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虫鱼爬行动物名所指考36例

2014-02-12 16:10李海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词典

李海霞

(西南大学 文献所,重庆 400715)

古代虫鱼爬行动物名所指考36例

李海霞

(西南大学 文献所,重庆 400715)

古籍中的动物名瓦剌是鳄鱼。螣蛇是金花蛇。纳鼈是平胸龟。锯鲨是尖齿锯鳐。狮刀鱼是宝刀鱼。含光是黄鱼。哲绿鱼是哲罗鲑。花魿是几种鲾。松鱼是海鲇。赤鬃是黄鲷、真鲷。火烧鳊是胭脂鱼。青蚨是大型昆虫田鳖。茭虱是臭虫。蜭是蠹食毛皮干肉的虫。蟛蚏是招潮蟹。空豸是双壳类的海笋。假猪螺是管角螺。土笋是星虫。桃花鱼是桃花水母。

古动物名;螣蛇;锯鲨;青蚨;假猪螺

这里所考证的动物名都出现于1840年以前,其中有些是大型字词典解释不到位或错误的,有些是没有收入的。考证古动物名,为方便阅读古书,了解古代动物学,也为大型字词典的修订提供资料。本文把《汉语大词典》简称为《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电子版)简称为《大字典》。

【瓦剌】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一:“西海有鱼名瓦剌。其目入水则暗,出水则明。凡物皆动下颏,此鱼独动上颚;见人远则哭,近则噬。故西域称假慈悲者为瓦剌。”

瓦剌是鳄鱼,爬行动物。眼睛会流泪,看近处不清,出水是“千里眼”,只有上颚能动,西域印度多产。《大词典》释“鱼名”,未得。

【螣蛇】【飞蛇】《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山海经·中山经》:“(柴桑之山)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郭璞注:“即螣蛇,乘雾而飞者。”唐元稹《蛮子朝》诗:“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飞蛇是今金花蛇,黄绿色,有黑色和黄色纹。体长约一米,能扁开身体在空中作短距离滑翔,有轻毒。云南、海南等地有产。参见维基百科等[1-2]。《大词典》:“螣蛇,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非是。

纳鳖是平胸龟。长十五六厘米,背甲极低平,无脊,似鳖。头和四肢都不能缩进壳内。华南有产[3]。《大词典》无此词,收“”,释“鳖的一种”,误。《大字典》“”无此义项。

【锯鲨】【胡鲨】宋王禹偁《仲咸借予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锯鲨齿密利如刀。”宋罗愿《尔雅翼·释鱼》:“鲛,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沙。”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上:“锯鲨上唇长三四尺,两旁有齿如锯。”“胡鲨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长丈余,小者长四五尺,鼻如锯……亦名锯鲨。”

这是今尖齿锯鳐,最大的达6米余。吻呈剑状延长,两边有利齿如锯。今日本锯鲨也有剑状锯吻,但全长仅一米余,相当于较大的尖齿锯鳐的吻长,分布于渤海和东海。而后者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与闽中地域相合。两种鲨都是褐色调。参见《中国动物图谱·鱼类》[4]。《大词典》释锯鲨是“鲛鱼的一种”,无今解。

【锯鱼】【剑鱼】《太平寰宇记》一六○《土产》:“又有锯鱼,南越谓之狼籍鱼。身长二丈,口长六尺,广三寸,左右生齿如铁锯。”明艾儒略《职方外纪·海族》:“一(种)名剑鱼,其嘴长丈许,有龉刻如锯,猛而多力……以嘴触船则破,船甚畏之。”

二者都是尖齿锯鳐,参见上条。此剑鱼非今鲈形目的剑鱼,后者嘴无锯齿。

【麻虱目】清《凤山县志·物产》:“麻虱目,形如鲻鱼,产海边塭中,无种。入夏水热则生。味清而不腥,大则稍逊。”清朱仕玠《小琉球漫志·瀛涯渔唱》:“顿顿饱餐麻虱目,台人不羡四腮鲈。”

麻虱目今是虱目鱼的俗名,又名遮目鱼,体长一般尺余,大者超过一米五。鳞细,眼被厚脂膜完全遮盖,是东南亚的重要海产。

【狮刀】清《台湾府志·鳞之属》:“狮刀形似大刀,多骨。”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狮刀……台海白水杂鱼。”

狮刀今俗名西刀,学名宝刀鱼。长约30厘米,形似大刀,背部青绿色。南海习见[5]。狮、西,在今厦门话、潮州话中是同音字(《汉语方音字汇》)。

【含光】《太平御览》卷九四○《含光鱼》:“沈怀远《南越志》曰:‘含光谓蜡鱼,色黄而美,故谓之蜡鱼。夜则有光。’”明胡世安《异鱼图赞笺》卷三:“含光之鱼,临海郡育。南人脔炙,虽美而毒。煎煿已干,耀夜如烛。”

这是黄鱼,腹部鳞金黄色。大小黄鱼侧线下都有发光腺,晚上可见其发光。味美。有毒之说出《岭表录异》,误。《大词典》无此义项。

【哲绿鱼】《大清一统志》四七《吉林·土产》:“哲绿鱼,《通志》:出宁古塔,似鲈而黑,味美不腥。”

哲绿鱼是今哲罗鲑,体近圆筒形,长可达二米。背灰黑色,肉粉红,味美,我国东北诸河有产,已濒危。参见《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大词典》和《汉语外来词词典》都无此词。

【达发哈鱼】《大清一统志》卷四七《吉林·土产》:“达发哈鱼,出乌喇。秋八月自海入江,充积河渠,驱之不去。土人有履鱼背而渡者。”清仁宗《御制文集》四:“达发哈鱼,黑龙江、宁古塔诸处皆有之。每秋间从海而来,衔尾前进,不知旋退。”

达发哈鱼即大马哈鱼,均满语音译加汉语属语素。体长多60厘米左右,侧扁,每年秋季由海溯入黑龙江等产卵。《大词典》和《汉语外来词词典》都无此词。

【花魿】明胡世安《异鱼图赞润集》:“花魿,大寸许,上下身薄,有花纹。”清王必昌《台湾赋》:“青鳝投火,乌贼喷墨。锦鲂花魿,金梭如织。”

花魿,今俗名金钱仔、花令仔,鲾科数种小鱼之称。如鹿斑鲾,体长5~6厘米,身体椭圆形,甚侧扁。体内有发光腺。背部暗银色,散布小黑斑。头部骨头摩擦会发出声响。产于热带、亚热带近海。鹿斑鲾、长鲾等7种鲾俗名都叫花令仔,见《福建鱼类志》下卷(1985)。

【松鱼】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中:“鳙,雌生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一名松鱼。”明胡世安《异鱼图赞润集》:“松鱼。五须者为松,三须者为赤。”民国《福建通志·物产志·鳞类》:“松鱼,产长乐、连江、甯德、诏安海中,头大口扁,身似梅鱼而色黑,以其气味似松,故名。”[6]

此松鱼今俗名青松鱼、赤鱼,非淡水鳙鱼,是海鲇。体长多六七十厘米,无鳞,有口须三对。背鳍、胸鳍上有粗壮的毒刺,体红褐至青黑褐色。雄鱼有含卵孵小鱼的习性。我国东海和南海有产。参见《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老般鱼】清郝懿行《海错》:“老般鱼者,老盘鱼也。《太平御览》九百三十引《魏武四时食制》曰:‘蕃踰鱼……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一名蕃遢鱼。’”

老般鱼即今俗称的老板鱼,指海鳐鱼中的孔鳐等。孔鳐体盘亚圆盘形,全长约半米,尾长约一尺,尾上有毒刺。近似的网纹鳐、美鳐也叫老板鱼,体盘浑菱形。见《黄渤海习见鱼类图说》和《辽宁动物志·鱼类》。髯是裙边状皮膜。老般鱼、老盘鱼应是罗盘鱼之讹,得名于体盘近圆形者。

【钱串】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中:“钱串,身长而小,嘴长五六寸,青色,亦名青针。”

这是圆颚针鱼。体细长似鳝,上下颌作针状延长,背部蓝绿色。今南海的大圆颚针鱼俗仍呼青针(百度百科2007-4-24)。

【赤鬃】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上:“赤鬃,似棘鬣而大,鳞鳍皆浅红色。”清《续通志》卷一七九《鱼类》:“棘鬣鱼,其鬣刚如棘……又其鬃赤,亦呼赤鬃。此鱼味丰在首。……”

这是黄鲷、真鲷等,黄渤海经济鱼类,背鳍鳍棘刚强。黄鲷长20厘米上下,体红黄色,各鳍带粉红。真鲷体水红色,较长大,鳍亦红。屠本畯的“赤鬃”比棘鬣大,当是真鲷,《续通志》认为赤鬃和棘鬣是异名。《中国动物图谱·鱼类》黄鲷别名赤宗,即赤鬃,今福建沿海将真鲷、黄鲷和二长棘鲷都叫赤鬃。

【火烧鳊】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鲂鱼》:“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如烟熏,故名。其大者有至二三十觔(斤)者。”

这是胭脂鱼,似鲤而宽,大者长一米余。体红色,体侧有一条暗红带自吻达尾。幼鱼近似三角形。产于长江水系,今罕见。

【雪魿】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雪魿以冬而肥。其性属水,喜游泳波上,得渀流则跃跃寻丈。生食之宜人气。”

即雪鲮,鲮鱼冬季肥美上市,故称作雪鲮。《中国动物图谱·鱼类》鲮别名土鲮、雪鲮。

【蟛蚏】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蟛蚏,小蟹也。生海边,食土。一名长卿。其一螯偏大,谓之拥剑,亦名执火,以其螯赤,故谓执火也。”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乡味珍蟛蚏,时鲜贵鹧鸪。”

蟛蚏是大螯红色的招潮蟹。招潮蟹一螯很大,一螯比步足还小。雄招潮蟹求偶时挥舞大螯作炫耀表演,若面对大海活动则好像召唤潮水[7]。《大词典》无今解。

【蟹奴】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下:“璅蛣似小蚌,有一小蟹在腹中,为出求食,故淮海之人呼为蟹奴。”清《广东通志》五二《物产志》:“蟹奴如榆荚,在璅蛣腹中,生死不相离。”

此小蟹今名豆蟹,甲壳圆而小,有的会潜入软体动物外套腔中,与之共生。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大词典》“蟹奴”无此义项,却把璅蛣腹中小蟹的书证当作蟹体内的蟹寄生了,这是不同的动物,共生和寄生也不一样。

【啮桑】《尔雅·释虫》:“蠰,啮桑。”郭璞注:“似天牛,角长,体有白点,喜啮桑树,作孔入其中。”

郭璞说的是星天牛,亮黑色,翅上多白点,广泛害食硬木树。桑天牛则是褐色的,甲壳表面密生暗黄色细绒毛。

【茭虱】元戴侗《六书故》卷二十:“螕,扁虫着牛马食其血者也。产荐蓐之间者差小,俗谓荐螕,亦曰茭虱也。”清《续通志》卷一七八《虫》:“壁虱,身扁而臭,状如药中酸枣仁,咂人甚于蚤虱。”

茭虱是一种小昆虫,今名臭虫。体扁,腹圆,赤褐色。在床榻间吸人血。

【蜭】hàn《尔雅·释虫》:“蜭,毛蠹。”郭璞注:“即蛓。”(蛓读刺,刺毛虫)元戴侗《六书故》卷二十:“蜭,此乃蠹食脯鱐者。或以为蚝,非。”蚝,读蛓。

蜭,《尔雅》已明说的毛蠹,即蠹食毛皮干肉的虫。它们是皮蠹科的小甲虫的幼虫,有毛,其中火腿皮蠹幼虫啮食干肉。蜭是陷隐的意思,指藏在所蠹物品中,今许多方言如西南方言陷仍读汗。郭璞以为是刺毛虫,刺毛虫在光天化日下食叶,身体上多肉突,肉突上长满刺毛,体色鲜艳。郭璞注解一般精到,故此引起后代很多误解,而《六书故》之说被忽略了。《大字典》:“蜭,毛虫,有毒,螫人。”《大词典》亦释刺毛虫,均误。

【独角仙】金刘完素《宣明方论·杂病门》:“芙蓉膏……独角仙一个,不用角。红娘子半钱,不去翅足。”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天牛,一角者名独角仙。”

独角仙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双叉犀金龟。体壮大,雄虫头顶生一长角,末端双分叉。体色红褐到黑褐。《辞源》:“独角仙,甲虫名。雄者头有两长角,状如水牛角。也有一角者。”《大词典》避免了两角说,释“天牛的一种”,均从李时珍而误。独角仙不属天牛,天牛是叶甲总科的。

【青蚨】【鱼伯】《说文·虫部》:“蚨,青蚨,水虫。可还钱。”《广雅·释虫》:“鱼伯,青蚨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南方有虫……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

青蚨即古书中的蜮、短狐,今俗名水知了,是半翅目的大型昆虫田鳖、桂花蝉。形略似蝉而扁大,体长6厘米余,桂花蝉长7厘米余[8],尾端尖。体灰褐色至近黑色。卵似蚕卵,多产在雄虫背上,也产在草上。水生,性凶猛,能捕食比自己身体更大的小鱼。“鱼伯”即鱼霸,今田鳖亦名水中霸王。广东人以为美味。《大词典》释青蚨为“传说中的虫名”,非。古人把田鳖看得十分神奇诡异,还钱就是其一。古书在描述动物时常夹杂传说和错误,我们须细心辨别。

【空豸】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卷下:“白蛤,一名空豸,泉人呼为江大。似蛤而小,壳薄色白。又名泥星。”清陈元龙《格致镜原·诸介族》:“《兴化府志》:‘空豸……其壳极薄,其肉极轻虚,如水沫。’”

此是双壳纲软体动物海笋名。壳两端开口,后端及腹部等有副壳。壳薄脆而白。水管极发达,长长伸出。在岩石或泥土中穿深穴蛰居。如大沽全海笋,壳长约10厘米。参见《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软体动物》。

【流螺】【假猪螺】《太平御览》卷九八二《甲香》:“甲香一名流螺,诸螺之中流螺味最厚。”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海螺,(又名)流螺、假猪螺。颂曰:‘其螺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南州异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瓯,面前一边直搀长数寸,围壳岨峿有刺。’”

流螺假猪螺,是今盔螺科的管角螺,俗仍名海螺,又名香螺。壳长十几厘米,纺锤形,螺口狭长,螺层圈上有多个尖棘。有绒壳皮,硬壳肉色。产于我国东南部海域,味美,是高级海产品。其厣入药。“流”是器皿的流水口。此螺螺口延长尖细,似古代匜、爵的流。“假猪”是豭猪之讹。豭猪是公猪,此螺整个形体似公猪的阴囊和阴茎,公猪的阴茎螺旋状扭曲。俗名包括近似的种类,如浙江把骨螺科的脉红螺也叫做叫海螺、假猪螺,壳高6厘米,流较短[9,10]。

【土蛊】【度古】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度古似书带,色类蚓,长二尺余,首如铲。背上有黑黄襕,稍触则断……有毒,鸡吃辄死。俗呼土蛊。”

这是扁形动物涡虫纲的笄蛭,又名天蛇、陆涡虫。体黄色,其上有五条黑色纵纹。生活于树根旁或墙脚下阴湿处。无毒。身体被切成数段后,每段都可以重新长成一个完整的虫体。参见《动物学》[11];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大词典》无今解。

【土笋】明《福州府志·物产》:“沙蚕似土笋而长。”清《福建通志·鳞之属》:“土笋生于海滨,形如蚯蚓。冬月生,一名沙噀。”

这是无脊椎动物星虫门的星虫。体细长筒形,前端有星芒状触手或叶瓣,翻吻可以缩入躯干。俗又叫海蚯、沙肠子。我国东南沿海以为珍味,厦门有名的小吃土笋冻,就是灰白色、圆筒状的星虫做的。但沙噀,《动物学大辞典》(民国22年)和《辞海》都作海参的别名。《大词典》释涂笋(土笋)为海参,非。

【桃花鱼】《古今图书集成》一一九五《荆州府物产考》:“桃花鱼出彝陵,非鱼也……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旋游水中,动则一敛一舒……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

这是腔肠动物桃花水母。形似降落伞,柔薄透明。产于淡水,今濒于灭绝[12]。

[1] 金花蛇属[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 87 %91%E8%8A%B1%E8%9B%87%E5%B1%AC,2012-5-26.

[2] 飞蛇[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j-jd-k_B 0zsgHiYFDs6iBc16OJBceRK0FtbwDbDnOumdmZcEV NcVogspwRf-SpD,2012-12-4.

[3] 胡淑琴,赵尔宓,等.中国动物图谱·两栖类爬行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4.

[4] 郑葆珊,等.中国动物图谱·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22.

[5] 福建鱼类志编写组.福建鱼类志(上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4:158-159.

[6] 陈衍.福建通志[Z].福州:民国福建通志局,1938:40.

[7] 魏崇德.浙江动物志·甲壳类[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 1991:409-411.

[8] 蔡邦华.昆虫分类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360.

[9] 蔡如星.渐江动物志·软体动物[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1:92

[10] 张玺,齐钟彦.贝类学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11] 华中师院,南京师院,湖南师院.动物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76-180.

[12] 桃花水母[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A1%83%,2013-03-13.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 Study on 36 Examples of the Reptile, Fish and Invertebrate Name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LI Hai-xia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Research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ncient Chinese animal name 瓦剌 was today’s crocodile. 螣蛇 was flying head snake. 纳鼈 was big-headed turtle.锯鲨 was needle tooth shark. 狮刀 was dorab. 含光 was yellow fish. 哲绿鱼 was taimen. 花魿 was some of spotfishes. 松鱼was sea catfish. 赤鬃 was genuine porgy and yellow porgy. 火烧鳊 was suckerfish. 青蚨 was giant water bug. 茭虱 was bedbug.蜭was a worm eating dry meat and furs. 蟛蚏 was fiddler crab. 空豸was pholad. 假猪螺 was trumpet shell whelk. 土笋 was sipunculida. 桃花鱼 was a kind of jelly fish, and so on.

ancient Chinese animal names; flying head snake; needle tooth shark; giant water bug trumpet shell whelk

H06

A

1009-9115(2014)03-0035-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09

2013-08-13

李海霞(1954-),女,江苏阜宁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

猜你喜欢
大词典
从《鼓掌绝尘》看《汉语大词典》象声词收录之疏漏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英语大师”陆谷孙
遗憾事
河南出土两汉买地券词语笺释
也谈“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
《〈汉语大词典〉札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