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安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池州247000)
《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几点商榷
王武安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池州247000)
文章旨在“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手段,对课程《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生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职教课程改革深入的一定的借鉴作用。
课改;教学设计;电工技能
高质量的建设精品课程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备手段之一,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模式等特点的精品课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解决课程教与学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教学创建活动的关键。池州市中职教育《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是2014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设的首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电工技能训练》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于课程改革主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学习方式向现代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学习方式转变过程[1]。
1.1 课程性质
《电工技能训练》一门介绍电气设备线路连接、组成,解释电气线路作用原理、分析电气线路工作特性,传授电气线路连接操作、使用与维修技能的专业课,是电气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1.2 课程作用
通过对《电工技能训练》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电工技能训练》核心技能,满足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3 课程设计意义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地处皖江经济带,紧邻江南集中区,而江南产业集中区地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重点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是池州六家企业与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订立战略协议时的明确要求。
《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思路[2]。作为池州市的市管学校,为地方服务是头等大事,《电工技能训练》课改势在必行。
2.1 课程设计是课改的核心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职业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能力。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课程设计必须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等特征。
2.2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改前提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对社会、经济环境负责的意识。课程组通过对充分调研,特别是对浙江湖州职业学校的交流学习活动,深刻体会到:设计课程改革方案是构造工作过程的总领框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能力重要途径,保证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能全面发展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2.3 满足社会需求是课改的目标
《电工技能训练》整体设计的思路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依据维修电工职业岗位需求,针对课程目标与特点,与企业密切合作,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与评价体系设计都严格执行企事业标准。
课程组结合该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教学人才,将基础电工与高级电工知识体系融为一体,编写了对准企业急需技能的职教教材,将完善的课程内容、教案、课件以及优化的教师的教学录像等呈现在网上,不同班级间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以点带面。特别是引入仿真实训,为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安全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和较完善的学习资源,开放实训基地和电工电气线路连接的实训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1 集中辅导
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出现较多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示范和指导。表扬与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体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3.2 个别指导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需准确地发现个体的差异,针对个别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3.3 以好带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方式的引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中请进步快的帮助后进同学,弥补教师指导上的不足,让大家共同进步。
3.4 小组合作
针对职业教育弹性学制与内容剧增的矛盾,课程组解决思路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将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引入课堂,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有一种集体成功感,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精神。
3.5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程组博采众长,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程设计目标。如:视频演示教学法。针对电气原理枯燥抽象,学生感性认识少,不熟悉电气电路的元器件等特点,理论课上采用视频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灯光设计在室内装潢,景观布置及舞台灯光配置等方面的应用,演示电路的不同设计,并且能展示不同灯光设计,指导老师讲解具体的电路元件,并实际观察电路的连接后的艺术效果;仿真实训教学法。利用多媒体仿真软件,练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组成实训小组,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练习控制电路的连接及组成,优化了实训在时空上的环境,给学生以安全的虚拟实训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再进行实物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法:确立开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自主确定项目任务,以锻炼和培养特定的技能及创新能力,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施工现场进行电气线路连接;顶岗实习式教学法。通过顶岗实习教学法,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结合实物,加强动手能力,及时跟踪市场需求,随机应变,力求做到上岗零距离,与社会零适应期。
创新第一要更新、第二要创造新的东西、第三要改变。《电工技能训练》课程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方式的改进等及其它有机融合。
4.1 转变教育观念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创造性、主体性、开放性、系统性、个性化、多样化等现代教育理念,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组不仅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找不足,找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2 更新教学内容课改内容的更新,是教学内容注重适应性、体现学科前沿、注重先进性、引入最新学科发展成果和教学改革重要一环。优化整合,定期安排和设计教学新导案,是课程组的常规工作;注重融通性,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要求,能够使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课程设置与技术支持、产品生产与教学实习,是课程组的研究方向;资源使用与资源配置、招工用人与招生就业是课程组的工作目标。
4.3 完善评价体系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评价,不仅要对教师“教”的评价,也应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从传统的“以教论教”转向现代的“以学论教”。并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确保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4.4 突出技能、提高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主要体现在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推行半开放式实训教学,例如照明电路的接线工位,所有工位零部件已准备好,学生按要求完成接线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求助指导教师或上网进行交流,集合大家的智慧,最终解决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也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社会的人才的认可度。
4.5 优化目标、落实任务引领教学
在对岗位能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规划技能任务教学目标,优化目标结构,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任务引领、案例分析、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分组讨论、情景角色、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效果。课程组在进行电气线路连接的单项技能实训时,采用任务引领训练法:明确任务,要求学生懂得电路的基本组成,查阅电工手册及相关资料,会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安装简单电路板,学生每组3-5人,教师指导,并引导和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
4.6 开放办学、广泛建立校企合作
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基本教学模式,突出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专业教学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新的教学模式。课程组先后与颐和新能源、中鑫电子、汇元科技等企业合作办学,将企业的工作理念及用人标准引入学校的实训教学中,学生把生产第一线当课堂,学中干,干中学,广泛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是一项由课程改革推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建好精品课程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源动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目标是更好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1]王兆晶.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
[2]瞿彩萍.电气安全事故分析及其防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
(责任编辑:倪震)
G423
:A
:1671-752X(2014)04-0098-03
2014-09-23
王武安(1958-),男,安徽安庆人,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中教高级教师。
安徽省中职精品课程《电工技能训练》88号。