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14-02-12 14:44谢太平汤祖传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实效性思政

谢太平 汤祖传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微时代”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谢太平 汤祖传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了解微时代的含义与特征,认识微时代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范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量合格人才,意义尤为重大。

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发挥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一、微时代的含义与特点

(一)微时代的含义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信息传播特征的时代,其具体载体有微博客、微信息、微视频、微电影、微社区、微观点、微报纸、微杂志、Twitter、facebook等等。微时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以迅捷丰富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微博作为微时代的重要载体,因其操作便捷、更新及时、内容简洁、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分享人生经历、表达个人意见、关注社会问题的网络集聚地、交流大平台和精神大家园,并凭借着超高的用户人气强力推动“微时代”的到来。

(二)微时代的特点

1.传播方式的即时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交流更为快捷。微博通过信息的复制与转载能够即时实现与他人的交流,真正实现了微博创办者埃文·威廉姆斯的设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沟通”。微博的信息传播比传统媒体具有速度更快,互动更便捷的优势,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除了文字表达,智能手机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记录、表达和分享心情和见闻,令微博的内容更加丰富,满足了大学生求奇求新的全方位视听体验。2014年1月1日凌晨第一分钟内,就有808298条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再次刷新了新浪微博的历史记录[2]。

3.传播渠道的普及性

微时代,随着科技进步与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便捷化、大众化。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得人们接收和和发布信息越来越便捷。只要愿意,人们都可以申请开通微博微信平台,并且可以随时刷新,接收和发布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同步直播。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城市WIFI的覆盖也使得普通百姓能够及时便捷地成为信息消费者,这也极大地拓宽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3]。

4.传播主体的大众性

微时代,信息传播真正体现了大众性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微博,人人都有麦克风,摆脱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展现出的是一种网络结构、双向结构乃至多向结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成为事件的参与者。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素不相识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联系,广泛交流,构建人际关系网络。

二、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机遇

首先,实践教学有了新媒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时代,“教”与“学”的手段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实践教学,比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效果也更好,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群等途径讨论热门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都可以晒自己的心情,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由此,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实践教学有了新内容。微时代,实践教学的资源极为丰富。网络信息平台上每分钟都有数万条信息发布于更新,政府信息、名家言论、社会舆论十分丰富,甚至突破了国界,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即时开展,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大学生宏观视野的形成[4]。

最后,实践教学实施更便捷。由于要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安全费用精力等方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扩招以后,学生的实践教学容易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其实效性也大打折扣[5]。微时代,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使得实践教学变得简便易行。轻触键盘,学生就可以畅游世界,穿越古今,现实的,虚拟的,人们都可以了如指掌。

(二)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1.沉湎于虚拟世界,脱离社会,感情冷漠

微时代,大学生手机使用率极高,加上虚拟世界信息、游戏资源丰富,大学生容易沉湎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控。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思政课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学生都难以像以前那样专心致志地去思考,去实践。不少学生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手机,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参加,这不仅削弱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还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使得学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感情也变得冷漠。恰如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句微博话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6]。

2.内容庞杂,良莠不齐,思想混乱

微环境中,人人都是传道者,每位博主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喷发式的信息,多元化的思想,良莠不齐的人群,吸引眼球的观点使得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人见人殊,也使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无从选择。90后的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科学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但他们精力旺盛、接受能力强,并且追求个性与自由,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因而更容易受到腐朽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所影响,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危及学生的成长成才。

3.主流价值观和传播者地位受到挑战

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7]。一方面,网络信息丰富复杂,多以新奇的面目出现,甚至以歪曲的方式诋毁传统美德,与主流的价值观相对抗,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掌控,容易抵消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削弱教师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在不同的“微博舆论群体”中,在微博“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容易发生认知偏差,滋长不良情绪,甚至产生信仰危机,也加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三、大道行思,取则行远——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宏观建构

(一)目标设定

微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政课教学遇到种种挑战,要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针对这一时期大学生容易出现道德滑坡、信仰危机、良莠不分、脱离社会、能力缺失等现象,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认知基本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吸收。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与认同,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与信心。“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了解社会的机会太少,单一的理论学习容易使他们感到乏味,脱离社会,而他们又即将步入社会,如何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并且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呢?实践也只有实践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其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锤炼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格,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素质[8]。只有这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才能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二)建构原则

根据以上目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依据教材,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思政课的四门课程的内容,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安排的准则。如有的教师根据四门课程的内容,将其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课程进度和学生认知特点安排实践教学;也有教师按照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能力提升等环节实施实践教学。总之,系统性原则强调的是宏观把握和整体设计,以实现实践教学的计划性与可操作性。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实践教学要体现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和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首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学的设计要体现思政课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且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上。其次,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兴趣点,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真正地充满热情地投身实践,锻炼自己,提升素质。最后,实践教学要针对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

3.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实践教学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积极开拓可资利用的资源,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准则[10]。一方面,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内外资源,实现实践教学的更好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拓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实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学校在资金使用、教师配备、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帮扶对象等方面的努力,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都会有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平台构建

科技引领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适应时代潮流,将现代科技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搭建“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搭建“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体察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坚持“以人为本”,为他们答疑解惑,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学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搭建网络“微媒介”技术平台。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学校牵头,搭建网络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者负责平台内容建设,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关课程书目和时事热点等内容发布出来并及时更新,要体现“三贴近”,要弘扬正能量。

其次,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与规范。系统规范的通过“微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大纲或教材为指导可以有效避免其盲目性。同时,运用“微媒介”进行实践教学要积极创新,勇于改革,努力探索,使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与时俱进,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最后,增强微媒交流,建立互动机制。良性互动有利于破除交流的壁垒,思想的鸿沟,可以帮助教育者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洞察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信任,提高师生的思想共识与价值认同。为此,学校搭建网络平台,教师开通微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且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11]。

(四)路径创新

1.理念创新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理念,摒弃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目前,对于实践教学,有这样一种倾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重理论学习,轻社会实践;重形式,轻内容。实际上,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实践教学更有意义。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彰显其魅力,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理解认同接受。同时,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目标,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思想性、趣味性、创新性、实效性融于一体,循序渐进,潜移默化[12]。最后,要树立“物为我用”的理念。微时代的传媒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但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信息时代,现代人无法孤立于网络媒体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这门工具。因此,正确认识高新科技的实质,合理利用现代传媒,发挥其在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2.体制与机制创新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套完备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来保证。当前,体制创新主要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组织领导体制的创新。一方面,学校要成立思政课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由党委直接领导,并且由分管书记负责,加强领导。另一方面,思政部应该作为学校的二级机构独立设置,由校党委直接领导,并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建设,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其次,运行机制的创新。思政部就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进度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每学年之前报备具体实施方案,由教务处统筹安排。最后,保障机制的创新。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整合思政部、教务处、学生会、团委、后勤处、财务处、网络中心等资源,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资金、物力和人力保障[13]。

3.内容与形式创新

内容决定形式。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如历史与现实的对比,通过参观反映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就可以感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再如网络与现状的对比,教师可以就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问题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辨别网络信息与现状的差异,以提高独立思考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重大理论与现实社会的衔接,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者思辨的方式进行课内实践,也可以通过暑期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理论觉悟与实践能力。

形式服务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就是围绕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与现实的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以提升其实效性[14]。现在许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资借鉴。如暑期社会实践,老师在暑假之前就实践教学的选题、社会调查的方法、实践报告的撰写进行培训,学生可以独立地或者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返校之后,老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评价。此外,微时代,实践教学的形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设置问题,答疑解惑,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当然,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会、团委等部门的协作,采取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科技扶贫、结对共建、西部计划等形式开展。

4.考评体系创新

考评体系是否公正客观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的考评体系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评;二是对学生的考评。对教师的考评重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二是教师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质量;三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数量与质量;四是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考评应该采取学生评价为主、系部评价为辅的原则[15]。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涵盖以下方面:一是学生的选题是否恰当;二是学生实践的方式与内容是否合理;三是实践的成果是否体现独立性、深刻性与创新性。创新考评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胡芳芳,朱宏炜.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J].青年与社会,2013(7):38-39.

[2]新华网.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 126015636.htm,2014-01-16.

[3]向泽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

[4]何碧如,等.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5]吴兴富.有效实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J].社科纵横,2010(11).

[6]刘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2009.

[7]吕健.对“两课”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8]陈德钦.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9]常城,李慧.我国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0,(7).

[10]李碧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0,(3).

[11]刘晋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12]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13]吕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14]谢太平.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

[15]谭宏,杨启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方法和保障[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责任编辑:吕进)

G641

:A

:1671-752X(2014)04-0052-04

2014-09-04

谢太平(1971-),男,安徽枞阳人,铜陵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汤祖传(1962-),男,安徽太湖人,铜陵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教育管理。

安徽省2013年度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编号:2013szxm083);铜陵学院2013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编号:201309308548);铜陵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3zdy148-20);铜陵学院2012年度质量工程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猜你喜欢
微时代实效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