同角度研究礼貌现象时都涉及了交际和谐。Leech提出礼貌原则,在论述礼貌原则时,Leech参照Grice论述合作原则的模式提出了六项准则。[4]这些准则的核心是损己利人,通过这种方式发话人满足了听话人的心理需求,创造并维持着交际的和谐。Brown和Levinson在论述礼貌策略时引入了“面子”观。面子分为两种,积极面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和消极面子 (自我决定的需要,即不要他人干扰)。Brown和Levinson认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关注并尽力维护对方的各种面子,从而实现交际的和谐[5]。Spencer-Oatey在总结了各种礼貌理论后,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把礼貌现象与语境联系在一起,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来观察礼貌现象,指出礼貌是一种关系概念 (relational concept)。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交际中的“和谐取向”(rapport orientation)模式。该模式包括四种取向:“和谐强化取向”(rapport enhancement orientation)、“和谐维持取向”(rapport maintenance orientation)、“和谐忽视取向”(rapport-neglect orientation)和“和谐挑战取向”(rapport-challenge orientation)。[6]其中,和谐强化与和谐维持这两种取向是绝大部分交际事件所追求的目标。相对于后两种取向,它们是话语中无标记性的交际意义,通常会通过话语形式、交际策略以及话语内容的语境顺应而获得。

另一个关注交际和谐的是适应论研究领域。适应理论 (accommodation theory)是由Giles、Powesland、Coupland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最初用来解释交际过程中的语音趋同,后来扩展到交际形式各个层面的变化。根据适应理论,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通常会结合语境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策略和内容的变换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以实现心理趋同;或催生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以体现亲情关系。如果交际主体之间的话语越相似,说话人的话语就越具有吸引力,就越容易被对方所理解或接受,就越体现语言的适应性。如果说话人的话语信息越倾向于听话人,或从听话人的视角进行语言选择等,他们之间就越容易相互吸引,从而实现人际交往中语言使用的“趋同取向”,达到交际中的和谐目标。

不同于其他和谐概念,交际中的和谐是交际者的一种心理感应,通常会通过获取面子或心理趋同来实现。交际和谐是重要的交际语境,在这种语境中进行的交际能够达到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目的。Spencer-Oatey认为交际和谐的动机基础应与语言使用的动态性互为补充,动态中的语言又是形成和谐交际的语言语境。交际中语言的动态性体现在其各个层面的语境顺应。[7]

三、语言的和谐顺应

Verschueren指出,交际中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无论这种选择行为是出于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也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1]交际和谐作为元语用意识存在于大多数交际事件中,调控着语言的顺应过程。交际中语言的顺应体现在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和话语内容三个层面。

1.语言形式的和谐顺应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形式是交际意义的最重要载体。在交际和谐这一元语用意识下,语境的不同需要语言形式的不断变化来实现顺应,从而完成交际任务。语言形式的系统变异形成了语言变体。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基本单位。英国语言学家R.A.Hudson把语言变体定义为“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言项目”。[8]这些语言项目范围广,从语音、词汇、语法一直到语言风格,语言变体体现了语言项目的系统差异。依据使用群体的不同,人们通常把语言变体分为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两种。其中,标准变体为整个社会成员使用,而非标准变体即方言则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非标准变体是由于地域或社会群体的不同而形成的语言差异,被称作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交际中,这些语言差异显示出交际主体的地域或社会群体类属。成功的交际者通常会刻意使用对方的语言变体形式,使得交际双方的心理类属接近甚至合一。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摈弃空洞的说教,大量使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语言,进行了社会方言的顺应,从而引起了大学生的共鸣,博得全场阵阵掌声。下面是演讲稿的一个段落:

(1)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 “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当大学生听到他们所专有的术语屡屡出现在校长的演讲中时,在他们心里,站在面前的已不再是校长、长辈,而是他们的同伴,形成了Spencer-Oatey所说的归属(in group)效应。[7]全场齐声高呼“根哥”,气氛一次次达到高潮。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日趋方便,在掌握语言标准变体之外很多人还会掌握几种非标准变体,有时还会是非本族语言形式。在交际时,交际者会根据交际对象的变化而在同一种语言的变体甚至是不同语言形式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语言形式的变换可以在心理上取悦交际对象,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提高交际的和谐度。例如:

(2)周笔畅:大家好,我回来了(普通话)。Hi, everybody.I’m back(英语)。父老乡亲哎,我想醉你们了(长沙话)。大家好,我番来啦(广东话)。(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2008年2月16日)

周笔畅分别用四种语言/方言进行了自己表演的开场白,首先从普通话转换成英语,是因为她要表明自己刚从美国进修归来,从而显示自己的身价。但面对着长沙观众,普通话和英语很难产生移情效应。于是她再转换成长沙话来取悦现场观众,最后又转换成广东话,特意标明自己的广东籍贯。她的这两次语码转换分别增加了对长沙乃至全湖南省观众以及广东省观众的亲切感,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在一些族群混居地区,人们除了用标准变体进行交流外,还会有属于自己特定族群的非标准变体。这种非标准是一个族群的身份标签,同一族群成员用其交流会增强族群归属感。相反,如果不注意非标准变体的这种语用功能,一味地追求语言形式的标准化,就会拉大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造成交际的不和谐。甘柏兹给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一名黑人研究生要去采访一名黑人家庭主妇。之前,有人已经通知当事人,于是,当这名黑人研究生敲门后,男主人开门问候,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3)Husband:So y’re gonna check outmaol lady, hah?

Interviewer:Ah no,I only cam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They called from the office.[9]173

这是一个不和谐交际的例子,之所以不和谐在于黑人研究生忽视了男主人使用黑人英语的交际意义。这是一句黑人英语中的套话,用来检验陌生人,看他们能否做出类似风格的回答,从而确定是否属于自己人。面对这样一句黑人风格的寒暄语,黑人研究生不应该用正规英语来应对,而应该应答为:Yea,I’m a git some info.这样他就能通过男主人的身份验证,为下一步的和谐交际创造条件。

2.交际策略的和谐顺应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者要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Corder在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交际策略定义为:说话者在遇到 (交际)问题时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技巧 (technique)。Faerch&Kasper指出了交际策略的两个显著特点,即交际策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而且是在说话者能意识到的情况下采取的。在交际中,如何实现和谐交际往往是交际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际策略,如变化称呼语、运用玩笑话语、模糊负面评价等。[10]

熊永红对交际中称呼语超常规使用的顺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说话人使用超常规称呼语是有意而为之,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对听话人来说,这种语言应用超出他的心理预设,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11]在交际中,如果说话人有意偏离常规,采用更为亲昵的称呼语,表示他想通过这种交际策略的顺应来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请看话剧《雷雨》中鲁贵与女儿四凤的一段对话:

(4)贵:(拦住她)四凤,你别忙,我跟你商量点事。

贵:(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思?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四:(嘲笑他)亲生的女儿也没有办法把自己卖了,替你老人家还赌帐啊?

贵:(严重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

鲁贵对女儿的称呼从直呼其名到亲昵的“凤儿”再到强调亲情的“孩子”,这种调整顺应了鲁贵交际时的元语用意识,即维持与女儿和谐关系,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玩笑话语(banter)是一种外粗内秀的交际方式。在特定语境下,恰如其分的玩笑话语能够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创建和维持交际和谐。[12]Leech曾经提出过玩笑原则(Banter Principle),具体为:为了显示与H志趣相投,S说出某种事情:明显不真实;明显对H不礼貌。此类话语将导致如下理解:S的话对H是不礼貌的,因此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S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对H是礼貌的,因而是真实的。[4]144在交际中,玩笑话语显示出表里不一的语用特征,即通过攻击对方来加强与对方的亲情或友情。例如有一次记者采访格里菲斯兄弟两人,记者特别设计了相同的问题给两人,兄弟俩还没有正式开始配合,嘴上却已经开始互相“埋汰”起了对方,答案让人忍俊不禁。(5)记者:你们觉得两人里面谁比较强?

小格:我想应该是我,因为我在射门训练课上得到的表扬次数显然比他多。

大格:五年前我们俩都在纽卡斯尔喷射队踢球,我总是在场上踢球,而他总是坐在板凳上,你觉得谁比较强?到时候在场上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做出明智的判断。(北京青年报2月8日)

采访一开始,格氏兄弟相互调侃对方。通过这种风格的开场白,使得采访气氛十分轻松,交际变得顺畅、和谐。

礼貌理论认为,维持交际主体的面子、特别是消极面子是形成交际和谐的条件。在会话过程中,当说话人意识到言语行为可能要威胁听话人的面子时,往往会选用间接言语形式,这就是间接礼貌策略。[13]在特定语境中,要求交际者违反会话准则,适时调节话语的间接性程度,从而使负面评价的字面意义从清晰变得模糊甚至是缺失。看下面含有话语沉默的会话:

(6)Sandy:But I’m sure they’ll have good food there.

Jack:[1.6 seconds]

Sundy:Hmm—I guess the food isn’t great. Jack:Nah—people mostly go for the music. (Yule,2000:80)

在对话中,Jack不同意Sandy对饭店食物的评价,但碍于情面又不能直接反驳,所以采用了沉默方式来应答。Sandy推测出Jack间接应答的隐含意义,并把这种意义明示化,使得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维持了交际的和谐。

3.话语内容的和谐顺应

话语内容是交际的核心环节。在交际中,由于各方在年龄、兴趣、职业、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对话语内容的兴趣也会出现不同。成熟的交际者会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时时调整会话内容,激发听话人的话语兴趣,维护对方的面子,以维持和谐的交际进程。

会话内容的和谐顺应首先体现在寻求共同话题上。话语中的话题是交际的灵魂,是交际各方交际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平台,共同的话题会使得交际者平等地处在这个平台之上,从而顺利完成交际任务。相反,如果没有共同话题,缺乏交际平台,交际过程就会失去和谐。所以,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通常会积极寻求和拓展交际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并根据语境的变化时时调整交际话题,以顺应交际需要。近年来,语言学家重视闲谈(small talk)的语用功能,Coupland&Jaworski认为闲谈是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他们把闲谈称作寒暄交际 (phatic communication)或安全话题 (safe topic)。[14]闲谈话题范围很广,从天气、体育到工作、家庭,还包括评论当地或国内、国际大事,不同的交际者会有不同的偏好,如女士在一起通常会谈论家庭、孩子,而男士常会谈论体育、国内外大事。下例是发生在两个男性交际者之间闲谈的开头部分:

(7)A:Did you see the paper this morning?

B:No,why?

A:There was a terrible accident on the road in town!

B:Really,what happened? (R.B.Genzel et al.,1986:18)

A引出的话题激发了B的浓厚兴趣,他们会顺着这一话题继续谈下去。通过在友好气氛中谈论互相感兴趣的话题,增进了情谊,为下一步讨论可能的严肃话题创造了合适的氛围。

会话内容的和谐顺应还体现在礼貌交际方面。维护交际者面子是礼貌交际的核心,在交际过程中,当预计到话语内容可能会伤害听话人甚至是第三者积极或消极面子时,说话人一般会对话语内容进行适当改变,以维持交际的和谐局面。例如:

(8)A:The hostess is an awful bore,don’t you think?

B:The roses are lovely,aren’t they? (何兆熊,2000:159)

在例中,A对女主人作出了负面评价,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很不礼貌,会伤害第三者的面子。B对话语内容进行了及时调整,避免了尴尬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维护了交际的和谐。

四、结语

人类的交际过程是交际者在特定语用意识下的语言选择过程,交际中的语言是动态的,显示出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语用特征。为了实现和谐这一交际意义,交际者会结合语境对交际中的语言,包括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和话语内容进行动态选择,从而达到语言的和谐顺应。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mold,1999.

[2]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I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Tannen,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London:Virago,1991.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5]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Spencer-Oatey,H.Culturally Speaking:Man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C].London:Wellington House,2000.

[7]Spencer-Oatey,H.Managing rapport in talk:Using 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

[8]Hudson,R.A.Sociolinguis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甘柏兹.话语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0]Faerch,C.&Kasper,G.Strategies of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11]熊永红.称呼语超常规使用的顺应性分析 [J].外语学刊, 2010(6).

[12]Schnurr,Stephanie,Chan,Angel.When laughter is not enough.Responding to teasing and self-denigrating humor at work[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

[1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4]Coupland,J.&A.Jaworski.Transgression and intimacy in recreational talk narratives[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03,36(1):85-106.

(责任编辑:徐星华)

Rapport Adaptation of Language in Human Communication

ZHOU Shu-ji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Shandong 264005,China)

In human communication,the use of language is a dynamic adaptive process.The adaptive process is monitored and guided by the metapragmatic awareness.Managing rapport in communication,which is the communicative aim for most occasions,is a kind of unmarked metapragmatic awareness.Successful communicators usually adapt the language form,communicative strategy and discourse contents t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so as to achieve rapport in communication.The process is called rapport adaptation of language in huma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language;rapport;adaptation

H315.9

A

1008—7974(2014)06—0013—05

2014-06-11

周树江(1966-)山东利津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和谐顺应研究”。项目编号:12CWJJ04;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436

猜你喜欢
变体礼貌话语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当诚实遇上礼貌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8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小猴买礼貌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暗恋是一种礼貌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4
中国传统文学的换形变体——论“诗化小说”的兴起与传承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