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芹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地方音乐”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思路的改革
吴素芹
(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音乐教育应构建本土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构建“知识多元、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知识结构与地方文化对接、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培养目标,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以此形成自身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发展特色。
地方高校;音乐课程;本土音乐;冀东地方音乐
2011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明确提出,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中支持的专业领域中包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学校优势特色专业[1]。可持续发展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成为当代高校教育教学的主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构建本土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发挥本地区优势、开发本地区地方音乐文化资源,是挖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综合改革”的最佳契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目前许多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与授课形式陈旧,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而高师音乐教材建设是音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现有的高师教材大多选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范本,而师范院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就业方向与这些教材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设一套符合时代发展所需求的、体现特色的“专业综合改革”配套教材及设施是当务之急。只有对课程设置及教材进行创新性的建设,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才能创建出有利于创新改革的课堂环境。
目前新型音乐教师是既有一定程度音乐技能的专业人才,也是素质全面的美育实施者、音乐文化传播者、音乐才能培育者。而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同时还应具备本土音乐文化知识。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将音乐置于特色文化的视域中施教,才能培养出适应本地域文化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要成为本土音乐文化的辐射源,使学生成为本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兼备专业理论技能、音乐文化素养等能力。当前的“专业综合改革”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指导方针和及时雨,如何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方面又寻找并实施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音乐文化传播者,是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音乐学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同时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教育管理、开展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其具有文化宣传等工作的能力,承载着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有关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学专业是否反映了本土音乐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能否承担起本土音乐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1. 培养目标
笔者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分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初等学校音乐师资,从事教育管理、开展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以及文化宣传等工作的音乐骨干打下坚实基础[2]。这个培养目标是在经历了1952年7月、1987年5月、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发修订的有关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规定(草案)和课程指导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要求而制定的。其沿袭了我国音乐学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培养为主的目标,兼顾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辅的基本原则。
2. 课程设置
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中,学科基础和专业教育课程所占比例为60%,其中在专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中可以渗入地方和学校课程。如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10学分。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3]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突出强调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学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是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课程的设置比重势在必行。
3. 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域性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合作和参与。唐山师范学院担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冀东地区是唯一的师范类院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系音乐学专业在传承冀东本土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冀东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口传心授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中,许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继续古老的传承方式,无异为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员的使命,更是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所以在唐山师范学院的音乐学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国家新课标中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4]。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唐山师范学院在目前音乐学专业课程中,很难找到本地民间音乐的身影,而介绍冀东本地民间音乐的课程更是凤毛麟角。
1. 树立“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观念,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唐山师范学院应深入挖掘冀东本土的民间音乐精髓并发扬光大,以此形成自身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发展特色。在目前的音乐学专业教学中,由于以欧洲音乐体系为重,其音乐理念渗透到我们国内地方音乐专业教育体系中,这种理念的长期推广传播,使新一代音乐学习者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深层次认识,民间音乐渐受冷落。高校音乐学专业,作为对民间音乐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特殊部门,应尽快承担起拯救、传承、发展民间音乐的重任,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 扩大冀东地方音乐戏曲影响,培养冀东音乐传承者
由于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满汉民族杂居文化习俗融会交流的特点,使各县区都形成了非常丰富独特的地域民间音乐资源。提到冀东地方音乐戏曲,最为重要的就是被称为“冀东三支花”的唐山地区的三种音乐文化形式,即冀东评剧、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这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评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如今,评剧已然成为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冀东地方音乐形式。皮影,旧称乐亭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是一门集音乐、杂技、美术、文学等多科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唱腔极富地方风味,足迹遍及中国东北、华北广大地区,特别是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乐亭大鼓,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等地,并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民歌、号子、小调等。由此可见,冀东地方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它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起来,是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将冀东地方本土音乐纳入教学中对我们的音乐学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建立本土音乐传承平台,纳入高师课程建设
目前在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的课程建设中,已逐步将冀东地方音乐与戏曲元素纳入课程体系中,在已开设《冀东地方音乐戏曲与鉴赏(选修课)》课程基础上,将本土音乐逐步渗入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中国音乐欣赏》这两门必修课当中,使本土地方音乐的可持续传承作为必修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在舞蹈教学中,本土“舞蹈与秧歌”作为舞蹈课的特色元素纳入舞蹈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体系中。此外,在学科建设中已将“地方音乐”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如成立“唐山凤凰艺术团”“音乐系民族乐团”等。
传统地方音乐在其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中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以地方性高等院校作为本土音乐传承的一个平台,将地方乐种作为传承对象纳入当地高等院校的教育研究体系中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5]。高师应抓住“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契机,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区域特色,抢救民族音乐瑰宝。
[1] 教高司函.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2011]226号[EB/OL].http://w 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 jhj/201201/129382.html, 2011-12-30.
[2]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汇编.音乐学专业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唐山:唐山师范学院,2010: 93.
[3] 教育部教体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12号[EB/OL].http://www.cnki.com.cn/A rticle/CJ FDTotal-GJBG200503011.htm,2005-3.
[4] 教育部教体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EB/OL].http://www.dzwww.com/edu/dzjyxw/redian/201 202/t20120202_6886684.html,2012-2.
[5] 吴素芹,董茉.高师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8-120.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Reform of the Local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d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 Su-qin
(Department of Music,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should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music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exert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 and construct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multiple knowledge and multiple ability”. It should realize the goal of knowledge’s jointing with local culture, ability’s jointing with local economic society. It shoul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o develop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local college; music curriculum; local music; local music of Jidong
G640
A
1009-9115(2014)03-0154-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39
唐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成果(11ZY03)
2013-10-23
吴素芹(1965-),女,满族,吉林梅河口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